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小小把件有腔調,培養心性還養生

小小把件有腔調,培養心性還養生

我們看古代的書畫,或者古裝劇,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古代皇宮、大戶人家的劇,經常會看到古人身邊有許多手把件、許多小玩意兒。

比如《甄嬛傳》陳建斌飾演的雍正皇帝就隨手帶有一條玉手串,時時盤玩;蔣欣飾演的華妃則常常用個玉輪在臉上推按。

華妃使用的美容神器——玉輪(資料圖)

我們道教的神仙中,常有持如意者,士大夫一族也有不少喜盤玩此物者。

其實,這些文玩把件,除了閑來之時隨手盤玩以養心性外,還有不少養生作用,今兒我們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1

如意

首先咱們來說說道教常見的法器「如意」。《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修真器用章》記載「如意,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

後世改為骨朵,天真持之,以辟眾魔」。如意原本是黃帝與蚩尤戰鬥時使用的一種兵器,後來為了提高戰鬥力,做兵器使用時,

將其外形改變為骨朵狀——有點像劍一樣,但頂端是如木瓜果狀,如同未開得荷花,用於砸、捶,這是如意的一種演變。

如意的另一種演變,則是頂端變為手抓狀,用於撓癢,幫助解決自己抓撓不到處的瘙癢,又名「搔杖」。

相當於現代的「痒痒撓」、「不求人」,甚至關於如意這個名字,有認為即出於此,可以如我心意地搔癢。

搔杖、痒痒撓的養生作用,人皆所知,我們就不再贅述。

這兒講講如意與骨朵。此二者古為兵器,以錘擊為主,如今用於養生,也是以捶打為主——敲打經絡穴位。

舊時中國民間用以搔癢的工具,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大約出現於戰國之時(資料圖)

現今如意多為工藝品,玉器製成,拿來未免容易破損,用牛筋木手杖代替最好,以半米左右長短、粗細適中,牛筋木疙瘩大小合適、外形圓潤的牛筋木手杖最佳。

木製溫潤不寒,最宜人體。敲打穴位經絡,則以敲打足底最為關鍵。人每日行走站立,人體重量俱由足底承擔,故氣血瘀滯,此處最多;一身辛苦,也盡在此。

因此人若想徹底放鬆,首先當放鬆足底;欲敲打經絡穴位,也首先敲打足底。而此處徒手敲打需彎腰抬腳,多有不便,用手杖敲打剛好合適。

敲打時不拘部位,力度也不用太大,力量足以投過皮膚深達肌肉層即可,整個腳底敲遍,每隻腳敲打50-100下,之後可對足底湧泉穴、以及腳踝太溪穴、崑崙穴、三陰交穴進行重點敲打,以增加通達氣血之功。

但需留意,在敲打太溪穴、崑崙穴、三陰交穴位時,此處皮薄肉少,關節、軟骨較多,敲擊力道宜輕,次數不宜多,以免傷及局部組織,反而出現瘀血內停。

若能在敲打前先行泡腳,則效果更佳。除了足底,小腿上的足三里穴及背部肩胛骨內緣的膏肓穴也宜手杖敲打。

足三里穴是「四總穴」之一,主一切肚腹、脾胃疾病,有調理脾胃,升清降濁、促進營養吸收、代謝排放之功,是第一強壯穴,因在小腿,同樣用手杖敲打可免去彎腰的麻煩。

以牛筋木手杖敲打經絡穴位可強身健體(資料圖)

足三里穴多較為敏感,按壓可有酸脹感,故敲打時也不需太用力,以敲打時局部發酸即可,每側每次敲打數十下即可,需得小心,避免敲擊過度出現皮下出血瘀青。

而膏肓穴則在肩胛骨內側,第四胸椎左右旁開三寸處,現代人多伏案工作,肩胛骨內扣,此處勞力,多有勞損、結節。

持手杖反手敲打此穴及上下周邊肌肉,可鬆緩肩背,改善頸肩背部不適,緩解疲勞。

2

梳子

古時文人、貴婦、道士,書房、家中案上、寢室之中,多常備木梳一把,既做把玩之用,也時有用以梳頭。

古人蓄髮,洗浴條件也不如當代,故洗頭不多而梳頭多,多選用細齒蔑梳,早晚梳頭。

因梳子之齒距較密,故能較好地將頭髮中的污垢梳去;又因古人不論男女,頭髮都較長而多,梳頭時間較現代人久,反而梳得更為透徹,有養生之功。

古人認為「頭為諸陽之匯」,陽氣最旺;而養生又講究「清氣在上,濁氣在下」,現代社會壓力較大,長時間工作、思考,除了身體肌肉上的之外,精神上也疲憊不堪。

經常用梳子梳理頭髮可以活血化瘀,改善頭皮及顱內營養(資料圖)

陽氣壅盛於頭部,則頭脹煩悶、注意力不集中;清氣不升,濁氣上犯,則頭腦昏沉、精神不濟、腦力下降。

此時最宜梳頭,緩緩梳上一百下左右,能升清降濁,清熱祛風,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使煩熱之氣去而引精血上養頭部,除煩解郁。

久久行之,更能營養頭髮,避免脫髮、白髮、發質乾枯等情況。

不過,現代人不同古人,常常洗頭,污垢不多,梳頭更多是起按摩作用,因此宜選用寬齒鈍頭木梳,避免傷及頭皮、牽扯頭髮,還可順勢按摩頭部穴位。

梳頭早晚最宜,晨起活動一下,把頭梳頭,最能煥發精神,睡前梳揉一番,則可放鬆身心。

倘若白領一族,中午工作不得休息,不妨也帶個梳子到單位,在中午一兩點鐘、最是頭昏腦脹的時候梳梳頭,除煩醒神。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梳頭敲足,一則放鬆上部,一則放鬆下部,這兩處最容易氣血壅滯,放鬆之後身體才得以徹底鬆快,心神安寧,氣血通達。

3

玉輪、核桃、手串、陰陽環

上面說的如意、梳子,一個調上一個調下,調節人體兩大關竅。但除此二處之外,面部、手部也是養生關鍵之處。

調養面部,原因有二,一是面部古稱「崑崙」,所謂「汝欲不死修崑崙」,是諸多經脈所過之處,尤其是陽明經循行於此。

用玉輪按摩臉部,可以加速臉部血液循環,美容護膚(資料圖)

陽明乃多氣多血之經,影響一身氣血,常常按摩此處,能養一身氣血。

其中原理,筆者在《道醫著作:簡單易行的揉法養生》(騰訊道學2017.6.20)已有詳述,如今就不再重複敘述。

另一個原因是面部大半部位皮包骨,肌肉不多,氣血不夠豐厚,又常年暴露在外,風吹日晒,皮膚容易損傷,斑、痘、脫屑、開裂、面黃色暗,影響美觀,故當時時保養。

面部按摩以揉為主,玉輪是不錯的小工具,家中客廳卧房放置一個,看電視時、睡前可順手使用。

玉輪揉面,以揉雙顴、眼眶、下巴、下頜處為主。在顴骨或上下眼眶處,從鼻樑骨向兩側推揉,每處三五十下,略略用力使局部有壓迫感,以按摩後局部有舒緩感為度,久久行之,可以預防、幫助淡化顴部黃褐斑及眼角皺紋。

從兩側嘴角,沿腮、兩側下頜骨向耳部推揉,對面部肌膚下垂,有改善作用。

藉助核桃的紋路和稜角疏通經絡,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資料圖)

手圍人體末端,氣血循環偏弱,老年人,以及一些形體瘦弱之人,常有氣血不足、四肢厥冷、手足麻木、晨僵的情況,此時當刻意多多活動手指,以促進氣血運行,避免風寒濕積聚,預防關節炎、凍瘡等疾病。

古人有一定歲數之後,常常手中盤玩一些物件,除了是身份地位象徵之外,更有活動手指的養生之功。玄門法器乾坤陰陽環,過去高道多盤玩此物,鍛煉手指。

亦有不少文人喜愛文玩核桃,按照「全息醫學理論」,手部各處與臟腑多有相關,按摩手部相關部位可促進臟腑氣血運行,文玩核桃除了鍛煉手指之外,

於手部按摩頗有幫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其他如手串、玉珏、葫蘆之物,也有同樣作用,可根據喜愛選擇。

總之,盤玩把件一事,是個講究事兒,更是個養生的事兒。今人生活緊張,時間多不寬裕,因此養生當見縫插針,隨手而行,既不會成為負擔,還能有健康之功。

選一個喜歡之物,慢慢玩賞,久之文玩包漿圓潤,光澤內斂,而主人氣色紅潤,身體健康,豈不兩般美好?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閉其口 壽萬年:養生視角下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如何才能從勸善書中讀出修真密語?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