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三大征之平定哱拜之亂:掘黃河水淹寧夏城,行離間計平息叛亂

萬曆三大征之平定哱拜之亂:掘黃河水淹寧夏城,行離間計平息叛亂

原標題:萬曆三大征之平定哱拜之亂:掘黃河水淹寧夏城,行離間計平息叛亂


明神宗萬曆皇帝,後人多認為他是個昏君,昏庸無道,三十年不上朝,明朝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明實亡於萬曆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就軍事上而言,萬曆皇帝還是有能力的。萬曆皇帝前期發生了「萬曆三大征」,即寧夏哱拜之亂、播州之亂、抗日援朝之戰,萬曆事前都精心準備,用人準確,「三大征」都獲得了勝利。不過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也非常巨大,讓本就不富裕的大明朝雪上加霜,財政出現危機,逐漸走向衰亡!萬曆死後24年,明朝就滅亡了。



哱拜桀驁專制,黨馨刻薄殘暴


今天我們就說下三大征之寧夏哱拜之亂,寧夏哱拜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當然先說下此事件的反派主角哱拜其人。哱拜是蒙古韃靼人,在韃靼部落首領黃台吉賬下是個小酋長,性情桀驁跟黃台吉合不來,父兄後被黃台吉殺死,哱拜被迫投靠了明朝,效命寧夏守備鄭印。


哱拜降明並非心甘情願,不過歸附明朝後卻如魚得水,哱拜降明時正趕上明朝與韃靼之間之間戰火不斷。哱拜有勇有謀,本身又是韃靼那邊過來的,對韃靼的各方面情況非常熟悉,自然得到明朝守邊將領的重視。


明朝寧夏巡撫王崇古算是他的伯樂,對韃靼(明朝對東部蒙古的統稱)實行懷柔政策,同時為保護邊疆,王崇古將哱拜編入明軍,並允其擴軍組建精銳部隊作為抗擊蒙古各部的前鋒,可謂師夷長技以制夷。哱拜也不負所望打得蒙古各部不敢靠近寧夏邊境,被王崇古舉薦為游擊將軍,其後又升為參將、副總兵,在寧夏鎮威望日盛。


不過哱拜性格桀驁不馴,立戰功後更加張狂,目空一切,同僚全然不放在眼裡,還放縱兒子哱承恩強搶民女,手下橫行寧夏鎮,專制跋扈官民皆怕。



對於哱拜的行徑,王崇古等人出於大局考慮,對哱拜言行尚能容忍,哱拜畢竟也是對付蒙古諸部的一員虎將,而後任的巡撫黨馨卻全然不考慮這些,他也看不上更不信任哱拜,不斷給哱拜「上眼藥」,最終點燃了哱拜之亂的導火索。黨馨是什麼人,張居正曾評價他「刻而且暴」,跟哱拜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不及,貪婪殘暴。


哱拜雖然桀驁,效力明朝期間也是積極立功表現的,從而不斷晉陞,客觀上為寧夏的安寧也是做了好事的,不過寧夏巡撫黨馨卻怎麼也看哱拜不順眼,不斷排斥哱拜,黨馨做了兩件蠢事,也一步步將自己送上了斷頭台,他做哪兩件事呢?


1591年,蒙古火落赤等部族進犯青海洮河地區,明朝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鄭洛率三路大軍西征,調動寧夏明軍出征,哱拜立功心切請求出兵,巡撫黨馨先是阻止其出征,哱拜又托御史周弘和的關係,引薦給鄭洛,鄭洛批准其參加西征。黨馨一看老大都同意了,正面阻止是不行了,就來陰的,將哱拜軍的戰馬調換,讓其打不好仗。



等哱拜軍西征返回後,黨馨也不記功,還繼續整治哱拜,讓人檢舉哱拜虛報冒領糧餉,其子哱承恩強娶民女,將哱承恩打了二十軍棍。要說哱拜冒領糧餉和哱承恩強娶民女這都是事實,該罰沒什麼可說的。

但罰是罰了,有功也得賞啊,賞罰不明的同時還打擊報復,哱拜父子自然是心懷怨恨,復仇的火苗正在成長,反叛的種子已經發芽,準備伺機報復。


黨馨做的第二件事更蠢,不僅讓哱拜更加恨他,也得罪了整個寧夏駐軍。黨馨夥同寧夏督儲道兵備副使石繼芳不僅剋扣寧夏駐軍的軍餉,還把本該發放三年過冬的冬衣、布、花銀,消減為一年,要知道寧夏是個寒冷的地方,即使夏天溫差也極大,有「早穿皮襖午穿紗」的說法。對這個橫行貪婪的巡撫,寧夏軍士頓時火冒三丈,一批下級軍官也早就看不慣黨馨的霸道作風秘密起事,一個叫劉東暘的軍官就是其中的核心人物。


寧夏兵嘩變引外敵禍亂西北


劉東暘又是什麼人呢,據《兩朝平攘錄》記載,劉東腸為靖虜衛(今甘肅靖遠)人,本就看不慣黨馨所為,又受到哱拜背後的挑撥,就積極策劃軍隊嘩變,其目的是想割據寧夏,做第二個李元昊。終於在1592年二月十八日,劉東暘率兵嘩變,衝進巡撫衙門,殺死巡撫黨馨、副使石繼芳。黨馨死前跳到水洞里躲藏,嚇得體如篩糠,但終究被搜出來殺死。黨馨死不足惜,這場叛亂正是由於他的刻薄殘暴,貪得無厭引發眾怒,又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引起的。



劉東暘造反,自然少不了哱拜。哱拜叛亂前早就和劉東暘密謀好了,哱拜讓其子承恩、義子哱雲、部將土文秀等一起參加叛亂。這時寧夏總兵官張維忠因丟了官印自知難逃一死,遂自殺身亡。劉東暘自封為總兵,擁立哱拜為謀主,也就是這些叛軍的總頭目。哱拜也自封為「峰王子」,真是恬不知恥,隨後叛軍攻下寧夏平原幾乎所有堡城,只剩平虜參將蕭如熏還在堅守。


這時的寧夏鎮兩股勢力沆瀣一氣,劉東暘公然與明朝政府攤牌,要求承認他寧夏總兵之職,並世代居住寧夏,想搞唐朝藩鎮割據那一套。萬曆皇帝怎麼會聽他擺布,立即命陝西三邊總督魏學曾挂帥征討, 賜尚方寶劍可先斬後奏,在各路大軍的圍剿下,叛軍一路敗退。哱拜和劉東暘一合計光靠自己的這點人馬早晚被打光,合謀引韃靼軍為外援以抗明朝大軍。



而韃靼各部對寧夏富饒的黃河平原也是垂涎已久,哱拜向韃靼各部求援,迎接蒙軍入城。許諾韃靼著力兔,只要應援就將花馬池一帶讓其住牧,著力兔於是派三千騎馳援金貴堡。寧夏周邊的韃靼諸部也紛紛行動,趁火打劫,在鎮城和寧夏平原四處劫掠,甚至夥同哱拜伏擊了明軍的糧餉200多車,讓明軍措手不及,打亂了明軍圍剿叛軍的節奏,增加了平叛的難度。


明陝西三邊總督魏學曾採取策略則是招撫和圍剿並舉,離間叛軍內部,招降叛軍及重金收買韃靼各部背棄哮拜,同時延綏、甘肅等地守軍出擊牽制增援哮拜的韃靼軍。為了儘快平定叛亂,明政府也是不惜一切代價,精銳和名將盡出,李如松、麻貴等都是當時的悍將,遼東、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大明朝的各路精銳都紛紛登場,加入到平叛中來。


萬曆下令水淹寧夏城


四個月後萬曆皇帝等不及了,惱怒魏學曾辦事不利,將其革職查辦,任葉夢熊為兵部右侍郎、三邊總督,總理寧夏軍務。並直接給葉夢熊下命令:「決(黃河)水灌城之謀,毋得異同誤事。」,要說萬曆皇帝確實夠狠,決黃河水淹寧夏,殺敵的同時,即使犧牲城中的萬千大明子民的生命也毫不吝惜,只要能消滅叛亂根本不會考慮生靈塗炭。


其實魏學曾何嘗沒有想到用水攻之計,只是不忍心讓城中無數無辜百姓死於水火,才想法設法招撫和離間叛軍,從內部瓦解敵人。可惜魏學曾的仁義之舉又怎是萬曆皇帝所能理解的。魏學曾被抓押送京城時,不僅朝廷數十名朝臣施援營救,前線將士也哭泣送別,可見魏學曾是難得忠勇仁義的好官。



回到平叛上來,明軍要順利平叛還要剪除哮拜的援軍-韃靼諸部才行,六月,李如松大軍抵達寧夏,七月麻貴部打敗韃靼河套部落,窮追猛打一直追到賀蘭山,將哮拜援軍驅逐出塞。



失去了外援的叛軍被明軍團團包圍在寧夏城,葉夢熊築了一道1700丈的長堤將寧夏城圍成一個巨大池塘,掘開黃河灌向寧夏城。到了八月,寧夏城中嚴重缺糧,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叛軍內部軍心渙散,人人自危。



明軍巧施反間計7個月叛亂終平定

明監軍梅國禎藉機實施離間計,遣人帶三封書信分別交給叛軍頭目哱承恩、劉東暘、許朝。第一封信交給哱承恩並告訴他說:「你們哱氏對朝廷有功,監軍覺得這樣非常可惜,此次事變罪魁禍首是劉東暘,你可殺此人來證明清白,表明忠心。」隨後使者又見了劉東暘、許朝,對他們說:「你們是漢人,受哱拜這個韃靼人蠱惑才釀成大錯,當了替罪羊豈不冤枉?」



這離間計很快收到奇效,這時的叛軍已經形如散沙,都在琢磨著自己的退路,梅國禎的來信恰似是救命稻草,讓他們彷彿看到了活著的希望。於是九月十六日劉東暘殺死哱拜部將土文秀,哱承恩則殺了劉東暘同夥許朝,接著哱承恩又讓人殺死劉東暘。


一番內訌火併之後,哱承恩將劉東暘、許朝和土文秀的人頭掛到了城頭上,向官軍表明自己已經與其他反賊決裂,要投降明軍。不過此時已經晚了,哱承恩罪大惡極,在魏學曾招撫他們的時候幹什麼去了,現在窮途末路想活命了?門都沒有!十六日明徵討大軍發起總攻,哱承恩想逃命出城,被官軍活捉。



如今不可一世,跟圍剿大軍抗衡了七個月之久的哱拜叛軍,主要頭目只剩下了一個哱拜。李如松破城後,哱拜家見大勢已去自焚而死,哱拜一族被誅滅,其子哱承恩押送京師處死,哱拜手下人被殺盡。


為了平定哱拜之亂,萬曆皇帝可謂興師動眾,動用了明軍的南北精銳,花費錢財巨大,明朝安化王之亂18天被平息,寧王之亂43天被平息,而寧夏之亂則鏖戰了7個月之久才得以平息,是明萬曆年間在西北進行的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寧夏哱拜之亂對老百姓造成的傷害更是苦不堪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萬千生靈死於戰火,據稱決黃河灌寧夏城時,城外水深八九尺,城中缺糧少食,更是餓死人無數。「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生逢和平時期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我們的祖先在天有靈也會得到安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花默吟 的精彩文章:

真珠可汗向大唐求婚居心不良,李世民取消婚約凸顯其雄才大略!

TAG:飛花默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