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用戶數據採集者須為數據安全擔責

用戶數據採集者須為數據安全擔責

據媒體近日報道,全球最大的連鎖酒店萬豪國際酒店宣布,客房預訂資料庫被黑客入侵,有約5億顧客的信息可能遭到泄露。萬豪酒店因此在美國遭遇集體訴訟,索賠金額高達125億美元。

隨著信息社會、大數據時代全面來臨,用戶數據的含金量越來越高。各類商家都傾向於採集儘可能多的用戶數據,用於指導自身決策。問題是,雖然各類商家不約而同把用戶數據看成是一棵搖錢樹,但是不少商家缺乏必要的網路安全防護意識和措施,面對入侵者一觸即潰。

深陷信息泄露風波的商家又豈止是萬豪酒店。今年8月,華住酒店同樣被爆出5億條個人信息遭到泄露。此次萬豪酒店在美國遭遇集體訴訟,值得人們深思。雖然尚不清楚美國法院會如何判決,但是萬豪酒店無疑需要為此次顧客信息泄露事件付出代價。這一訴訟的深層次意義就在於,商家在窮盡各種手段採集用戶信息並從中獲益的同時,亦有責任保護好用戶數據安全。

在我國侵權責任法中有這樣一條規定,「……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責任,被侵權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這條規定表達了這樣一層意思,「誰受益誰擔責」。某些發生在網上的侵權行為、犯罪行為都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責任主體虛無化、模糊化,帶有一些不可確定性。無論是受害者還是監管執法部門要直接尋找責任主體尋求賠償難度較大,甚至會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此外,還有些網路侵權行為、犯罪行為數量累計驚人,由此導致如果試圖從個案入手完成權利救濟,同樣存在較大難度。在上述情況下,把責任落實到受益者,能夠較好體現網路空間的公平正義,否則,網路空間將會被叢林法則主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

「誰受益誰擔責」可以作為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法治建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則。比如一條網路謠言被無數次轉發,給當事人造成巨大傷害,但是謠言始作俑者無從考證,轉發者數以萬計,那麼責任又由誰來承擔?按照「誰受益誰擔責」原則,謠言給網路平台帶來了流量和點擊率,網路平台應該對此承擔一定責任。這可以視為網路空間的「權責對等」原則,因為大量網路空間受益者,都會在諸如數據採集、信息傳播、電子商務等領域有著一定的管理權利,因此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網路空間天然具有多元化、去中心等特點,「誰受益誰擔責」的本質就是通過完善責任分配機制吸收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網路綜合治理,這是更好實現網路空間規範化、法治化的必要途徑。

(來源:法制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我科學家提出超靈敏納米探測新技術
中國科協開展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