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包公的三把鍘刀,把把都是懲惡揚善的利器,可惜都是杜撰的

包公的三把鍘刀,把把都是懲惡揚善的利器,可惜都是杜撰的

包公的三把鍘刀,把把都是懲惡揚善的利器,可惜都是杜撰的

在中國歷史上,清官有很多,然而最出名的莫過於「三大青天」之首的包拯。包拯的故事很多,伴隨他的出場,必然會帶有兩件道具,一是尚方寶劍,二是三把鍘刀。尚方寶劍不稀奇,很多被皇帝任命欽差大臣也佩戴過,只可惜包公並沒有。至於說三把鍘刀,那更是子虛烏有的故事。

在小說中,這三把鍘刀還有專門的名稱和用途。龍頭鍘是用來對付皇親國戚的,即使是鳳子龍孫也不在話下;虎頭鍘則是用來斬貪官污吏和禍國殃民的奸臣的;狗頭鍘就是對待民間的土豪劣紳,潑皮無賴。這三把鍘刀一擺,往往將包公的電視劇情節推向了高潮,再加上包公聲震如雷的一聲「開鍘」更營造出沉冤昭雪的喜慶氣氛。

包公的三把鍘刀,把把都是懲惡揚善的利器,可惜都是杜撰的

在藝術的舞台上,包公用這三把鍘刀除惡揚善,斬盡了人間的妖魔鬼怪,由此還有《鍘包勉》、《鍘美案》、《鍘國舅》、《鍘郭槐》等經典戲劇。不過,這僅僅是民間為了美化包公的形象,製造情節所虛構的。歷史上的包公不但沒有尚方寶劍,連這三把鍘刀都沒有。

在中國古代,對於人命是不看重的,處死人的方法有很多種,曾經誕生過相當多的死刑方式。最著名的當屬斬首,最殘忍的當屬凌遲,但無論哪朝哪代,都沒有將鍘刀作為刑具,也沒有實行過鍘死犯人的刑罰。

包公的三把鍘刀,把把都是懲惡揚善的利器,可惜都是杜撰的

即使是最為類似的腰斬之刑,所用的刑具也並非鍘刀,而是刀斧。在《周禮?秋官》明確記載:「斬以斧鉞,若今要斬也。」李斯成為了被這種刑罰處死的最著名也是最高級的官員。其實,在歷史上腰斬的人並不多,後世流傳的方孝孺,在《明史》中明確指出是車裂的。(成祖怒,命磔諸市

即使是清代河南學政俞鴻圖是最後一個被腰斬的,因為太過凄慘,雍正下令廢除這種酷刑的說法,也是不確切的。《清史稿》和《清史編年》言之鑿鑿說俞鴻圖是「斬立決」,而雍正詔書中從未提及廢除腰斬之刑。

包公的三把鍘刀,把把都是懲惡揚善的利器,可惜都是杜撰的

這項刑罰,看起來解恨,在歷史上並沒有存在過。甚至在元朝之前,中原百姓都很少見過鍘刀這個物品。在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他們帶來了從前斬草喂馬的鍘刀,在這個時期的元曲中,才零星出現了用鍘刀處置犯人的情節。不過,鍘刀斬人在官方的刑罰中仍然是沒有的,很可能是當時貴族動用過的私刑。

直到清朝人石玉昆所著的《三俠五義》中,才第一次出現了三口鍘刀。那是在包公擔任龍圖閣大學士兼任開封府事務,被宋仁宗派去陳州稽查放賑。臨行之時,包公說自己無權,希望能得到信物,宋仁宗便賜予了他三份御札。

包公的三把鍘刀,把把都是懲惡揚善的利器,可惜都是杜撰的

包拯回府後,將這三份御札交給師爺公孫策。公孫策靈機一動,將「札」理解為「鍘」,因此設計了三把鍘刀的圖樣。不僅包公滿意,連宋仁宗也大加讚賞,命人按照圖樣製作,並賜給了包公,有先斬後奏之權。

從此之後,包青天的三把鍘刀,就伴隨包公的故事名揚天下,成為鎮壓妖邪的聖物。學者研究,《三俠五義》中三把鍘刀的形象,很可能是因為作者受到了傳說中上古時代龍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的啟發,從而產生的靈感,讓鍘刀的故事更富有藝術性和感染力。

包公的三把鍘刀,把把都是懲惡揚善的利器,可惜都是杜撰的

其實,不光包公的鍘刀是虛構的,包公斷案的故事大部分也是虛構的,就連包公是不是那麼直言敢諫,在史學界都存在爭議。包公最大的美德就是他的清廉,是當之無愧的清官、好官,這讓老百姓對他永遠銘記,成為了青天大老爺的代名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淵最寵的妃子,恃寵而驕,她家僕人連李世民也不放在眼中
父母只希望她成為觀音的婢女,她卻當上了輝煌帝國的皇后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