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覺得生活被孩子綁架了?那是因為你給他的「發言權」太多了!

你覺得生活被孩子綁架了?那是因為你給他的「發言權」太多了!

文|CC爸媽

01

周末有位跟我極為相熟媽媽吐槽,說自從有了孩子,就沒了自己的生活,時時要考慮孩子的感受,事事要合孩子的心情。

如果與娃的心愿不符,還要調整整個家庭的意願與方向,感覺生活被孩子壓的透不過氣,完全沒了自己的生活,二人世界更不要提了,想想都覺得奢侈。

我聽完頗有感觸,因為就在上周我在朋友圈發完我跟C爸看電影一波三折的酸爽之後,很多媽媽也表示了類似的感概。

於是,我決定提筆寫這一篇。

02

你覺得自己的生活被孩子綁架了嗎?

先說說我自己吧,有了CC之後,生活的重心和關注的重點確實都傾向了CC,但是要說被孩子綁架倒也不至於

就像是看電影、逛街這些事,我跟C爸都是喜歡帶著CC的。

但帶上她,不是因為甩不下,而是因為喜歡帶

有人嫌帶上孩子太麻煩,所以直接把娃丟給老人自己去快活。

但我家享受二人世界的方式是,希望她融入我們,融入我們二人世界時的生活

  • 忙碌的晚上,父母都加班的時候,她要學會別纏著,自己玩自己的。
  • 出門逛街,大人挑東西的時候,她要學著等。
  • 在外吃飯,我們特別想吃辣的時候,給她一杯清水,她要學著涮著吃。(不是後爹後媽哈,我的用詞是「特別想吃」,大部分時候還是考慮CC的!)

我感覺這就是父母的責任和界限,最大程度的做自己可以承諾和肩負的,但如果有我們「做不到」或者「不願做」的,那孩子,抱歉,也請你理解和接受。

再說幼兒園的接送,奶奶每日閑的很,總想幫我接孩子。

但我緊一緊自己的工作時間,也能去接她,那是因為我喜歡去接,而不是「她必須要求媽媽接」。

如果我某天不能送或不能接,她不會因此發脾氣,只是看到我去接,她更開心,我喜歡看她更開心,所以也願意擠一擠自己的時間

但我認識一個孩子,每天的接送都要他來發號施令,今天媽媽接、奶奶送,明天爺爺送、爸爸接,不管大人是閑是忙,都要全力配合,如果某日媽媽加班不能如約去接,便會大發脾氣。

我覺得這才是被孩子綁架。

你覺得生活被孩子綁架了?那是因為你給他的「發言權」太多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3

你為什麼覺得生活孩子綁架了?因為你給他的決定權太多了。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講,要給孩子選擇決定的權利,當被賦予選擇權時,孩子們會獲得所有權感,並藉此表達自己的意願。

此外,提供選擇也可以鼓勵孩子們思考。畢竟父母不總是對的,他們不必遵循我們所說的一切,給予他們選擇可以使他們更自信,並發展批判性思維

最重要的是,給予選擇,代表著我們關心並尊重孩子的決定

但是,這也是一把雙刃劍。

1、如果你給予的選擇權太多,孩子就會期望在每個決定中都有發言權。

選擇幾乎成了一種遊戲,一種儀式。媽媽公布一件我們將要做的事情,孩子對執行方式發表意見。

  • 該刷牙了

    :我今天可以不刷牙嗎?
  • 該去幼兒園了

    :我今天在家吃完早飯再去幼兒園好嗎?
  • 不能再吃糖了

    :我可以不再多吃一塊糖,能不能多講兩本故事?
  • 我跟爸爸今晚出門

    :我不想讓你跟爸爸出門,沒人陪我玩太孤單了。

如果對必須該做的事、需要接受的結果,孩子表現的拖拖拉拉,找各種理由,多半是因為平日里你給他的決定權太多了,你失去了做父母的威信。

如果選項是父母認可並適合孩子的,那麼讓孩子來決定是沒有問題的,

比如,你是選紅毛衣還是綠毛衣。

但孩子們並不總是有選擇權的。

他每天早上都要上學——別無選擇。

他必須刷牙、洗澡——也沒有選擇。

玩到睏倦了,他必須睡覺——也不應該有選擇。

而且這些問題不是孩子應該選擇的,那是父母的責任。

2、過多的選擇權也會增加過多不應該的期望。

一旦孩子習慣了做任何事都有選擇,那麼他就會習慣提出選項,也就是討價還價,尤其是如果你還常常屈服於他的懇求和抱怨。

當你發出睡覺的指令時,他可能不會乖乖接受自己必須在某個時間上床睡覺。

相反,他期望在必要的事情完成之前有大量的選擇。

他可能會想要選擇拿哪個毛絨玩具陪她睡,用哪個水杯喝水,讀哪本睡前故事。

他們的重點不是期望在某個時間上床睡覺,而是期待自己選擇什麼時候上床睡覺。當過多的期待落空時,自然免不了更多的哭鬧。

你覺得生活被孩子綁架了?那是因為你給他的「發言權」太多了!

3、過多的選擇讓孩子更有壓力

所以,賦予孩子太多的決策權並不能幫助他獲得權力,有的時候反而會讓他感到背負著不應該落在他肩上的責任。

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說到,當給予太多選擇時,孩子會遭受選擇超負荷的壓力。並且會浪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衡量一種選擇與另一種選擇

比如去遊樂場玩,如果你給孩子選擇:我們現在回家好嗎?

那麼孩子要思考的就是,現在回?還是再玩一會兒?

那麼等待你的,一定是不要。

很多時候,即便是知道自己必須要做的事,當可以有選擇的時候,我們還是會猶豫。

因為如果自己放棄選擇,就好像吃了多大虧一樣,怎麼想怎麼不划算。

選擇是什麼?意味著放棄之一,二者權衡,既然可以選,當然是再玩一會兒更划算。


你覺得生活被孩子綁架了?那是因為你給他的「發言權」太多了!


那麼,我們能否有效地提供選擇,同時將其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1、保持父母的權威。

你不需要事事詢問孩子,當有些事沒有選擇時,或者孩子不滿意你的決定自己提出選項時,不必事事屈服於孩子的眼淚和央求,或者為了他們的快樂而屈服。

  • 如果你認為寶寶已經困到需要儘快入睡,那麼就不必提什麼現在睡還是講兩本故事再睡的選擇!
  • 如果你認為孩子應該在就餐時間與家人一起就餐,那麼就不必權衡孩子提出的「我現在不餓,我一會兒餓了再吃行嗎?」是否可以應允。
  • 如果你認為遊樂時間應該結束,該回家了,那麼就別用徵求的語氣問孩子:我們不玩了,回家好嗎?

因為等待你的一定是帶著哭腔或惱怒的「不要」啊,所以這個時候,不要疑問句、不要祈使句,肯定的告訴孩子:

  • 講完這本書就要睡覺了!
  • 所有的人都在晚餐時間一起吃飯,過了時間便沒有飯了!
  • 我們該回家了,你可以在玩3個項目。

2、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孩子的意見。

孩子自己的事,他可以盡量去做決定,比如他想去哪個公園,或者喜歡吃什麼小吃。

但是如果這是大人的選擇,甚至整個家庭的選擇,就不需要去事事徵求孩子的意見。

  • 比如,幼兒園誰接誰送;
  • 比如,出門開爸爸車還是媽媽車(意味著誰不當司機陪他路上玩);
  • 比如,爸爸媽媽今天出門應酬是不是要帶你。

3、縮小選擇範圍。

每次只提供兩個選擇,如果不可能,儘可能縮小範圍:

  • 比如,從這個架子上挑一本書,講完睡覺。
  • 這三個玩具里挑一個最為最後一個,玩完回家。

適當的選擇權,是一定要給到孩子的,如果使用得當,選擇可以為孩子和父母提供各種好處——孩子們感受到尊重和賦權,父母也可以避免從正面衝突中崩潰

但是太多的選擇,會讓父母與孩子的角色失去應有的意義,在孩子面前,我們好像變成那個事事徵求意見、不敢忤逆的人。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不是家庭的主導者 ,也不應該是家庭的核心。

所有決定,不管大小,都應該盡量讓每個家庭成員滿足,而不是犧牲父母的意願去成全孩子,也不是犧牲孩子的意願去成全父母。

既已是三個人,就不是一個人,也不是兩個人,所以,還是要找到適合三個人的相處方式

否則,你若感覺被綁架,那麼,你以為綁架你的那個人會如何?他就能快活自在、樂享其中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爸爸,請一定陪我到十歲!很現實,很殘酷!
你怎麼二胎又生了女兒?!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