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這個「小班長」的做法讓我哭笑不得

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這個「小班長」的做法讓我哭笑不得

源於六羅媽媽

這周末承包我笑點的是一個視頻。

視頻裡面的「數學班長」明明已經害怕到抹眼淚了,卻還不斷給自己打氣:我是男子漢,我一定要勇敢。

看著孩子「用最慫的的表情說最硬的話」,對不起,我實在忍不住笑了。


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這個「小班長」的做法讓我哭笑不得


但笑歸笑,這個「小班長」的行為卻突然讓我意識到「什麼是勇敢」,他可能還是很害怕,也一直有退縮,但是他沒有逃避,想出了所有能想到的鼓勵自己的方法,一步一步努力,嘗試去克服,這不就是我們所有人面對困難時候內心糾結的真實寫照嗎?

很多時候家長會認為,打針不哭才是勇敢,摔倒自己爬起來才是勇敢、面對滑梯或者沒有嘗試過的運動敢於去做才是勇敢。當然,這些是,但不是全部。

打針會疼就是想哭,面對未知不知道會怎樣就是害怕,這些我們仔細想一想好像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要光看孩子表現的結果,就判斷這個孩子是否勇敢,而是要觀察他們的內心,他們為什麼害怕?面對害怕他們想要怎麼做? 如果能像視頻里的「小班長」一樣為在真的害怕的時候沒有退縮,而是為自己加油打氣,那我覺得這個孩子的表現就是真正的勇敢。勇敢並不意味著孩子什麼都不害怕,而是在面臨恐懼時,有戰勝恐懼的勇氣和為此付出的努力和行動。


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這個「小班長」的做法讓我哭笑不得


後台經常有很多留言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夠勇敢,也不知道怎麼才能鍛煉和培養孩子的勇敢,我覺得在想要幫助孩子建立勇敢和信心之前,最重要的是我們首先要承認孩子的感受。

孩子與生俱來的性格不同,有的的確天生大膽、更願意挑戰和冒險,有的則比較謹慎小心,遇到困難表現的更猶豫。家長不能因為自己的經驗判斷這個事情不值得害怕,便斷定孩子也不應該害怕。在大人看來,關燈睡覺、打針吃藥這些事情並沒有危險,所以很容易對孩子脫口而出:「這有什麼好怕的?你要學會勇敢」。

實際上,這種做法並不會讓孩子變的勇敢,甚至會適得其反。


六六快兩歲剛接觸迪士尼的時候很喜歡米老鼠,每次看米老鼠動畫片都非常開心,但是第一次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真的」米老鼠時,她卻嚇哭了。那是一個商場搞活動,大人穿上米老鼠的衣服招攬顧客,小朋友可以和米老鼠合影。輪到六六時她卻怯生生的躲在我身後不願過去。當時很多人在我們後面排隊,我一著急就大聲跟她說:「這不是米老鼠嗎?你不是最喜歡米老鼠嗎?你怕什麼啊?」聽我這麼一說,六六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我這才意識到,或許她真的有自己害怕的地方。不再強迫她合影,蹲下身和她平視,我才發現,從她的角度抬頭看米老鼠,米老鼠非常高大,米老鼠伸過腦袋打招呼時,她看到的是巨大的眼睛和嘴巴,說實話,那種逼真的壓迫感是挺嚇人的,難怪六六會害怕。要做到和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換位思考並不容易。

承認孩子的感受是幫他們建立信心的基礎,只有承認他們的感受,理解他們為什麼感到恐懼,才能逐漸在引導,會面對恐懼,戰勝恐懼。


所以,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對勇敢的定義也不一樣,家長可以通過這幾個方面來嘗試幫助孩子建立勇氣和信心。

1

儘可能詳細的給孩子提供信息

人類的恐懼源於未知,成年人不害怕是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未知」是什麼,但孩子不知道

他不知道「為什麼要打針?會打多久?會有什麼後果?他也不知道去了幼兒園還能不能回來,多久才能回來?」所以,家長儘可能詳細的給孩子提供信息,耐心解釋事物原理和事情的後果,就能幫助孩子做到心中有底,減輕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感。如果我們不分情況統統用一句「別害怕,要勇敢」去鼓勵孩子,是無法讓孩子釋懷的。

六六初見米老鼠那次,我後來也是向她解釋,米老鼠是叔叔扮演的,叔叔個子高米老鼠也就長高了,但他依然是六六的好朋友,不會傷害你。我發現和六六解釋一番後,雖然她還是有點怯怯的,但敢於從我身後走到前面,遠遠的看著米老鼠。一次或者幾次之後,我想她就會克服對大型人偶玩具的恐懼,因為經過了解和體驗,她能確定這些是安全的。


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這個「小班長」的做法讓我哭笑不得



2

向孩子傳遞「我相信你能行」的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Eileen Kennedy-Moore曾介紹過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第一次看到狗的時候,第一反應竟然是去看爸爸媽媽的態度,希望從父母那裡得知眼前這個動物是不是有危險。如果父母表現出放鬆的態度,孩子就更願意嘗試接近狗。——所以,當孩子處於陌生的情境中、或者不確定自己是否應該害怕的時候,往往會從成年人的態度和表情中搜索信息,然後採取相應反應,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社會性參照」(social referencing)。


家長是否給孩子戰勝恐懼、勇敢出擊的信心,直接影響孩子的表現。在上周和那位體育專家的聊天中,他提到過孩子在進行滑板車或者滑梯等運動中,第一次一定是有一些恐懼的,但他們內心會經歷從滑下去的未知恐懼,到中間的緊張,到最後落地確認安全時的滿足感。給孩子信心,並非我們一次次的說「你一定行」,也許我們說很多次「你要勇敢、你要堅持」,孩子並不會特別理解。但這種短時間內從恐懼到確定的體驗,可以幫助建立孩子面對未知的一種信心和安全感。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前一點走進孩子的內心,結合孩子自身情況和周圍環境做出預判,如果環境是安全的,且孩子是有能力克服恐懼,就「狠心」把孩子留在當下,信心十足的告訴他們:「這個事情你可以去嘗試一下,我相信你能做到。」

當我們展現出對孩子的信心時,孩子會感受和接受這份信心,表現出更加勇敢的一面。家長表現出「孩子不行」,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不行」。實際上,孩子自身的潛能比我們認為的大多了。


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這個「小班長」的做法讓我哭笑不得



3

用孩子曾經的成功真誠的鼓勵孩子

孩子都希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適當的鼓勵會激發鬥志,讓孩子更加勇敢。

但是要注意方法。用客觀事實鼓勵孩子,用細節打動孩子,勝過一百句空洞的「你真棒」。六六剛學騎平衡車的時候摔了一下,很沮喪,碰都不願意碰平衡車。

我耐心的對她說:「媽媽記得你一歲多就開始學滑板車了,摔倒了好多次但你堅持學,一開始晃悠悠的滑一小步,後來一隻腳一蹬哧溜滑老遠了,是咱們小區年紀最小滑的最好的孩子呢。你看,滑板車也挺難的你都能搞定它,現在騎平衡車,媽媽相信你也能騎好!」

我說這些話的時候六六眼睛骨碌碌的轉,我猜她在回憶自己小時候學滑板車的場景,最後她對我說:「小寶寶都會滑(滑板車),現在我肯定能學會騎(平衡)車!」


我們可不可以不勇敢?這個「小班長」的做法讓我哭笑不得


我們希望孩子勇敢,首先要讓他知道什麼是勇敢,曾經的哪些行為是勇敢,當他在回憶這件事或者這個感受的時候,就會有力量幫助他克服恐懼。這個感受與只聽到一句「你能行」是差很多的。現在也有很多聲音說太多鼓勵教育會導致孩子受不了挫折,其實區別就在於這個鼓勵和認可是真誠的認可,還是為了鼓勵而說的客套話。

說了這麼多幫助孩子建立勇敢的方法,但羅羅最想強調的一點,就是我們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哭或者逃避就輕易給孩子下「這個孩子不勇敢」的判定。即使他現在真的膽小、害怕,也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事情,因為這是他們內心最直接的反應,而家長能做的是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然後因地制宜的適當引導孩子,讓他們鼓起想要去克服恐懼的勇氣就已經非常成功了。至少這個「小班長」除了給我笑點之外,在我每次想起他的時候,也都能感受到勇敢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舊教不好孩子?
美國公布的玩具安全隱患,這次有大家意想不到的風險!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