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南非墓地緊張,每周翻新45箇舊墳再利用,不願意火葬是主因

南非墓地緊張,每周翻新45箇舊墳再利用,不願意火葬是主因

雅虎新聞12月10日報道,在約翰內斯堡索韋托鎮巨大的阿瓦隆墓地中央,兩名掘墓人正從一座多年前埋有遺骸的古墓中剷出泥土(見下圖)。

由於南非各地的城鎮很快沒有地方埋葬死者,他們正在準備重新翻新使用這個墳墓。人口增長、農村向城市地區湧來的移民和外國人的湧入給城市地區的土地帶來了巨大壓力。另一個問題是文化上對火葬的抵制。在南非最大的城市和經濟中心約翰內斯堡,每周平均有45到60個墳墓重新開放,以便進行第二次埋葬。

有關當局警告說,如果不採取行動改變埋葬死者的方式,城市地區將在短短50年內耗盡空間。該市墓地和火葬場經理雷吉莫洛伊(Reggie Moloi)說:「埋葬空間正在迅速縮小。這是由於約堡目前正經歷大規模移民。」

約翰內斯堡並不是南非唯一一個面臨墓地短缺的城市。十多年前,東南沿海城市德班發出警告。官員們說,上世紀80年代,該市的死亡率高得異乎尋常,主因是政治暴力和艾滋病毒/艾滋病對該市的打擊。德班等地的埃特克維尼公園負責人廷賓科西·恩戈博告訴法新社:」我們注意到墓地很快就被填滿了……」。他警告說,尋求墓地的人可能很快就會被拒之門外。「我們正面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南非公墓協會的副主席丹尼斯說:「形勢很嚴峻,而且不容易被公眾理解……這是因為在公眾看來,這裡有足夠的(空間)。」

他說,公眾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場危機促使官員們創造性地思考如何最好地處置死者。雖然回收舊墳墓有助於緩解這種情況,但火葬仍然面臨著來自非洲社區的巨大阻力,他們認為這是不自然的,有違傳統。

在索韋託附近的魯特普爾特,西帕姆拉家族將87歲的母親和祖母卡羅琳西帕姆拉(Caroline Sipamla)和她的兒子埋在同一個墳墓里。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在掩埋她母親的遺體時說:「墓地里的人很多。我們以為挖開再利用,而且比挖新墳墓更便宜。」

西帕姆拉的孫女、23歲的佐拉卡西帕姆拉(Zoleka Sipamla)說,西帕姆拉在這件事上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她頭腦很清醒——不可以火化。」拿撒勒教堂的哈羅德·金亞牧師鼓勵他的崇拜者們重複使用墳墓,但不鼓勵火化。他說:「我們正在推廣這種東西。沒有人會抱怨你埋在了我上面,還是我的下面埋得是誰。」

雖然許多老年人反對火葬,但年輕一代可能會更加開放。法律系學生佐利卡.西帕姆拉(Zoleka Sipamla)說,「如果人們能理解為什麼人們需要火化——因為存在土地資源有限問題。但火葬場會讓一些人聯想到地獄之火。他們說,我為什麼要將我所愛的人送下地獄呢?「

另一些反對火化的人則認為,要到達來世,必須有一種肉身,而不是骨灰。「火葬在文化上是禁止的……」身體很重要,人體有力量,也有價值。

在德班很少有非洲黑人被火化,平均每周只有一個黑人被火化,相比之下,每周有幾十個黑人是掩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號角走天下 的精彩文章:

女子抱怨麥當勞未趕走店內「味兒大」流浪漢,網友嘲諷:沒心沒肺

TAG:號角走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