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核司令」逝世,帶領團隊數十年如一日,最終敲開核武器大門

中國「核司令」逝世,帶領團隊數十年如一日,最終敲開核武器大門

圖為程開甲院士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728期】近日,有據媒體報道,此前中國「核司令」程開甲院士逝世,享年101歲,作為兩彈一星的元勛,程院士曾隱姓埋名深入羅布泊,帶領團隊數十年如一日,最終在1964年為中國敲開了核武的大門,並在之後主持數十次核試驗,為中國的國防安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中國核武器開發的見證者,程院士帶著他的團隊攻克和解決了多個技術難題,當時中國在1959年就提出了工程,當時因為中國面臨多個敵人的封鎖,只能用獨立自主的方式研發核彈,為了能最快搞出核彈,程院士及其團隊開始廢寢忘食的工作,最終只用了5年的時間就搞出了中國的核武器。

圖為中國核試驗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728期】在技術上當時首大難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取核武器的原材料——鈾235,當時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就曾經說過,中國的鈾礦雖然很多,但質量不行,當時為了能夠取得百分之90以上純度的鈾,在沒有先進離心機的前提下,採用土法,用大量廢鈾礦進行提純。

在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後,中國還要攻克如何核彈的鏈式反應,這個技術在當時全世界只有4個國家掌握,根本不可能獲得幫助,而當時中國的技術專家採用了內爆的模式,所有核材料都均勻的在彈體內分布,起爆方式以224根雷管進行引爆,而當時最令人不安的是,如果彈體內的核材料有一點不均勻,就會導致核材料會泄露,變成一個大型的臟彈,最終失敗。

圖為中國核試驗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728期】而且最後以何種狀態引爆也是一個大問題,中國最後採用了塔爆的方式,因為當時中國沒有完成核武小型化,如果是用地爆的方式,實驗效果會不佳,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也可能有一些偏差,所以思考再三中國的首個核彈在100多米高的塔上引爆。

隨著中國擁有了核武器,實際上就是邁入大國的行列,無論是之後的重返聯合國,還是能夠順利的進行改革開放,都是離不開核武器帶來的國防安全,也正是因為有程院士這種民族的脊樑,數十年埋頭苦幹,才能夠有近日之國家的繁榮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葛小徹 的精彩文章:

蘇制軍艦的暴力美學輝煌不在,軍艦垂髮成趨勢,專家:戰力會更高
揚眉吐氣!殲20這一獨特設計獲美軍稱讚,F22也望塵莫及了

TAG:諸葛小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