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陸軍多奇志,為了省點錢居然想用這玩意將衛星一炮打出大氣層

美國陸軍多奇志,為了省點錢居然想用這玩意將衛星一炮打出大氣層

如何在高烈度衝突環境下快速補充有可能在戰時大量損耗的偵查衛星,一直以來都是世界軍事強國努力試圖解決的一大難題。圍繞著這一難題,我國發展出了性價比和響應速度都極具競爭力的「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快舟包括發射車在內整套系統,都是在「東風」陸基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儘管其目前聲稱的主要用途是服務民用航天領域,但在戰時也絕對有潛力能夠滿足我軍快速補充軍用衛星的特殊需求。

同樣是為了達成能夠在戰時快速補充損耗衛星這一目標,美國人在這方面選擇了一條在技術上和我們迥然相異的路子——直接用大炮將衛星射出大氣層。而且這套系統的理論發射成本價居然能做到比快舟(發射每公斤載荷的成本為1萬美元)還低得多得多,僅有每公斤500美元不到。

儘管聽起來像是痴人說夢,但這家名為「綠射」(Green launch)的民營公司還陪美國陸軍唱過這麼一出。要將衛星打出大氣層起碼得先將它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里,相當於32倍音速。人類曾經用過的、目前在役的任何一種火炮都不可能將物體加速到如此恐怖的水平,因此綠射公司另闢蹊徑的搞出了一套新穎的「氫動力太空炮」系統。

氫動力太空炮,顧名思義就是用氫氣作為作為主要推進劑將物體送上外太空的火炮。相比較傳統火炮所使用的火藥推進劑,同等質量的氫氣推進劑擁有更高密度的能量,壓縮加熱之後能釋放出驚人威力,理論上是可以將物體(比如小型衛星)送入近地軌道的。而且由於製取和使用氫氣推進劑的成本遠遠低於傳統火藥,所以氫動力太空炮的理論發射成本也將遠遠低於運載火箭。

為了證明這一切不都只是新型互聯網公司搞出來騙風投的把戲而已,綠射公司還真和美國陸軍聯手開展過相關測試,用於測試氫動力太空炮概念的是一門經過特殊改裝的自行火炮,這門火炮所採用的是目前絕無僅有的94倍徑+175毫米的奇葩組合。

光是從這個驚人的炮管長度上大家就不難猜出,這貨就不是為干正經事而生的。事實上這根神奇的炮管就來自於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國陸軍聯手開展的過一個絕密項目——高空飛行研究計劃(HARP)。HARP的初衷就是要探索出一種能用火炮將物體送入近地軌道的技術,而這基本就可以被視為氫動力太空炮的前身。

據說目前綠射公司對氫動力大炮的階段性測試結果還不錯,不過速度提上去了也帶來了另外一些問題——衛星承受不了氫動力大炮恐怖的重力加速度。僅僅只是達到第二宇宙速度的一半就能產生5000G的重力加速度,而這已經遠遠超出了目前電子技術的抗壓水平。哪怕氫動力大炮今後真能將以每秒11.2公里的速度將衛星送入太空,也得首先保證衛星裡頭的東西不會被重力壓扁,而這樣一來又不可避免的拉高整體成本。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想要通過技術創新來達到多快好省的初衷是好的,但美國人解決問題的做法卻總容易陷入到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誤區當中。為了省錢而省錢所花出去的錢註定是省不下來的,而氫動力火炮最後恐怕還得重蹈這個覆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械喵 的精彩文章:

傳統隱身科技遭遇全新挑戰,美軍欲引入基因工程技術追蹤敵方潛艇
它們不是電影道具!這批74歲的T34,至今都是寮國陸軍中堅

TAG:軍械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