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毅達資本應文祿:中國經濟三大預判和資本市場兩大觀點

毅達資本應文祿:中國經濟三大預判和資本市場兩大觀點

12月5-6日,2018創業邦100未來領袖峰會暨創業邦年會(以下簡稱「創業邦100未來領袖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在6日下午的閉幕式環節,毅達資本董事長、創始合伙人應文祿發表「2019中國資本市場與中國的未來」主題演講。犀利觀點如下:

1、中國的營商環境將持續改善,恢復民營企業投資信心和投資實體企業的熱情將值得期待。

2、內需外擴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

3、二級市場全球化趨勢明顯,一級市場將是低點布局的好機會。

如下內容為現場實錄,未經本人審閱:

各位來賓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是毅達資本應文祿。今天很榮幸來到2018創業邦年會。《創業邦》交給我一個宏大的命題作文——2019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的未來,誠惶誠恐。作為一個在創投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的老兵,我也試圖用自己在投資一線的感受來回應這個話題,供大家參考。

7月19日,我在北京參加了一個小型座談會,有六位私募界的大佬參加,沒讓公開報道。有位高層領導當時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們都說實體經濟很困難,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數據不像你們說的那麼冷呢?我還跟領導調皮了一下,我說您站得高,是研究宏觀經濟的,我們是投微觀企業的,我們團隊每年要看6000家左右的企業,春江水暖鴨先知,我自己還發明了一個詞,稱之為「體感經濟學」。

第一,從微觀層面來講,我們看了很多園區、開發區,發現不少企業由於環保嚴查風暴和去槓桿等原因,已經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尤其是偏化工和製造類企業;第二,我說我大學學的是財務,學過一門叫統計學原理的課程,其中提到統計口徑的誤差,用現存的企業和過去做對比,也就是現在經濟學裡所謂的「倖存者偏差」。比如說去年有200家,過程中死了50家,到現在還剩150家,統計學上它不是一個累計值,只能用這150家的數據和過去同口徑對比,也許沒有下降,說不定還增長了。死去的企業在統計里是不能說話的。最近一段時間的發展,也驗證了當初我們擔心的經濟數據確實是在逐季逐月地下降。

我們長期浸泡在實體產業中,能深刻地體會到今年的「冷」,尤其是5月-9月這個階段,很多人甚至用「至暗時刻」來形容這段時間的感受。我們看到大量的高凈值客戶、上市公司親友團、中產階級的財富嚴重縮水;企業原材料價格上漲,融不到錢;上市公司市值暴跌,大股東股權質押風險暴露,深陷債務危機。

從創投行業本身來看,募投退都遇到了困境。募資端,行業總募資規模出現斷崖式下跌;投資端,創投機構不敢投的情緒也在蔓延;退出端,在IPO節奏放緩以及股市低迷的大環境下,退出難的問題越發明顯。

可以說,2018年資產端、資金端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是10月份以後,風向轉變。中國經濟是汪洋大海,海洋有巨大的包容性,即使發生了海嘯、海底地震這些災害但最後都會回歸平靜和壯闊。從歷史的長河中來看,或許2018也只是一朵浪花。

第一個大的話題,關於中國經濟的未來

2019年轉眼就要到了,我對未來發展有三個預判,在此與大家做個分享。

第一個預判是營商環境將持續改善,恢復民營企業投資信心和投資實體企業的熱情將值得期待。我是創投人,恰好也是創業者。我和在座的所有人一樣關注企業的營商環境。企業營商環境代表了從事商業活動的寬鬆程度。2005年世界銀行對全球155個國家的企業展業、合同執行、稅制、借貸、僱傭、產權保護等企業營商環境進行過評估,結果發現指標排名靠前的國家大部分是歐美日發達國家,當時我們的排名是第91位。大家一定很關心我們最新的排名,世界銀行10月份剛剛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的排名已經上升到第46位。國內的營商環境可以說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改變,但較之發達國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我預計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將是政府未來的重要工作。

比如說減稅降費,現在全社會的呼聲很高,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那減稅降費要減到什麼程度,大家才願意去投資呢?我的理解是,要讓企業家現在感到的稅痛,轉變為政府在減稅過程中的痛。通過稅收設計將稅負降低到合理、公平的水平,而不是用各種優惠政策來取代。這樣的做法也許短期確實會給我們的財政帶來影響,但是長期來看減稅降費將會給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納稅是逃不掉的。」只有公平、合理的稅負,企業家才願意主動去投資,才會將更多留存的資金用於研發和創新,去發展實體經濟,也不會冒風險做一些規避稅賦的灰色動作,最終將有效增加稅基,實現稅收總體的不降反增。

我們也可以從美國兩次大的減稅中,得到驗證。從80年代里根減稅到特朗普上台後的稅改政策,都對美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第二個預判是內需外擴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

中國市場足夠大,2018年,年初說消費升級,年中說消費降級,最近說消費分級,其實,面對中國這麼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消費市場,不存在一個絕對的標籤,可以說,升級、降級、分級,都具備消費增長的縱深。今年雙11,中國全網最終銷售額首次超過3000億人民幣,達到3143億元;沒過多久,美國黑色星期五在線銷售額統計出爐,達到 62 億美元,比 2017 年增長23%,創歷史新高。美國消費者說,黑五掏空了他們的口袋,但美國媒體卻自潑冷水:和中國的雙 11 相比,感覺自己只是個零頭市場。

我問了不少身邊的年輕人,在什麼情況下你不敢花錢,不敢消費?答案是:信心差了、股票跌了、房價不漲了、工作不穩定了,等等。

今年有段時間,環保層層加壓,去槓桿層層加碼,決策層已經逐漸意識到「一刀切」帶來的惡果,現在政策開始趨於靈活,目前民營企業在逐步恢復活力,穩預期有了一定的成果。大家不需要被過去悲觀的情緒所影響。

中國作為一個開放的大國,過去在吸引外資擴大進口方面有了顯著的提升,取得了顯著成果,但「走出去」還不夠。中國工業基礎完善,產業基礎雄厚,在新的一輪浪潮中,一些產業隨著大的龍頭企業走出去將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歷史上,日本在廣場協議後,大力進行海外布局,經過多年的積累,可以說是日本在海外「再造了一個日本」,這給我們在外擴的過程中提供很多借鑒的經驗。建議中國有能力的企業家將「走出去」這一步作為未來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選擇。

第三個預判是自主創新、自力更生的「兩自精神」將是未來時代的主旋律。

中美貿易戰打醒了我們,讓我們意識到科技的短板、技術的差距,我們還有很多「卡脖子技術」沒有攻克,這將倒逼我們走自主創新和自力更生的道路,這將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作為世界上最勤奮的民族,中國人自主創新的意識在不斷增強,六七十年代我們能造出兩彈一星,未來,我們更加需要堅定自主創新和自力更生的意志和決心。

2019,從營商環境、內需外擴到兩自精神,我們還是以非常樂觀的態度看待中國經濟的未來。在內憂外患面前,中國人總是以特有的耐性、敏銳和迂迴加以應對,從不放棄、也不冒進。

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低速增長」階段,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歷史上日本「廣場協議」後也在走產業轉型、科技創新、海外擴張的道路,表面上看經濟增長是「沉淪的二十年」,但實際上是一個更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中國現在一方面強調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又要保持GDP一定的增長速度,但這如何做到更有機地平衡,是一個大的考驗。也許適時放棄對6.5這個數字的執念,可能更加有利於我們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時代。

第二個大的話題是,關於資本市場的看法

我的基本判斷是:二級市場全球化趨勢明顯,一級市場將是低點布局的好機會。

大家對今年的A股市場的變化有點措手不及,我理解這實際上是二級市場估值重構的一個過程,大家可以看到A股港股化和美股化的趨勢是很明顯的,資本在全球幾個主要市場流動,這點在國內的滬港通、深港通以及即將實施的滬倫通將得到佐證。A股和全球主要市場估值水位的拉平,自然催生國內市場估值重構。

這種趨勢在2019年仍將繼續。大家既不要對股指大幅上升報有過多的期待,也不要盲目悲觀。監管層首次將資本市場定義為樞紐功能,又密集出台了大量支持資本市場的有關政策,我理解政策大底是非常明顯的,但市場底和信心底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

反觀一級市場,依然蘊藏大量低點布局的機會。第一,我們看到二級市場的波動正在倒逼一級市場估值回歸理性;第二,清科的報告也顯示今年募資規模的斷崖式下跌,機構的錢不多了,真正的錢荒可能出現在明年,機構手上的錢將會變成稀缺資源;第三,過往的經驗也告訴我們,恐慌和危機時刻的投資布局會帶來更好的收益

我們的社會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過去簡單的、傳統的、資源依賴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未來將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技術經濟的時代、數字經濟的時代。從美國道瓊斯30指數過去一百年的名單變遷,我們也能看到這種經濟、產業和科技的變化規律。今年6月,擁有125年歷史的GE被踢出了道瓊斯指數。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遷,誰也改變不了。

美國人曼徹斯特1974年出版的一本書叫作《光榮與夢想》,再現了1932-1972年的美國,內容涵蓋大蕭條、民權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空間競賽、冷戰等,美國人靠著對信念的堅持和解決問題的智慧度過了最艱難的四十年。說到底,在發展的道路上,誰沒有困難呢,跨過去了,就是勝利。

謝謝大家!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落選、專業差,到90後封面女王、被比爾蓋茨邀請,只因她掌握了……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經典訂閱號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