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南出土200處古遺址,還原六千年前原土著生活,民風的確很彪

海南出土200處古遺址,還原六千年前原土著生活,民風的確很彪

海南島距大陸板塊相隔一條寬約15-30公里的瓊州海峽,在歷史上它最早的稱謂是「珠崖」,是因為人們發現那裡出產珍珠,於是以之取名。海南島上的原住居民是黎族,是從大陸劃著獨木舟遷過來的,這是最早的一批海南移民。根據《漢書·賈捐之傳》記載,在西漢時期人們把這批海南島上的原著居民稱作「駝越之人」。

不過西漢時期是在2000多年前,但考古專家在海南卻發現了200處古遺址,根據對這些遺址的年份推斷,它們可以推前到6000年前,也就是說,其實早在西漢時期之前,海南島上就至少已經有了4000年的歷史。6000年前的海南島原土著居民在島上的生活習性和後來的黎族移民也有一定的相通性。不過隨著後來大陸又前前後後來了5批移民,早先的黎族居民的生活習性也變化了很多。

黎族婦女在織布

由於海南與大陸之間的交通並不暢通,海南原居民黎族的生活較封閉,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例如他們總是喜歡背著槍放牛,衣服也是純手工縫織,遵守著「男耕女織狩獵」的原始叢林法則。一直到海南解放並建省,從大陸過來的知識分子、幹部以及軍人們在海南開荒種地勞作,並帶來大陸先進的技術,海南這才慢慢走出了原始的封閉狀態。

黎族男子扛著獵槍騎著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不忍細看 的精彩文章:

到底誰才是清朝第一貪?到臨終和珅才敢說出口:只是某人的背鍋俠
古代沒汽車,那喝完酒騎馬算不算酒駕?

TAG:歷史不忍細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