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荔枝比喻歌女,嘆息她們悲劇命運,蘇軾一首宋詞寫出無限哀怨

以荔枝比喻歌女,嘆息她們悲劇命運,蘇軾一首宋詞寫出無限哀怨

蘇軾筆下的女子都有著獨特的風情。作為他的伴侶,王弗、王潤之、王朝雲都在他的詩詞中留下了印記;作為友人的侍妾,勝之、柔奴也都是各有風情;甚至那些不曾深入了解的歌女,蘇軾也寫出了獨有的同情。

這並非是因為蘇軾多麼多情,而是蘇軾以一種詩人化的眼光去看待這世間的凡俗之人,其中多有人文氣息。

而在蘇軾被貶惠州之時,對當地的特產荔枝很是關注。在寫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之後,蘇軾以以荔枝比喻歌女,嘆息她們悲劇命運,讀起來也很動人。且看:

天與化工知。賜得衣裳總是緋。每向華堂深處見,憐伊。兩個心腸一片兒。

自小便相隨。綺席歌筵不暫離。苦恨人人分拆破,東西。怎得成雙似舊時。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南鄉子·雙荔枝》,是蘇軾描寫的那個時候不太常見的「雙荔枝」的作物,而且由此闡發出情感,以此來比喻歌女的命運。要知道,在她們成為歌女之前也少不了的青梅竹馬「自小便相隨」,然而入了歌女之後卻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了。

開篇蘇軾詠嘆雙荔枝的生長特別,「天與化工知,賜得衣裳總是緋」,荔枝長成這個模樣,純粹是天造地設,出自大自然的神奇之手。而且這荔枝的外衣顏色都是紅色的,很是誘人。實際上也是在寫歌女青春時光的容顏,分外好看。

而這種美麗的外表顯然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也讓很多人生出憐惜之心。「每向華堂深處見,憐伊」,畢竟是世間尤物,所以被擺設在「華堂深處」,更有「兩個心腸一片兒」的造型,實在是楚楚可憐,惹人「憐伊」。

而後蘇軾寫雙荔枝,「自小便相隨」,自從長出來兩者就是相隨在一起的,即便是後來一同登上「綺席歌筵」,為富貴人家所品味,卻也是「不暫離」。對於這些荔枝來說,最惱怒的事情莫過於「人人分拆破」,各成「東西」。

如此被強行打成兩半,「怎得成雙似舊時」,如何還能還原舊時情感,如何才能恢復舊時模樣?

這首宋詞寫歌女的命運,少年時青梅竹馬有著純潔的情誼。即便是一同進入富貴人家,也總是形影不離。在這裡,她們的命運是不可預知的,然而被「人人分拆破」顯然是不可避免。蘇軾一首宋詞雖然沒有明確指出,但是其中寫出了歌女悲劇命運的無限哀怨。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王維一首唐詩只有4句20個字,但是每一句都是一幅流動的畫面
一生好佛的詩佛王維,用一首孤獨唐詩寫盡女子獨守空房的凄涼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