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各地迎來第一場雪,歷代書家寫「雪」亦精彩,最後一幅最意想不到!

各地迎來第一場雪,歷代書家寫「雪」亦精彩,最後一幅最意想不到!

提起來關於「雪」的書法,大家首想想起來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三希堂三貼」之首的晉王羲之《快雪時晴貼》。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快雪時晴帖》只是一封4行28字的書札,內容為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朋的問候。

不少人認為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僅次於他所書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又一件行書代表作。 趙孟頫、劉賡、護都沓兒、劉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吳廷、梁詩正等人的跋語中都表示驚羨和讚歎。

乾隆一生酷愛書法,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對《快雪時晴帖》極為珍愛,他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八個小字,「神乎其技」四個大字。又說:「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譽為「二十八驪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的晉人三帖,並藏於養心殿西暖閣內,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

1.晉王羲之《快雪時晴貼》

2. 宋 蔡卞《雪意帖》

蔡卞,字元度,蔡京之弟。他讀書過目不忘,才思敏捷,史籍方誌,百家雜說,國家法典無不瀏覽殆遍,觸類旁通。他學識淵博,滿腹經綸,才華出眾,名聞鄉里。他反對蔡京重用宦官童貫為陝西制置使。在其他政事上,他的主張也多與蔡京不同,因此受到蔡京的詆毀。著有《毛詩名物解》,與蔡京編撰《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各20卷。

蔡卞《雪意帖》 29.3 x 34.1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卞拜覆 雪意殊濃 甿畝大洽 殊為可慶 蒙賜答誨 尤以感慰適行首司呈賀雪笏記 似未穩 試為更定 如可用 即乞令寫上也 不備 卞拜覆 四兄相公坐前

3.宋 范成大 《雪晴帖》

范成大《雪晴帖》,墨跡,紙本,草書,信札一則。凡十一行,計一百二十五字。30.9×43.9厘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雪晴帖》約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冬書。因帖有「雪晴奇寒」云云,故得名。又,帖為成大致「養正監廟奉議賢友」者,故又名《與養正帖》或《與養正監廟書》。

4.吳寬 行書《蘇軾雪詞卷》

吳寬《行書蘇軾雪詞卷》,紙本。香港藝術館虛白齋藏。吳寬兼工書法,書亦學蘇東坡。此幅行書,潤中辣健,墨氣濃厚,工穩有法。

5.明 祝允明 草書 《雪賦》

祝允明作為明代影響巨大的「四大才子」之一,對明代浪漫主義書風的形式有重要的作用,其草書也在書法史上有重要影響。《雪賦》秀麗而又有氣度,行筆自然大方,初見之似點畫狼藉,縱橫散亂,但細審則點畫如真,順逆藏露,起止分明。作為明代浪漫主義書風的代表風格,祝允明此作可以見到狂放之餘的紮實功力,所書運筆流暢飛動,轉折自然,如高山流水跌宕迂迴,時隱時顯,有變化萬端之絕妙。字的大小,粗細變化自然,字字虎嘯風生,行行龍騰雲起,在窄小的尺幅間形成一種「春雪滿空來,處處是花開」的畫面,讀來撼人心魄。

6.明 文徵明 行草書《雪詩卷》

文徵明行草書《雪詩卷》,凡73行,每行字數不等,計376字,31.6*483.9厘米,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文末自署書於1536年夏至後兩人天,此時文徵明已67歲,從末尾句「慘淡有餘情」看,他此時充滿了無限慘淡之感慨。

文徵明 行草書《雪詩卷》 部分

7.明 文彭 草書《雪賦》

文彭 草書《雪賦》部分

8.曹操書「袞雪」二字

作為中國歷史上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曹操在書法上也有獨到成就。迄今發現的曹操唯一書法為「袞雪」二字,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曾於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和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兩次來到漢中,登臨褒谷故地,一覽大好河山。見石門外幽谷深灘中,石多浪激,飛流奔瀉,銀濤做窩,猶如白雪翻滾時,豪情難仰揮毫即書隸體「袞雪」二字於谷中石尖,以喻褒谷山水之美。飄逸俊挺的字跡,不僅表現了褒谷博大的氣勢,更顯示了魏武帝宏闊的氣魄與壯志。這塊巨石現存陝西漢中市博物館,後人因慕其名,又在「袞雪」二字左側追鐫「魏王」兩個小字已示區別。「袞」字一撇一捺頗有動態之感,「雪」字則有靜態質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心若清凈,便不易落俗套!

TAG: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