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根本就沒有「開悟」

根本就沒有「開悟」

「開悟」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在內心最深處,自我的那種根本意義上的孤立,焦慮(死亡焦慮),寂寞,無聊的消失,也可以說是有限自我與無限存在之間的那個割裂的徹底消融。

但這是一個描述起來很矛盾的體驗,在自我融入無限存在後,在內心最深處的地方,一切對比,區別都已消失,時間和狀態區分亦不存在了,所以「開悟」這個詞也就沒有了意義。當然,「沒開悟」也沒有了意義。

所以,可以說,在最根本的意義上,是不存在「開悟」的,也不存在「沒開悟」。「開悟」這個詞僅僅是一個詞,而語言只能描述可以進行區分的世界,無法描述那個區別已徹底消融的境地。

開悟不是一種持續狀態,因為生命並不是一個持續狀態。生命是一個念頭的針點式印表機的活動,而開悟也只是某個點上的悟或不悟、開或不開。

有人把開悟想像成一種持續狀態,以為開悟就是一種持續的狂喜,那樣想像只是一種慾望心的妄自努力。他們作這樣的想像,其實是對他們現有的苦惱心的對抗或逃避。開悟的人沒有一生,只有當下。有人把開悟等同於掌控,以為到達了開悟他們就能夠完全掌控自己、自由,和掌控生死。開悟的人沒有自我,只有現實存在。

很多人學禪,到了這個境界,這個念頭空了,慢慢影響身體,也是一堵牆一樣,就是像達摩祖師所講的:「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你要注意,學禪的人,達摩祖師的這四句話:「外息諸緣」,一切外緣空,沒有了。「內心無喘」,怎麼弄個喘氣這個喘呢?這個心理的心波啊,心波浪不跳動了,同時呼吸好像停止了,「內心無喘」。這個時候心啊如牆壁,心怎麼如牆壁?身體嘛,梗起來了,寂然不動的樣子。心怎麼如牆壁?內外隔絕了。

外境界任何都不動心,打不進來。達摩祖師說,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他並沒有說這個就是道。

在佛學的要義里,所謂「修行」的「行」字,它是包括「心行」(心理思想活動的狀況)和「行為」兩方面的自我省察、自我修正的實證經驗。如果只注重禪定的工夫以求自了,這就偏向於小乘的極果,欠缺「心行」和「行為」上的功德,而不能達到覺行圓滿的佛果境界。

其次,倘使只在一機一禪、一言一語上悟了些道理,認為稍有會心的情景就是禪,由此便逍遙任運,放曠自在,自信這就是禪,這就是禪的悟境,那不變為「狂禪」和「口頭禪」才怪呢!這樣的禪語,應該只能說是「禪誤」,才比較恰當。

可是後世的禪風,滔滔者多屬此輩,到了現在,此風尤烈,哪裡真有禪的影子呢!

一個人的開悟,不必請他人印證,自己應該清楚明了。判斷標準是斷除了貪瞋痴煩惱,如果還有貪瞋痴,還有人我是非、種種分別執著的存在,決定沒開悟。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斷除了,你的心地永遠保持清凈、平等。見色聞聲,你能體會到,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界。你對事物能觀察得非常深遠,清楚明了。

所謂得甚深的禪定、甚深的智慧,明了過去、現在、未來,明了眾生的心念。此時你便初步開悟了。所以,覺悟的現象,就是恢復了我們自性中,本來的能力和智慧。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一個草根妖怪竟然傷了如來?西遊中的蠍子精不簡單
凌煙閣百年後重啟,只為這位大唐名將能夠受到萬人敬仰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