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讀印:黃牧甫「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讀印:黃牧甫「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黃牧甫是晚清著名的篆刻大師,把他列入「二吳趙黃」(吳讓之、吳昌碩、趙之謙、黃牧甫)並稱「晚清四大家」被大部分人認可。凡稱得上大家,必然可學之處甚多,黃牧甫當然也是值得認真學習和研究的一位重要篆刻人物。之前讀過他的印,今天我們就再來讀他的另一方印:「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讀印之前,簡單說說這位大師的學印經歷。因為他跟吳昌碩一樣,也是自學成才的大師,這對於沒有師從的初學者意義更大。他比吳昌碩小五歲,又比吳昌碩早逝18年,生命周期過短,最終能成為與吳昌碩並稱的篆刻大師,實在並不容易。

讀印:黃牧甫「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黃牧甫像)

他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這使他有機會接觸篆學,據說他從八、九歲就開始刻印(這一點跟吳昌碩差不多),但他又生於一個動亂的年代,他14歲那年,太平軍來了,父母親相繼去世,他不得不為了生存,跟隨兄長到南昌開設照相館,開照相館顯然是他的正式職業,但他仍然堅持刻印,從他29歲出版的《心經印譜》可以看出來他的勤奮,從他的「末技游食之民」一印的邊款可以知道他也以刻印謀生的艱難「陵少遭寇擾,未嘗學問,既壯失怙恃,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計,渾跡市井十餘年,旋復失業,湖海漂零,籍茲末伎以糊口……」沒正經上過學,又失父母,家裡又窮,吃飯穿衣都是問題,全靠刻印支撐著他走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當然,他在刻印的過程之中,他一定是加強了他的篆書學習的,否則就不足以支撐他的篆刻成長。

讀印:黃牧甫「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黃牧甫「末技游食之民」)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段艱苦時期對他來說不是壞事,因此,他得到了大量的篆刻實踐機會,也給了他自學篆刻的動力,他學浙派丁(敬)、陳(鴻壽),學皖派鄧(石如),吳(讓之)。在此階段,篆刻是他掌握的一套生活本領,不管是興趣還是經濟原因,都推動他不斷練,不斷學,這段時期他沒有真正接觸漢印,他所領略的漢印精神多來源於浙派的印作,因此他越學印面風格越駁雜,越來越多樣化,創作的作品也多不優秀,簡言之,就是風格不定型。有朋友從後台留言問我《心經印譜》的成書,我建議不用去找來鑽研,除非專門研究他的成長史才有價值,我在舉他的印作時,也基本不舉他這些早期作品。

讀印:黃牧甫「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黃牧甫和他的書法)

大約34歲,他去廣州,眼界大開(因為這一段時期他也接觸到了原來市井階層遇不到的學者文人),審美大幅度提升,他開始專註於學習吳讓之,刀法也一變,從浙派的切刀轉變成了吳讓之的沖中帶披削的刻法(切刀完成作品相對較慢不利於他快速出印也是原因之一),這是他專於一師的階段,因此他的印風在此階段達成統一,但還是以吳讓之為基礎的。隨後因為審美的提升,他開始注意漢印,開始意識到古印中的質樸厚重,這使他的印風漸漸從過於強調筆意而導致的輕佻轉向厚重,這一階段,他的刀法更加純熟,但總體上自己的風格尚未形成。

36歲時,他去北京國子監學習金石之學,見到了大量的金石文字、秦漢印章等古器物,這使他的篆刻創作有了大量的印文篆法素材印面形式的借鑒(黑體字很重要)。於是他開始慢慢從吳讓之模式中解脫出來,在大量的古文字中探求自己的風格。這時,他的朋友圈已經又進了一步,是盛昱、吳大瀓、王懿榮這些金石文字大家,審美自然又升一格。

38歲時,人近中年,他再回廣東,在吳讓之與秦漢古印的基礎之上,他開始對趙之謙進行研究和取法,開始走向不拘漢印模式的「印外求印」,遂後又以趙之謙為起點,自創了以更多金石文字(特別是吉金文字)入印的自家風格,他入印文字類型更加廣泛,但每一方印都「下筆有由」,印中文字都可以在金石文字中找到原型,所以他最終成了大家、名家、大師。

好了,說了這麼多,說今天的這方印:

讀印:黃牧甫「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這方印里的文字如果不匆匆掃上一眼,會覺得不整齊,粗糙,「魂」有點散,但如果我們仔細深入去觀察它,就會發現,它有太多精心細緻的安排。

1、章法上最明顯的當然是右下角的"心"和左上角的"肝"的留空呼應.在疏密方面,黃牧甫完全接受鄧石如與趙之謙的一疏一密理論,這種呼應,使印面里的所有文字有了聯繫(聯繫並不簡單只靠粘連、揖讓),這很重要,這組呼應,在多字印里,要使這麼多的字成為一個整體,這是很重要的處理方法。

讀印:黃牧甫「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心與肝的留空呼應)

2、三個「肉」旁的精心變化。這一方印里,有三個帶「肉」旁的字,「腸、肝、膽」,最簡單、最直接、也是最不用動心思的處理方法是刻成大致一模一樣,這也是初學者常用的方法,但如果真那樣刻了,就死板獃滯了。我們可以對著黃牧甫的變化處理做法,思考一下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的處理方法。

讀印:黃牧甫「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不同的肉旁與不同的垂線)

3、當然還有完全不同的四根垂線。「兒」字的那根短垂線是垂直向下的,不偏不倚,為了追求變化,「女」字的一垂,就向右下方走去,接著,為了使這個垂筆得到呼應,「肝」字的垂線也向右偏了,如果僅是這三豎,印面就向左偏倒了,作者把「膽」字的一根垂線調整的向左撇出,這一個方向上的選擇很重要,它平衡了印面,在變化中求得了安穩。

讀印:黃牧甫「兒女心腸英雄肝膽」

(「女」字的一筆)

4、當然還有線條的質量。黃牧甫改用沖削之後,薄刃爽利,所以他的線條是勁挺的,勁挺對了最初期的初學者可能並不容易,但經過兩到三個月的堅持練習,總能做到,但黃牧甫的線條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不是一味地光潔沒有變化的。我們把印中的每一根線條拉出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不是沒有細節,而是在細微之處蘊含豐富變化的,比如我們拿出「女」字的末筆,我們說他的印富有吉金氣息,除了章法處理外,基本線條的線質也相當重要,黃牧甫的線條是金文式的小篆,也是小篆式的金文,既有小篆線條的柔美,又有金文的挺健。還是陳茗屋說的那句:「挺」不是難事,「凝練」二字則是蜀道。「既挺又厚」幾人能夠做到?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之外,還有章法上的方圓變化,還有空間上的騰挪照應等,黃牧甫的印大多如此,乍看沒啥,仔細揣摩,其妙無窮。

(【布丁讀印】之22,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唐詩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詩閑讀:「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