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最胡扯的三件事,諸葛亮獨佔其二,曹操替關羽背鍋

三國最胡扯的三件事,諸葛亮獨佔其二,曹操替關羽背鍋

原標題:三國最胡扯的三件事,諸葛亮獨佔其二,曹操替關羽背鍋


若要論史上最成功的歷史小說,絕對是《三國演義》,其影響之深遠,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境界。比如「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銅雀台攬二喬」等等,明明不存在,很多讀者卻都信以為真。


從擴大歷史影響力的角度來看,能夠擁有《三國演義》這樣的文化瑰寶,實在是一件天大的幸事。羅貫中寫的雖然是小說,但本身肯定算得上一位歷史名家,因為只有在大量研讀史料的基礎上,才能如此天馬行空得心應手。


在《三國演義》中,屬於完全虛構或者半加工的情節,加起來恐怕有上百處。除去羅貫中本人「尊劉抑曹」的傾向之外,很多橋段其實都是基於對人物特點的準確把握,並且抓住了讀者的興趣點與好奇心。



比如「借東風」、「空城計」、「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等等,突出表現的都是孔明的「智」,儘管其中水分很大,但一結合諸葛亮的高智商,就不會令人覺得突兀或者反感。總體而言,羅貫中將這種基於史料和人物特點的寫法貫穿到了整部小說之中,相對於正史來說,虛構的情節當然是「扯」,但還算不上「胡扯」。


不過,演義中有三個故事絕對就是「胡扯」,因為它們不僅與史實不符,甚至是天南地北差別極大,其中涉及的主要人物,還統統淪為「背鍋俠」。那麼,究竟會是哪三個故事呢?


1、三國最胡扯的故事之一——「三氣周瑜」


在「尊劉抑曹」傾向下,三國當中有不少名人都成為了諸葛亮的背景板。名氣最大的當然是司馬懿,與諸葛亮堪稱「天敵」。其實二者正面交鋒的次數很少,孔明面對的更多是曹真、張郃等人,當然,這些人同樣也成了背景板。


由於司馬懿在歷史上的名聲本就很差,而他擅長陰謀詭計殘忍無情也是事實,演義寫他不如諸葛亮,頗有一種「邪不壓正」的價值觀,雖不中亦不遠矣。可比較起來的話,另一位著名的「背景板」周瑜就實在太冤枉了。他本是虛懷若谷之人,卻被寫成氣量狹小,最後還因此送命,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在正史的記載當中,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繆,不覺自醉」,韋昭認為他「思度弘遠」,而後世諸如陸機、袁宏、蘇軾、李贄等人,也都給予周瑜心胸豁達之類的評語。


可到了羅貫中筆下,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多智近妖」,不僅將赤壁之戰中本來屬於周瑜的不少戲份強行搬到孔明身上,還特意設計了「三氣周瑜」的橋段。諸如「賠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等典故,讀者看得很爽,可周瑜非常不爽,因為這根本就是與史實完全相反的。


《三國演義》對周瑜造成的「毒害」,從香港拍的一部電視劇《諸葛亮》就可見一斑。劇中不僅延續了演義的思路,甚至將小喬寫成諸葛亮的愛人,周瑜非但被氣死,還收到一頂複姓諸葛的「綠帽」,狗血程度令人髮指。


2、三國最胡扯的故事之二——「罵死王朗」


比起鬥智失敗被間接氣死的周瑜,王朗更加悲催,因為他是被諸葛亮親口罵死的。經典綽號「諸葛村夫」、著名流行語「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都出自這個故事。


歷史上,王朗死於公元228年,諸葛亮也是在這一年首次出兵北伐,「罵死王朗」時間上沒有太大的出入。但根據史書記載,王朗身為曹魏司徒,根本沒有到前線與諸葛亮碰過面,純粹就是一名老人因病去世,絕非因為被罵而吐血身亡。


再來總結諸葛亮罵王朗的內容,大體上可以歸結為三點:第一,名不副實,一生寸功未立;第二,奴顏婢膝,貪圖富貴榮華;第三,狼心狗肺,幫助逆賊篡位。



而真實的王朗,卻是一名心存漢室之人。他早年輔佐陶謙,就建議向漢獻帝進貢;被獻帝任命為會稽太守,與經略江東的孫策血戰,被俘後堅決不肯背棄朝廷。後來他來到許都,也是因為獻帝在那裡,王朗依然以漢臣自居。至於曹丕篡位,屬於大勢所趨,不能將責任歸咎到王朗身上。


而王朗的為人與周瑜頗有相似之處,才智過人,性格慷慨,常常濟危扶困,負責治獄時也以寬仁著稱。他一生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都有獨到見解,更多次進諫曹丕施行仁政,對北方人民休養生息起到很大作用。總體而言,羅貫中借諸葛亮之口對王朗作出的指責,大部分都是沒有道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最有福氣的美女王元姬正是王朗的孫女,嫁給了司馬昭,生下司馬炎,自己也成為西晉開國太后。從這個角度來看,王朗的結局要比諸葛亮好上太多。


?3、三國最胡扯的故事之三——「義釋曹操」


羅貫中如果進軍當今娛樂圈,絕對是呼風喚雨級別的大佬人物,因為他老人家最擅長的技能就是「造神」。除了諸葛亮以外,另一位被《三國演義》塑造得極其完美的「大神」,就是關羽關二爺。


從「桃園結義」開始,到「敗走麥城」結束,關羽一路走來,堪稱神話。順境時,溫酒斬華雄,殺顏良文丑如砍瓜切菜,幾乎天下無敵;逆境時,投降了還能「土城約三事」,然後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將忠義無雙的形象表現得酣暢淋漓。哪怕到了末路之時,依然充滿了悲壯氣息,令無數人痛心疾首。



大體上,關羽身上的忠義都是真的,儘管故事有所誇張,但從小說的角度來看無傷大雅,也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食糧。然而,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故事,就顯得太過胡扯,與史實嚴重不符。


赤壁之戰,曹操當然算得上慘敗,然而他本身實力太強,孫劉屬於搏命一擊,如何又能分出兵力在曹操退路之上設伏?因此,曹操退回江陵,總體而言是比較從容的。只不過華容道確實泥濘難行,遲緩了曹軍的行動。但劉備追擊不及,後來順風點火之時,曹操已經過了華容道,因此根本不存在關羽義釋曹操的行為。



此外,最想殺曹操的並非劉備,而是關羽;跳出來阻止關羽的,才是劉備。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華陽國志·劉先主志》記載,當年曹操與劉備聯手對付呂布時,關羽曾多次向曹操提出請求,希望可以得到呂布部下秦宜祿的嬌妻杜夫人。結果曹操看到杜夫人長得非常漂亮,就將其佔為己有。事後,在一次曹操與劉備的打獵活動中,關羽準備暗殺曹操,卻被劉備阻止。



可見,關羽和曹操早就結下了梁子,身為劉備手下頭號大將,於公於私,他都沒有放過曹操的理由。所謂「義釋曹操」,只是為了將關羽忠義形象襯托得更加高大,曹操在無奈之下替關羽背了一個「大鍋」。


註:本文由【呼嚕讀史】原創,歡迎大家關注,評論留言互相學習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呼嚕讀史 的精彩文章:

「反骨仔」魏延死裡逃生,救他的並非劉備,而是最看不慣他的人

TAG:呼嚕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