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一開始懷疑經典與到最後還在痴迷經典,都是不可取的!

一開始懷疑經典與到最後還在痴迷經典,都是不可取的!

??????

我們的眼光多高,

經典就有多高~

《唐詩三百首》收錄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平白樸實,情意濃濃,語笑聲中卻又寓含著感慨,廣為流傳。

我們少兒時就可以知曉這首詩的基本意思。

當到了20幾歲時,我們或者已在外求學、或者在外工作,經歷過一些世事,再去讀這首詩時,與少兒時我們對它的感受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尤其當我們從他鄉回到家鄉時,面對家鄉的風物人情會頗有感觸。

而當我們也到了80幾歲與作者年齡相仿時,當我們在外生活工作幾十年、白髮蒼蒼回到久別的故鄉,當我們見到兒童而不相識,當被笑問「客從何處來」時,想到自已一生在外的艱辛,嘆人生既漫長又苦短,種種心緒湧上心頭…我們與作者感受可能已經完全一樣了。

還是這首詩,不同的閱歷,感受與理解卻不一樣。

詩沒有改變,改變的是讀者。

經典就是這樣。

一百個人誦《心經》,會有一百種般若。

一百個人讀《道德經》,會有一百種無為。

我們的眼光有多高,經典就有多高。

對於經典,我們不要輕易的懷疑甚至指責。尤其是一開始學習時。

一開始就懷疑經典,往往學不到真東西。

但若永遠囿於經典中,同樣也很難形成自家的面貌。

張公者作品

篆楷書飛瀑石樑八言聯

223×37cm×2

2017年

釋文:飛瀑隨雲,水盤南壑;石樑卧虹,路循北山。(集《徐霞客遊記》句)

藝術史是由經典作品及作者書寫的。經典必須經過歷史檢驗,得到歷代專業人士普遍認可。

經典是山峰、是高峰。而藝術史不只一座山峰。

我們可以登到山頂,但是這座山峰永遠屬於創造山峰的人。我們登山的目的是學習築山之法,去創造新的山鋒。

學習經典的過程就像登山的過程。登山的過程也是學習方法的過程。

張公者 篆刻《心經·無有恐怖》 5.5x5.5x6.4cm 壽山石 2017年

山下,山中、山巔所看到的風景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山下時,我們尋找登山的路徑很困難;登到山中時,我們會看到還有另外的登山之路;而當到達山頂時,登山的各條道路一目了然。

有時對經典的「心情投入」比行為的投入更關鍵。

心沒貼近,是得不到真諦的。

一開始懷疑經典與到最後還在痴迷經典,都是不可取的。

在對經典的深入時,思維必須清醒。

學習經典的目的是創造新的經典。

(根據講座整理,2008年)

張公者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END

親近書法的自在生活方式,

從未走遠!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我們為什麼愛唐朝?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緣由?

TAG:書藝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