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長江的入海口有很多大城市,而黃河入海口卻沒有?其實很簡單

為何長江的入海口有很多大城市,而黃河入海口卻沒有?其實很簡單

黃河和長江都是中國非常重要的河流,黃河流域產生了黃河文明,長江流域也同樣的誕生了長江文明。這兩個文明相互聯繫漸漸演變成了我們的中華文明。

但是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黃河文明雖然成為了華夏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從兩條河流的入海口形成的聚集地的發展狀況來看,黃河卻實打實的輸給了長江。

長江的入海口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上海,但是黃河的入海口卻是一個悄悄存在的小城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究其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長江的入海口雖然一直在向著東海推進,但是整體的大致方位卻從來沒有改變過,而且黃河的入海口在歷史上其實是一直在改變的。

黃河現在的入海口在山東東營的境內,而且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發展狀況一直都非常的穩定,但是黃河在歷史上卻一直都不是很穩定。

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黃河一共決口泛濫了1500多次,其中比較大的黃河改道在歷史上就發生了20多次,而且每一次的決口和改道的背後,藏著的都是百姓的痛苦和犧牲。

現在的黃河也有善淤、善決、善徙的說法,但是黃河其實本不是從一開始就善淤的,最早的時候,黃河其實是非常澄清的,裡面的泥沙也非常的少,西漢政權的穩定讓黃河流域變成了當時最繁華也是最富庶的地區。

所以,在對於黃河水的利用程度上也會越來越高,對於黃土高原的開發利用程度,利用範圍也是越來越大,這些行為造成的後果,就是黃土高原上面的嚴重的水土流失,泥沙的增多最終也導致了洪水災難的爆發頻率越來越高,結果就是為國家、為百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和損傷。

明清時期,黃河更是越來越危險,它開始頻繁的發生決堤,改道的次數一直在持續增加,僅僅在明朝統治的277年間,黃河決口的次數加上改道的次數,一共就有456次,這些在歷史資料當中都有著非常清楚和詳細的記載。

在《中國水利史》當中,也記載著黃河一共決口了300多次,改道也發生過很多次,清朝一直都將河務這件事,作為治理國家的頭等大事,而且還專門設立了河道總督這個職位來專門治理黃河。

而且這個職位還被一分為三,分別治理黃河的三段河務。1855年,黃河再一次改道之後,南河總督看不到黃河了,所以治理黃河的出海口的問題就徹底推給了山東的地方。

本來應該是全國承擔的河務問題,一下變成了山東一個地方承擔所有的花費,所以慢慢地就有些承受不住,山東的官員想讓黃河仍然從蘇北進入大海。

這樣就可以減輕他們的壓力,但是朝堂上,大家的意見卻並不能統一,畢竟好不容易擺脫這個壓力的江南的官員都不會同意這個看法,這樣扯來扯去就是20、30年。

也就是說,在黃河的入海口固定的那些時間裡,這個地方並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所以也就沒法變成繁華的城市。但是長江這麼多年都沒有改道,幾千年來,河運讓周邊的地區都發展的非常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醬紫說 的精彩文章:

殘酷的戰爭!敘利亞的女人黑市明碼標價,一位只要800元

TAG:娛樂醬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