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契丹是中國歷史上自稱中國的唯一朝代國家

契丹是中國歷史上自稱中國的唯一朝代國家

自周代至清亡,近三千年來,在中華大地建立的各種中央或地方政權,大多稱自己建立的國家是「中國」,稱自己是「中國人」。可遍查所有漢族或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除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外,無一個國家的正式國號為「中國」或包含「中國」內容。這豈非咄咄怪事?原來,古代人多把「中國」,作為地理概念與民族概念。認為只要在(自認的)中央之地,由華夏(漢)民族建立的國家就是「中國」,無論它的國號是什麼。反之,就是夷狄之國。

契丹自稱「中國」的正式國號,是組成其契丹文複合國號三國號之首號。其契丹文複合國號全稱為「大中央遼契丹國」,其內含三個正式國號,依次為:「大中(央)國」、「大遼國」、「大契丹國」(見拙文《遼朝國號是中國古代絕無僅有的複合國號》附圖)。三個漢譯國號都曾在政治生活中被使用過。契丹建國之地並不被漢人認為是中央之地,契丹人也不被漢人認為是華夏民族。契丹人建立的遼朝為什麼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正式國號中自稱「中國」?

尋根溯源,一是契丹人自認本民族根紅苗壯,是中央天帝黃帝的嫡系子孫,只有他們有資格繼承中央天帝黃帝的衣缽,建立「大中央之國」。近年紅山黃帝文化考古證實,契丹人所言非虛,他們確實是黃帝族演化而來,自稱「天族」也是有理有據的實事求是。二是契丹族生於斯長於斯的西遼河流域確是軒轅黃帝的「中央之地」。契丹在自己祖先黃帝的「中央之地」建國,稱為「中央之國」順理成章。三是契丹人認為遼太祖耶律阿寶機是黃帝再世,按五行易理耶律阿寶機運屬土德,「土」為中央之位,耶律阿寶機所建之國自然應名為「中央之國」了。

基於上述理由,契丹人把「大中(央)國」這一正式國號,納入了契丹文複合國號全稱之中,並鐫刻到可以長久保存的眾多石刻文獻中。雖然,為避免中原政權及漢族文人對契丹「中央之國」論的非議和質疑。契丹人在紙質文獻中和漢文典籍基本抹掉了漢文「大中(央)國」國號的使用痕迹。但遺落在字裡行間零星蛛絲馬跡,仍可推測出契丹人使用「大中(央)國」這一正式國號的端倪。

《遼史》就曾記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問侍臣曰:『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對。太祖曰:『佛非中國教。』(耶律)倍曰:『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悅,即建孔子廟,詔皇太子春秋祭奠」。這則史料,表達了遼太祖以「中國」自詡的情景,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純潔的決心。太祖認為佛非中國教,中國人不能尊崇佛教,孔子是中國的大聖人,中國人應該尊崇孔子所創立的儒教。這段話,真實地反映了契丹人骨子裡以「中國」人自居,已經很自然地站在中國立場上看待一切政治、宗教問題情形。這件事發生在神冊二年(917年),說明「大中(央)國」這一正式國號頒布已有很長時間,「契丹為中國,契丹人為中國人」的說法,早已深入人心。恰恰也證明契丹文複合國號全稱「大中央遼契丹國」,應是在遼太祖建國時(907年)頒布。否則,「大中(央)國」這一正式國號不會這麼自然地成為全體契丹人的共識。

《舊五代史》還記載,遼太宗在天顯十一年(936年)冊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文中曾說,「爾惟近戚,實系本枝,所以余視爾若子,爾待予猶父也」,與石敬瑭約為「父子之邦」。遼太宗在冊文中還希望石敬瑭「補百王之闕禮」,「成千載之大義」,能夠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成為「中國」傳人。這說明遼太宗說石敬瑭是契丹「近戚」、「本枝」,實是說石敬瑭是「契丹中國」的親戚。遼太宗自視為中國人「黃帝子孫」,而把屬突厥族系漢化沙陀人石敬瑭視為中國的「近戚」、「本枝」。遼太宗這種「契丹即中國」觀,絕不會一朝一夕突然形成,而應該早有基礎。據此,我們完全可以說,至遲在契丹建國之初,契丹人就開始以「黃帝子孫」、「中國人」自居了。這肯定應歸功於遼太祖建國時頒布的,契丹文「大中央遼契丹國」複合國號。

契丹人稱「遼即中國」最著名的例證,就是遼道宗的《銀佛背銘》。據張江裁《燕京訪古錄》記載: 燕京(遼南京,今北京)西便門內西北一里,菜園井台後,有頹殘佛殿三楹,內有一台,上座一佛,高三尺八寸,惡像猙獰,鬚髮鬃烈,雙耳環佩下垂,如金剛像,半衫半甲,花雲戰靴,雙手捧缽、左骽盤、右骽立、眥目裂齒,威武絕世,背後鐫陰文篆書銀佛銘曰:「白銀千兩,鑄二佛像。威武莊嚴,慈心法相。保我遼國,萬世永享。開泰寺鑄銀佛,願後世生中國。耶律洪基,虔心銀鑄。」共四十七字,考此地,當是大遼開泰寺也。

查《遼史》卷二十《興宗三》,得: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冬十月癸丑,「以開泰寺鑄銀佛像,曲赦在京囚」。則遼確實有在開泰寺鑄銀佛之事。興宗於次年八月病逝,耶律洪基即位,是為道宗。鑄銀佛時,道宗還是皇太子。這件事,歷代漢族文人都自作多情,意淫為道宗「為人仁柔,諱言兵,不喜刑殺,慕仁宗之德而學之」,傳達的是一個游牧可汗對中原國君和中原文化的景仰之情。把佛背所銘:耶律洪基,願後世生中國的「中國」曲解為「中原宋朝」。

與道宗有著相同「游牧民族」出身背景的清朝康熙帝對這類記載很不屑:「彼時宋方畏契丹,增歲幣,其政略兵威,有何令契丹可懼處?此不過宋臣自詡之言,無足信,益可鄙耳。」 此判斷言之有據。所謂「宋方畏契丹,增歲幣」一事,指的是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遼宋之間的關南爭地。 最後,北宋作出重大讓步,每年向契丹增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並屈稱「納」歲幣。 可以說在這場外交較量中,北宋落盡下風。在北宋屈稱「納」歲幣十二年之後,契丹皇太子耶律洪基刻下《銀佛背銘》,祈求「願後世生中國」,其願後世所生「中國」能是「中原宋國」?豈非滑天下之大稽?其實,耶律洪基所「願後世生中國」的「中國」,就是契丹文複合國號中的「大中(央)國」,「大中央遼契丹國」。堂堂「大中(央)國」的皇太子豈能投生納幣稱孫的宋國?

以上三例證實遼朝正式複合國號「大中央遼契丹國」的三個漢譯國號「大中(央)國」、「大遼國」、「大契丹國」都曾在有遼一代政治生活中被使用過。其對國民的影響教化之功極其深遠,可以說它就是遼滅國後全體契丹人很快消融在中國大家庭中的動力和源泉。遼朝正式複合國號「大中央遼契丹國」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其功至偉,永垂史冊。

泉痴山人2015.10.27日於京東沉痾康復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慈禧偏愛的國外女畫師
任正非出生在少數民族地區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