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221.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是十方諸佛、菩薩的母親法華經淺釋

221.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是十方諸佛、菩薩的母親法華經淺釋

法師品第十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H3.法合

【菩薩亦復如是,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亦復如是:行菩薩道的這位菩薩,也就好像和前邊所說的,在高原想要穿鑿得水的道理是一樣。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如果有人沒有聽見過《法華經》,也不明白和解說《法華經》,也沒能依照《法華經》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行門來修行,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你就應該知道這個人,他離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還遠呢!雖然他行菩薩道,他沒有聽過,也不明白《法華經》的道理,也無法依照《法華經》這種妙法而修行,這個人他離佛道還很遠呢!

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如果他得到這個聞,生出一種聞慧而明白了,他就有一種思慧。思惟,就是靜慮;就是沒有妄想了。修習,這是修慧,修行的智慧。你若沒有這種的智慧,很愚痴的,就無法依照《法華經》來修行;不單不能修行,而且你想也不會想,也不會思惟;不單不會思惟,你聽也聽不見,沒有機會聽到這部《法華經》。所謂「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從這個聞慧、思慧、修慧,然後才能得到定力、得到三摩地了。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一定知道這個人,就距離佛果是很近了,因為他明白這個真實的道理。

《法華經》是開權顯實,就說的真實的道理,一字虛假也沒有;所以你聞到《法華經》的人,都有大善根、有大智慧;若沒有善根、沒有智慧,沒有機會叫你聽《法華經》。不要以為你來這裡聽《法華經》,這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這是不容易的,這是最難的!

在這兒能平心靜氣聽一聽這部經,這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不過你多生多劫的習氣太重了,雖然你願意聽《法華經》,有的時候就要打妄想。好像有的人這麼樣對我講,說他就像兩個人似的,一個人就歡喜聽經,一個人就不要聽經,總這麼好像作戰似的,自己和自己就打──打妄想。

你願意聽經那個人,就是你的本性;你不願意聽經那個人,那就是你的習性;習氣令你沒有法子降伏你的心。你在沒有事情的時候,你自己就審察一下:為什麼有一個我歡喜聽經?為什麼又有一個我不歡喜聽經,在這兒打妄想?自己要審問。

你要是問明白了,你就會不聽那個習氣,它就不會來擾亂你了。你要知道,不叫你聽經的那個習氣,它是想叫你墮落、想叫你走不正當的道;你裡邊叫你聽經那個人,他是想你走到一條正路上,不墮落到三惡道裡邊去。所以你自己要有一點主意,不要隨著那個習氣轉。

H4.釋近

【所以者何?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所以者何:所以然的原因是什麼呢?怎麼就會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遠?怎麼又會近呢?我告訴你!因為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就是所有的菩薩和無上正等正覺這種佛的果位,都是在這部經裡頭包含著,都是屬於這部《妙法蓮華經》的。所有的菩薩,也是從這部《妙法蓮華經》生出來的;所有的無上正等正覺佛的果位,也是從這部《妙法蓮華經》生出來的。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是十方諸佛、菩薩的母親。

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這一部《妙法蓮華經》開方便門,指示這個真實實相的妙理,指示人人本具、個個不無,這種實相的理體。這個實相的理體,並不是從外邊來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具足的;在諸佛的分上,也沒有增多了一點,在眾生的分上,也沒有減少了一點,都是一樣的。因為一般人在背覺合塵這種境界中,不知道自己有這個真實相;佛指示我們,若背塵,就合覺了,就得到本有的真實相。

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經藏,深固幽遠;怎麼叫「深」呢?因為這《妙法蓮華經》具足無量義,猶如大海,深不可測。固,是堅固;因為《妙法蓮華經》這個妙法,是沒有任何的天魔外道可以破壞的,所以就叫「固」。怎麼叫「幽」呢?,因為這《法華經》的道理,太微妙了,隱而難見。很不容易明白它,所以這就叫「幽」。怎麼叫「遠」呢?以佛的果位來論,我們眾生到佛的果位上,要經過九個步驟──由這九法界到佛的法界,這十法界;那麼到佛的法界,是很遠的,所以這謂之「遠」。因為太遠了,所以人就不容易到《法華經》這種的程度上。《法華經》告訴你:「人人將來都成佛的」;這個說法,是很不容易信的,難信、難解。

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現在佛開權顯實,把方便權巧這個法門都不用了,而指示你真實的道路;真實道路,就是成就菩薩、教化菩薩,而才為你開示,才為你說這《妙法蓮華經》。

你看!天台智者大師,他讀到〈藥王菩薩本事品〉,那藥王菩薩焚身供佛;他讀到「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這個地方,就入定了;就看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釋迦牟尼佛還在靈山那兒說法呢!他也在那兒聽《法華經》呢!不單他在那兒聽《法華經》,或者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的時候,你們一班人也都在那兒聽過;所以現在你們雖然做美國人,還有機會聽中國的《法華經》,這都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你講《法華經》,就要講這個妙法;我給你們講《法華經》,這就是妙法;你們聽《法華經》,這也是妙法。若不是妙法,就沒有法子聽!

H5.揀非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增上慢者。】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藥王菩薩!我對你現在講一講,假使有菩薩聽聞到這一部《法華經》,心裡就驚慌、懷疑、害怕了;驚,是驚慌;疑,是懷疑。「咦?怎麼會有這麼一回事啊?太妙了,沒有這個樣子吧?這是不是魔王來講法了?是不是真的?」就驚疑害怕了。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你應該知道,這是初發意的菩薩,他聽《法華經》就驚疑、怖畏,為什麼?就因為他沒有聽過《法華經》。

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增上慢者:聲聞,就是二乘人。菩薩就是大乘的人,大乘的人聽見大乘法都驚疑恐怖了,就因為他們是初發意的菩薩。若二乘的聖人,聞到這一部《法華經》也是驚疑怖畏,因為他們害怕了、怖畏了!「啊!這是講的什麼?」你應該知道,這就是增上慢人。

增上慢人,就是他什麼也不相信,也不信師父、也不信佛、也不信法、也不信僧,什麼他都不信。你費了很大力量給他講經說法,他像這一股風從耳朵這兒吹過去,過耳不留。

增上慢,就是在《法華經》一開始,那五千退席的人。五千退席,這五千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聽說釋迦牟尼佛要講《法華經》,他們趕快跑了!所以釋迦牟尼佛說,這些「增上慢人,去亦佳矣!」他們走了最好!我們現在剩下的都是最好的、最誠心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現在說這些聲聞眾聽見《法華經》驚疑恐怖,這就是說的那五千人;也說的將來在什麼地方講《法華經》的時候,有的人一聽見要講《法華經》,他就跑了!這也叫增上慢。他增加他這個慢心,對師父也不恭敬、對佛也不恭敬、對法也不恭敬、對僧也不恭敬;一天到晚,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幹什麼。這樣的人,就叫增上慢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215.《法華經》是經中之王,王於諸經法華經淺釋
你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信自己的意念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