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念佛時,可以觀想佛眉間的白毫相

念佛時,可以觀想佛眉間的白毫相

空王古佛

親玉 Morelli 講於萬佛聖城大殿

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晚

諸佛菩薩、上人、諸位法師、諸位法友:阿彌陀佛!今晚是親玉和大家結法緣,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古佛名號為「空王佛」。這位佛的梵文的名字,是從《法華經》的梵本裡面找出來的。名字是Dharmagaganabhyudgatarajasya tathagatasyarhatah;Dharma是法,gagana是天,abhyudgata是上,raja是王的意思,sya tathagata sya arhata就是如來、應供,也就是佛的十號中的兩個名號。

其實這位如來在很多的經文中都出現過,只是以前在我讀經典的時候沒有注意到。所以今天也就想把經典中講到這位如來的地方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就算是和這位古佛如來結更深的緣。

在《華嚴經》的〈入法界品〉,釋迦牟尼佛講到他有一生身為王子名為善伏。他的父親勝光國王的國中有很多不行十善的人,為了調伏這些人, 國中建了一個監獄 。而這個王子發了心要修菩薩行,就發願解救這些眾生。所以他就跑到父親那邊說:可不可以布施無畏,釋放這些受苦的罪人?當時,有五百大臣非常反對,但太子為了救這些罪人寧願自己受苦。後來這個勝光國王被五百大臣勸說要殺太子。

在這個王子去服刑的當天,在赴刑場的路上,得法輪音虛空燈王如來的生善根解脫門,就隨佛出家了。在法輪音虛空燈王如來滅度後,經中說:「次即於此值法空王如來,承事供養。」也就說在後來,就遇到的空王如來,然後在空王如來的法中就供養和承事這位如來,這就是《華嚴經》中講到空王如來的地方。

另外就是在《楞嚴經》中,講到二十五位聖者。其中一位火頭金剛名為烏芻瑟摩,經文是這樣寫: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觀白骸四肢諸冷暖氣,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證無上覺,斯為第一。

這位火頭金剛就是在空王佛處修行化淫心為智慧火。

另外一部講到空王佛的經就是《法華經》;在《法華經》佛在給阿難授記,說阿難來世會成佛,名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佛的國土名號常立勝幡,劫名妙音遍滿,其佛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所以,當時就有八千菩薩心中就生了疑惑,怎麼就連大菩薩都沒有聽說得佛這種授記,更不用說聲聞弟子了?

《法華經》就寫到: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知曰: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諸菩薩眾,其本願如是,故獲是記。

所以在《法華經》中講到,佛和阿難是同時在空王佛座下同時發無上正等正覺等的菩提心。

還有另外一部經講到空王佛,經名《要行捨身經》;這部經的經文很短,在經中,佛陀講到他的一些過去生的故事,其中講到在空王佛的時候他是薩埵王子,因為悟到了「空」的這個理,就把他的身體布施給餓虎和七個虎仔;他也曾經做過月光大王;也曾經做過須達孥太子,把妻子都施捨出來;也曾經做過慈力悲王,把身體施給五個夜叉。其實這一段經文對我們來說是很熟悉的,因為我們每年拜〈萬佛寶懺〉的時候,每天拜懺的最後迴向經文就提到了這些菩薩的事迹,

那麼這個薩埵王子,他是在空王佛的時候,悟到了空理。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部經是《佛說觀佛三昧海經》,這部經中就講到釋迦牟尼佛在講法的時候,就有四位佛從四位方向同時出現,跟釋迦牟尼佛講:

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乃能為於未來之世,濁惡眾生說三世佛白毫相。

然後就講到他們以前一起,就說道:我們共同憶念,過去同在空王佛所出家學道,當時有時四比丘,一起共為同修道友,習學三世諸佛正法,可是這四位比丘煩惱覆心,不能堅持學習佛法寶藏,多做不善業,當墮惡道。那當時空中就有聲告訴這四比丘言:「汝四比丘,空王如來雖復涅槃,汝之所犯為無救者。汝等今當入塔觀佛與佛在世,等無有異。」

這四位比丘就進到佛塔,開始觀佛的眉間毫相,從那個時候就開始懺悔;懺悔了以後說,由於這個懺悔的因緣,在以後的八十億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生生常見十方諸佛。最後得佛授記。

那麼這四個比丘是誰呢?經中寫道:「東方有國,國名妙喜」 就講到東方的阿閦比佛,那阿閦比佛就是當時的第一位比丘;南方呢有國,國名歡喜,佛號寶相,那就是寶相如來。也就是說寶相如來,就是當時第二比丘;那西方有國,國名極樂,佛號無量壽,那阿彌陀佛就是當時的第三位比丘;北方有佛,佛名蓮花莊嚴,佛號微妙音,微妙聲,那就是當時的第四位比丘。

那麼,剛才在聽經的時候,有人就問在念佛的時候要不要觀想?上人說你要是觀想的話,就打少一的點的妄想;你要是不觀想,就多一點的妄想。所以我想,其實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如果這個法門相應的話,可以觀想佛眉間的白毫相,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消滅自己的惡業,跟佛多結善緣。

希望大家早成佛道,同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編注】恭錄自「萬佛聖城中文官網」之「法語繽紛」單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221.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是十方諸佛、菩薩的母親法華經淺釋
醒著教化他,他不聽;在夢中教化他,他就覺悟了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