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家琴曲《鷗鷺忘機》

道家琴曲《鷗鷺忘機》

鷗鷺忘機

 古楚琴韻 三

李家祥 

00:00/06:02

12.10/2018

武漢長春觀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的這首詩將琴與道的關係形容得 淋漓盡致 。" 聖人治世之音,君子修養之物",自古琴走下廟 堂,來到民間,就與士人有著"高山流水" 般的不解之緣, 所謂" 士無故不撤琴瑟", "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書" 。無論是"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的儒士隱者,寄情山水的文人墨客,還是游心沖虛、和光同塵的山人高士,潛心修鍊的僧道居士,其中都有那麼一部分知音將古琴視作真愛。

對社會而言,古琴有著移風化俗的樂教功能,對個人而言,古琴有其吟心道志的自娛功能及修身養性的回歸功能。相對儒家而言,道家則更傾心於琴的自娛功能與回歸功能,正如魏晉名士嵇康詩云: " 琴詩自樂,遠遊可珍。含道獨往,棄智遺身 。寂乎無累,何求於人? 長寄靈岳,怡志養神。" 西晉魏華存夫人所得景林真人《 黃庭內景經 》亦曰: " 琴心三疊舞胎仙,九氣映明出霄問。"

《鷗鷺忘機》,《 神奇秘譜》 解題日: " 腥仙日,是曲也,宋天台劉公志方所制也,或謂按《 列子》海翁忘機,鷗鳥不飛之意。以指下取之,大概與《 坐忘》意趣同體。"《 海鷗忘機》,相傳為南宋著名琴家劉志方(郭楚望弟子 )所作。今流行 的" 鷗鷺忘機" 為《 五知齋 》(1722年)及《自遠堂》 (1802年 )譜。兩系《 忘機》 曲調風格迥異,實屬同名異曲。如果說《 自遠堂》 " 鷗鷺忘機" (譜同《 五知齋》 )著重描繪 出一派海鷗 自由翔集,與人相安無拘的美好和諧畫面,那麼《 西麓堂》 " 鷗鷺忘機" 則著重體現了一种放棄機巧,返本歸真的自在祥和心境 。

早期《 忘機》比較精短,重視對內心思想 、意境的刻畫。初彈初聽,其思想內容及意境頗為費解,如墜雲里霧裡 ; 等到彈得純熟之後,且心靜氣閑之時,方能有所感悟,並漸人佳境 ; 若能做到凝神絕慮,則更能悟其玄妙,見其真如,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至此境界,忘機息慮,自當" 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該曲亦如黃帝《 陰符經》所言 : " 天性,人也 ; 人心,機也 ;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 若能捐棄機巧之心,天性(大道 )自然能呈現於吾身,從而做到人天合一,與道合真,即所謂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此曲曲高和寡 、玄遠難識,故自明代後期《重修真傳琴譜》(1585 年)以後,即不見任何琴譜轉抄著錄。

" 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雖然如此,琴曲《 忘機》不失為一首見素抱樸、明心見性的好曲子 。若言操幔感受,則莫切於《 尚書· 大禹謨》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允執厥 中"十六字心傳。曲雖短小,回味無窮,道家所說的" 至味無味" 在這首琴 曲中可謂得到了很好體現,非大方之家難以形容於此 。

—END—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武漢長春觀

微信公眾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湖北省道教協會組織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活動
節氣 大雪養生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