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雞尾酒」遞葯策略為有效改善乳腺癌治療提供新思路

「雞尾酒」遞葯策略為有效改善乳腺癌治療提供新思路

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在女性癌症患者中位居首位,其轉移與複發也是導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化療與免疫治療相結合已成為近年來癌症治療的研究熱點,但腫瘤幹細胞(CSC)往往對T細胞耐受,且CSC在腫瘤組織中比例較低,化療藥物對CSC的靶向性差。

針對上述難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製劑中心博士研究生郎天群等在副研究員尹琦和研究員李亞平的指導下,設計了一種雞尾酒遞葯策略:通過構建時空可控納米粒(PM@THL),將針對普通腫瘤細胞和腫瘤幹細胞的化療與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整合起來,PM@THL具有膠束-脂質體雙層結構及酶敏感/酸敏感雙重響應性,可有效將化療藥物紫杉醇、抗CSC藥物硫利達嗪及PD-1/PD-L1小分子抑製劑HY19991包載其中,用於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實驗結果顯示:PM@THL粒徑在100 nm左右,且不易被單核巨噬系統清除,葯動學穩定性良好,遞送至腫瘤組織部位時則解離為粒徑約40-50 nm的膠束,有利於被腫瘤細胞攝取,同時達到時空貫序釋葯目的。在轉移性乳腺癌小鼠模型中,PM@THL可有效增加腫瘤細胞內藥物濃度,腫瘤抑制率達93.45%,肺轉移抑制率達97.64%。同時,受試組小鼠的腫瘤組織中CSC比例降低,殺傷性T細胞浸潤數目升高,動物生存期大幅延長,給葯周期結束後再次接種腫瘤,其瘤體積仍呈現持續下降趨勢。該工作為防治乳腺癌轉移與複發,進一步改善乳腺癌治療效果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上述研究成果於12月6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該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創新群體基金項目,以及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支持。

(a)基於時空可控納米粒的雞尾酒遞葯策略;(b)小動物活體成像測定不同製劑靜脈注射12 h後在各組織內的分布;(c)體內抗原位瘤生長效果;(d)各給葯組荷瘤小鼠生存期;(e)體內抗肺轉移效果。

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關於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的聲明
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晶體管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