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始皇損兵30萬,修大型工程只為征伐,後世一帝王效仿卻被批昏君

始皇損兵30萬,修大型工程只為征伐,後世一帝王效仿卻被批昏君

公元前221年是咱們華夏歷史上比較特殊的一年,那一年秦始皇嬴政真正實現了一統六國的偉業,隨之而來的便是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制度的實施,從文化、制度等各方面打破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壁壘,讓各國人民有了統一的文化信仰,也因此為後世留下了名為「大一統」的思想,不過從戰爭的角度來看,征伐六國本就已經算是勞民傷財了,人們之所以贊秦始皇,乃是從結果去解讀他所做之事,所以咱們美其名曰「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他也的確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但秦始皇的統一之路並不止於「六國」,這次咱們就聊聊他在統一六國之後所做的一件事。

(秦始皇雕像)

在「六王畢,四海一」後,秦始皇又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百越一代,這裡生活著支系繁多的越人,也因此被稱為「百越」,秦始皇自然是無法放任這股勢力在華夏大地的西南作亂,於是他先後三次派軍征伐百越,分別是在公元前219年屠睢率50萬大軍出征;公元前214年任囂、趙佗統一嶺南11郡;公元前210年趙佗攻甌駱。三次征伐過後,百越之地幾乎盡數大秦所有,不過這只是結局論罷了,如果究其過程,可沒那麼順利。

(古代軍隊劇照)

在三征百越的過程中,秦軍一共損兵折將達30萬左右,期間還勞民傷財的修建了一項大型工程,若沒有它,秦始皇一統百越的事只怕還得緩一緩了。那是在第一次征百越之時,屠睢雖然有50萬大軍,甚至在武器裝備上也有優勢,但卻面臨著糧食供給的問題,甚至屠睢本人也被殺,怎麼辦?

於是秦始皇一聲令下,史祿率領10萬大軍前去修一條水渠,將湘水和灕水給打通,不過這項工程花費了7年之久才建成,它就是靈渠,有了這靈渠,秦軍在南下攻百越時的糧食運輸問題得到了解決,最終的結局咱們也都知道了,百越成了大秦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認,無論是損兵30萬還是修建靈渠,這都算是勞民傷財了,然而秦始皇成功了,自然沒人會為此多言,但後世有位皇帝效仿,卻被人罵成昏君。

(靈渠)

時光一轉到了隋朝,這大隋的開國皇帝隋文帝的口碑還是不錯的,儘管有人詬病他是個妻管嚴,但是他也是結束了一個亂世的雄主,他提出的科舉制也讓後世受益無窮,還確立了三省六部制、改革貨幣等舉措,然而他的兒子隋煬帝卻口碑不佳,大多數人都會詬病他兩件事,其一,修建大運河;其二,三征高句麗。至於你要說他貪戀美色的一面,那是大多數皇帝的通病,也就不值一提了。

(隋煬帝劇照)

話說這「三征高句麗」、「修建大運河」,是不是有些眼熟呢?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和秦始皇三征百越、修建靈渠如出一轍,不是嗎?為什麼秦始皇被人讚頌「罪在當代功在千秋」,而隋煬帝卻被人唾罵成昏君呢?沒辦法,歷史總以成敗論英雄,也許問題就出在秦始皇成功了,而隋煬帝失敗了。

隋朝運河自公元605年開鑿,他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度達1797千米,從它的規模來看,可比靈渠的意義更大一些,對國家社稷以及經濟發展的推動都起到了正面積極的作用,不過修這運河卻是投入了幾百萬人的勞動力,說它是勞民傷財的產物,倒也不無道理。

(大運河)

咱們在看看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為什麼被人罵呢?有人說隋朝正是因此而沒落,似乎也沒錯。第一次是因為隋煬帝指揮錯誤而失敗;第二次是因為楊玄感叛亂而退兵;第三次則是高句麗投降(表面臣服)。那麼修大運河和征高句麗有關聯嗎?答案應該是「有」,它和那靈渠的作用一樣,也是隋煬帝東征時重要的糧食供給渠道,由此來看,大運河「罪在當代」的說法更顯得站不住腳了。

那是什麼造就了秦始皇與隋煬帝的評價天差地別呢?咱們不妨看看結果,隋煬帝征高句麗第一次損兵達34萬左右,後兩次史無記載,所以在人數損失上,隋煬帝征高句麗是比秦征百越要多的,從結局上來看,也沒能真正的征服高句麗,因此人們只看到了隋煬帝好大喜功的一面,這樣就解釋得通了。

歷史就是這樣,只以成敗論英雄,想必當年隋煬帝若是成功奪下高句麗一帶,後世評價便不同了,但在筆者看來,隋煬帝絕不是昏君,他就是個好大喜功之人,不然你說他為何要親征?他可在宮中享受榮華富貴即可,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蠢哥哥 的精彩文章:

唐僧有一項絕技,有三次機會可以幫悟空降妖,他卻沒有出手過
水滸傳中一好漢,救過林沖,身懷3項絕技卻沒上山,最終下落成謎

TAG:蠢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