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知其一還要知其二:孫策和孫權為何要對黃祖窮追猛打

知其一還要知其二:孫策和孫權為何要對黃祖窮追猛打

原標題:知其一還要知其二:孫策和孫權為何要對黃祖窮追猛打


建安四年十二月,孫策打敗劉勛,收編其部下士兵二千餘人,俘獲一千艘船隻,乘勢進攻黃祖。


劉表派侄子劉虎與大將韓晞率領五千手持長矛的士兵來救黃祖。兩軍會戰於沙羨,孫策大敗敵軍,斬殺韓晞。黃祖隻身脫逃走,其家眷及戰船六千艘被孫策俘獲,黃祖部下士兵被殺死及淹死的有數萬人。


建安五年四月,孫策再次向西攻擊黃祖。


廣陵郡太守陳登引誘嚴白虎餘黨,準備在孫策後方起事。孫策只好暫時放棄攻打黃祖,率軍回擊陳登,先駐在丹徒,不料卻在外出打獵時被刺客用箭射中面頰,不治身亡。


孫權繼位後,也曾於建安八年、九年、十一年、十二年多次發動進攻黃祖。


建安十三年,孫權再度西征黃祖。黃祖命人以生牛皮包裹的狹長蒙沖戰船封鎖沔口,用粗大的棕繩捆住巨石作為碇石,固定船身。船上有一千人,用弓弩向外輪流發射,箭如雨下,孫權軍隊無法上前。


孫權以偏將軍董襲與別部司馬凌統為先鋒,各率敢死隊一百人,每人身披兩副鎧甲,乘大船闖入黃祖的蒙沖戰船之間。董襲抽刀砍斷兩根棕繩,蒙沖戰船模漂在水上,孫權大軍才得以前進。



黃祖命令都督陳就率水軍迎戰,孫權則派都尉呂蒙統率前鋒出戰。呂蒙親手斬下陳就人頭,懸掛示眾,激勵吳軍將士水陸並進,乘勝猛追,逼近夏口城。孫權隨後出動全部精銳部隊猛攻夏口城,攻陷之後,下令大肆屠殺,並俘虜了數萬男女。

黃祖突圍逃走,但他這次沒有上次那般好運氣,在逃跑的路上被孫權的將士追上殺死。



那麼,孫策、孫權兄弟為何要對黃祖窮追猛打呢?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孫策、孫權兄弟執意要為父親孫堅報仇。


孫堅是在追擊黃祖時中了埋伏而被殺的,所以,孫堅之死,黃祖自然是逃脫不了干係的。

俗話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為了報殺父之仇,曹操可以屢次大舉進攻徐州,致使徐州牧陶謙憂慮而死。孫策、孫權兄弟為了報殺父之仇,大舉進攻黃祖,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但正如曹操攻打陶謙一樣,如果認為孫策、孫權攻打黃祖僅僅是為了報殺父之仇,那就大錯特錯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曹操攻打陶謙,除了為父報仇,更重要的戰略意圖是想趁機佔領徐州。同樣的道理,孫策、孫權兄弟攻打黃祖,其更高的戰略目的是佔領荊州。


孫堅去世後,張紘曾為孫策謀劃說:「昔周道陵遲,齊、晉並興;王室已寧,諸侯貢職。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仇敵可報。據長江,奮威德,誅除群穢,匡輔漢室,功業侔於桓、文,豈徒外籓而已哉?方今世亂多難,若功成事立,當與同好俱南濟也。」


孫策後來所走的路線,幾乎就是按照張紘的這個戰略在走。



孫策去世後,魯肅又為孫權謀劃說:「昔高帝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保守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耳。若因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此王業也。」


魯肅與孫權的這次對話,被後世稱為東吳版的「隆中對」,孫權後來的行動,就是按照這個謀劃在進行。



大將甘寧投靠東吳後,也曾對孫權說:「今漢祚日微,曹操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川形便,誠國之西拋也。寧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圖之,不可後操。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祖今昏耄已甚,財谷並乏,左右貪縱,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修,怠於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彭行而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矣。」


張昭當時也在座,反對說:「現在吳郡民心不穩,大軍如果出征,恐怕會發生變亂。」


而孫權卻舉杯向甘寧敬酒,說:「甘興霸,今年進行討伐,就像這杯酒,已決定交付給你。你只管努力去制定策略,使得一定能攻破黃祖,就是你的大功,何必在乎張長史的話呢!」可見孫權對甘寧的建議是十分贊同的。



總之,佔據荊州,是孫策、孫權兄弟為了爭霸天下的既定大戰略。而黃祖據守的江夏,又是東吳通往荊州的戰略要地。孫策、孫權兄弟想要佔據荊州,就必須先打敗黃祖,拿下江夏。


所以,孫策、孫權兄弟對黃祖窮追猛打,並非僅僅是為了報殺父之仇,更主要的是因為他們想要佔據荊州,以實現爭霸天下的雄心壯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知其一還要知其二:孫策和孫權兄弟為何要對黃祖窮追猛打
呂布準備送給袁術的女兒,是否是他與美女貂蟬所生?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