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HOW論壇 | 首屆 WoSoF 全球時尚與首飾創新設計論壇

HOW論壇 | 首屆 WoSoF 全球時尚與首飾創新設計論壇




時間:

2018年12月16日 10:00–18:00  


活動地點:

萬和昊美藝術酒店 3F 萬美廳

活動簽到:

9:00–10:00 昊美術館前台


語言:

中英同傳




*活動現場配有同傳設備,需帶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證件換取




參與方式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報名:


首次報名請根據跳轉提示先進行註冊




*限量預售:299RMB




12月16日


首屆 WoSoF 全球時尚與首飾創新設計論壇






首飾與時尚物品如何呈現時尚設計與當代文化?


9個國家,17位精英學者主題分享,3大闡述方向


全球時尚設計行業熱點與前沿風向




關於論壇




bag by Ted Noten




「首屆WoSoF全球時尚與首飾創新設計論壇」由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當代首飾與新文化中心發起,聯合法國、西班牙、瑞士的頂級設計學府,聚集了中、英、美、法、荷、意等9個國家的17位精英學者,將時尚設計學術和實踐研究結合起來,以「首飾與相關時尚物品(鞋、帽、箱包、眼鏡、手錶等)如何呈現時尚設計與當代文化?」為命題,從可持續化發展與新技術,藝術、設計、材料與文化,策劃與管理這三個方面展開。此次論壇以時尚研究作為探討首飾和相關物件的藝術設計研究、實踐、歷史、策劃和管理的背景,為中國當代時尚和設計的學科創新發展賦予新的啟發性視角與認知,更為推動中國本土中高端時尚行業的發展帶來理論性指導。




jewellery by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warovski




時尚設計的學術與實踐研究大多聚焦時裝與紡織品的藝術設計、紡織技術和工藝、圖案紋樣、文化及性別等的社會學、藝術學理論與歷史,更多從紡織品角度描述時尚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建構。然而,時尚作為一個典型的交叉型學科方向,涉及到很多層面,而非僅僅是服裝紡織。例如,全球頂級時尚奢侈品行業65%的利潤來自珠寶產品、首飾和相關物件(鞋、包、表等)的產品設計。基於紡織品設計的時尚研究通常極少甚至從未由時尚和設計角度關注到首飾與相關物品,或談及在時尚領域的設計與藝術的學術價值和潛在市場價值。另一方面,首飾與相關物件的研究通常集中在歷史研究、傳統工藝和技術以及寶石材料科學方面,甚少有研究從藝術、設計和時尚角度入手,明確地採用當代設計理論和方法論,去探討首飾與首飾與相關物件在時尚設計中的價值,「首屆WoSoF全球時尚與首飾創新設計論壇」將填補這一空白。




footwear by Benjamin John Hall


footwear 2 by Benjamin John Hall




論壇主席團




孫捷教授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Head of NoCC/ New Center of Contemporary Jewellery and Fashion Culture  




Elizabeth Fischer 


教授、院長,瑞士日內瓦藝術設計學院,時尚學院


Dean of Fashion, Jewellery and Accessory Design, HEAD – Genève




Guillermo García-Badell


教授、院長,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時尚學院 


 Director, Centro Superior de Dise?o de Moda, 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Madrid




Ms. Marie-Pierre Gendarme


高研教育部主任,法國巴黎IFM時尚學院


Director of Executive Education, Institut Fran?ais de la Mode / IFM Paris




Section 1.


可持續化設計與新技術


Sustainability & New Technology 


時間:

10:00—11:40(11:00 - 11:15 中場休息)




Associate Prof. Jean-Marc Chauve


副教授,巴黎IFM時尚學院


Institut Fran?ais de la Mode / IFM Paris




發言主題:



運動鞋與可持續發展,高創新力與低環境影響是否有可能兼具?


Sneakers and Sustainability, Is It Possible to Reconcile 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with High Creativity?




運動鞋誕生於19世紀末,滿足歐洲富裕階層的體育運動需求,到20世紀下半葉成為人們的日常用品之一。如今,運動鞋完全成為一件時尚單品,人們對運動鞋的消費熱情雖然會隨時尚潮流有所起伏,但已在世界各地成為常態。由於運動鞋具有豐富的文化涵義,與體能表現和舒適感這些概念相關,且多個部分由塑料製成,因此,無論是從體積、造型、顏色還是材質來看,運動鞋都是最具創意的時尚配飾之一。




不過,演繹這些豐富創意的材料恰恰致使運動鞋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成為最污染環境的時尚配飾。材料使用階段會產生有毒廢棄物,碳足跡和水足跡都很高;生產階段會對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在生命周期的最終階段,這一大眾消費品壽命很短,極少回收,採用的合成材料往往不可降解,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




近年來,無論是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大品牌,還是小公司,都制定了運用回收再利用、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材料製造綠色運動鞋的計劃。不過,運動鞋不僅從來無法真正實現對環境無害,其多樣性和創新性也往往較低,特別是因為所用材料的可塑性較小。因此,運動鞋設計師和生產商未來可能面臨的難題是尋找新的解決方案,最大限度降低運動鞋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保持蓬勃的創新力,這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大要素。




嘉賓介紹:


法國時尚學院副教授、時尚顧問。20年來,Jean-Marc在時尚界履歷豐富,積累了深厚的專業知識,精通如何根據最新時尚潮流打造時髦、精緻的造型。Jean-Marc從商學院本科畢業後,又在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攻讀時尚社會學碩士學位,研究時尚與設計現象。他曾供職於知名造型機構Nelly Rodi,隨後創立成衣品牌「Sept」。他還做過自由設計師,主要與比利時時裝品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合作。如今,Jean-Marc擔任設計師品牌Imane Ayissi的常務董事,兼任法國時尚學院副教授,主講與歐洲、美國和亞洲當代時尚文化有關的課程。




Maarten Floris Versteeg


講師,荷蘭埃因霍德溫理工大學


Lecturer, Technical University Eindhoven




發言主題:


可穿戴技術、首飾與時尚的融合


Where Wearable Technology, Jewellery and Fashion Meet 




時尚、首飾和可穿戴技術都緊依人的身體,但所用材料、生產工藝、生命周期長度、銷售平台等都各有不同。學者們歷來將三者視為三個不同的領域。本文從多學科角度,以發展的眼光探討時尚、首飾與可穿戴技術之間的關係,挖掘未來發展機遇。




嘉賓介紹:


Maarten Versteeg,1980年出生於荷蘭,設計師、研究員、首飾收藏家。他擁有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工程學士和碩士學位,還參加過金工培訓。畢業後,他創立了首飾品牌「Brech」,專註於運用創新型材料、製作方法和理念打造首飾。Maarten目前還在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擔任研究員,專攻電子器件與首飾的融合,尤其熱衷於研究如何利用技術強化和重新創造首飾的個人和社會文化價值。Maarten愛好收藏和佩戴由技術和身體動作發揮重要作用的當代首飾。




Necessities Helmet by Ted Noten 




Elizabeth Shaw


高級講師,澳大利亞昆士蘭藝術學院


Senior Lecturer,Queensland College of Art Griffith University




發言主題: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Lessons we should Learn 




可持續性在不同背景下有著不同的含義。本文從環境和文化角度出發,圍繞新技術及其應用的影響探討可持續性,並分析一件對國際社會影響久遠的歷史事件。世界經濟論壇的一篇文章曾指出人們「對技術的兩種普遍看法」。一是技術的興起和採用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二是技術進步徹底改變了歷史,這種進步「不可避免且不受人為控制」。該文章作者Philbeck、Davis和Larsen表示:從平衡和賦權的角度來看,技術是解讀、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並創造意義的能力。它不是與人類截然不同的物體或工藝,而是具有深層社會建構和文化內涵、反映社會價值的存在,是我們與周圍世界交流的方式。它影響人類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以及對彼此的看法。這一觀點十分微妙,意義遠超學術觀察,對滿足戰略需求具有實際意義,為如何成功治理技術提供見解。當下,我們應吸取歷史教訓,充分思考新技術對環境和文化的影響,而不是等到嘗到苦果後才被迫反思。




嘉賓介紹:


Elizabeth Shaw,當代首飾藝術家、金屬加工設計師、學者。她的藝術實踐融入傳統銀器製作和雕塑工藝,其作品常出現於各大展覽。她致力於學術研究,重點探索倫理實踐以及社會和文化價值觀以及物質文化對象的內涵。現常駐澳大利亞,作品在澳大利亞國內外多個展覽展出,包括USE(澳大利亞15個場館巡迴展出,2018-2020年)、三世之界:第四屆TP國際當代首飾雙年展差異共生板塊(上海昊美術館,2018-2019年)、「生活的氣味」展覽(香港AME Gallery、台灣PIN sstudio別件室、上海首飾之旅當代首飾藝術體驗會館、香港Arts Co-work展出,2017年)、Tinker Tailor Soldier Sailor(澳大利亞14個場館巡迴展出,2012-2014年)、Icons(英國斯利福德國家工藝與設計中心,2014年)、Sleight of Hand(英國布倫特河畔伯頓Brewhouse藝術中心、愛丁堡蘇格蘭美術館和英國普利茅斯藝術學院,2015年)、Repair and Renewal(美國匹茲堡Contemporary Craft,2017年)。




Katharina Sand


講師,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巴黎校區


Lecturer, PARSONS PARIS, Université The New School, NY




發言主題:



《重新定義時尚科技創新的目的,發展可持續替代品》


Repurposing Fash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Alternatives 




我將分析如何將增強現實、射頻識別技術系統等最新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時尚和配飾業,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我從演講者、講師和記者的角度,分析生產、零售分銷、時尚傳播和人衣互動方面的科技創新,創造性地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創造和看待時尚。我專註於將時尚科技的推測性設計思維與真實世界的服飾觸覺體驗及其「現實存在」可能性相結合。




嘉賓介紹:


Katharina Sand是時尚科技主題演講者,在瑞士日內瓦藝術設計學院和帕森設計學院巴黎分校擔任講師。她主要研究時尚科技,曾在義大利羅馬TedX Transmedia大會、瑞士ArtTech藝術科技基金會和多本出版物中介紹這一領域。目前,她正在參與策劃將由巴塞爾電子藝術博物館於2020年1月舉辦的時尚科技節。她的其他研究課題包括時尚的跨文化調解作用,這是她作為瑞士時尚平台SEPTIEME ETAGE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發起的項目,如今已發展成為國際項目。她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傳媒專業,1994至2000年間在紐約從事時尚與文化報道工作,在多家出版物擔任過記者和編輯。她曾榮獲瑞士設計獎提名。




tanel veenre headwear




Section 2.


設計、藝術、文化、手工藝、材料


Design, Art, Craftsmanship, Material, Culture 


時間:

11:40—16:40(15:40 - 15:55 中場休息)




Guillermo García-Badell 


教授,院長,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時尚學院


Director,Centro Superior de Dise?o de Moda de Madrid, 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Madrid




發言主題:


《從建築到時尚,設計最重要的是概念》


From Architecture to Fashion… Designing It』s All About Ideas!




「概念在概念藝術中佔據著首要位置。藝術家創作概念藝術,意味著所有的計劃和決策都已事先制定,執行只是簡單的收尾工作。概念是創作藝術的發動機。」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只有「概念藝術」將概念作為作品的重要元素。然而,即使在最原始的藝術形式中,比如我們的祖先在洞穴作畫時,交流思想也比最終的畫作更為重要。在文藝復興時期,繪畫技巧充斥藝術界,但與完美的透視畫法相比,傳遞人類和世界本身的完善這一概念更加重要。事實上,我們將「概念藝術」與其他藝術區分開來,與形象藝術對立,但藝術能脫離概念嗎?設計是什麼,設計難道不是概念性的嗎?




嘉賓介紹:


建築師,市場營銷研究博士,馬德里理工大學附屬學院馬德里高等時尚設計中心負責人,馬德里理工大學研究部門「建築、設計、時尚與社會」成員以及同名專業博士學位教授。在教育和研究方面,專註於設計基礎和跨學科設計。在建築設計方面,設計實踐跨越各種規模和用途,大到景觀工程,小到室內傢具等。設計作品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在多個展覽中展出。




Naomi Filmer 


高級講師,英國倫敦時裝學院


Senior Lecturer, The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UAL




發言主題:


《時尚製品:設計作為社會推動力量》


Fashion Artefact: Design as A Social Facilitator




倫敦時裝學院開設了為期十五個月的「時尚製品」碩士項目,是國際上公認的手工、設計與製作複合人才孵化器。該項目教授傳統手工藝和工業技術,指導學生製作當代時尚產品,因其聚焦時尚內涵和受眾群體不斷演變所催生的各種可能,在教育界和眾多創意行業中獨樹一幟。學生可從自己的角度全面認識物品在時尚界的作用和重要性。他們為製作具有新內涵的可穿戴和非穿戴物品貢獻自己的設想和理念,並對時尚產品和配飾提出質疑、批判和全新定義,進而影響我們所處的世界。




為了展現我們畢業生作品的內涵之廣,我將展示部分作品,並從以下四個角度進行分析:傳承與手工藝、身體與假體、產品與生產、時尚製品與政治意見。




這些作品由我們近十年的各屆畢業生創作,反映了時尚配飾、首飾和產品如何在社會文化和個人層面發揮重要作用,進而說明時尚教育(和時尚業)如何成為促使人們形成創意理念的基石。這種理念並不局限於時尚領域,也可以是一種對我們的當代生活有所助益的思維和表達方式。




嘉賓介紹:


Naomi Filmer是一名當代首飾設計師和藝術家,但她並不將自己的作品稱為首飾,而是「關於身體的物品」。她於1993年在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獲得金工首飾碩士學位後,曾與Hussein Chalayan、Alexander McQueen、Anne Valerie Hash等設計師合作舉辦時裝秀,因而名聲大噪。近年來,Filmer的作品陸續亮相國際當代時尚展和應用藝術展,憑藉富有雕塑感的造型、對材料的實驗性使用,以及藝術家從主觀和客觀角度將身體視為持續探索美學的場所這一觀念,得到廣泛認可。Filmer將手工藝與新媒體相結合,反覆探索身體分裂與孤立等主題,不斷挑戰藝術與首飾之間的界線,創造處於藝術和設計中間地帶的物品。


brooch by Benedetta Bruzziches






Nichka Marobin 


藝術史學家,獨立策展人


Art Historian,Curator




發言主題:


《位於中間地帶的混合體綜合領域》


IN TERRā MEDIā: The Hybrid Territory of Les Métissages




義大利策展人兼藝術評論家Maria Luisa Frisa在《時尚的形式》Le Forme della Moda一書中(第7頁)寫道,「我們談論時尚時不一定是指服飾」,而我們談論當代首飾時,也不一定是指以非傳統材料製成的深奧難懂的首飾。




談論時尚和當代首飾意味著接觸兩個複雜的系統,總會涉及藝術、設計、社會學、人類學、經濟、教育、文化、美學等多種話題。談論這兩大領域就是討論時間、品味、有形與無形、兩種藝術語言的變化。




同時,談論時尚和當代首飾也意味著揭開混合體(Les Métissages)的面紗,探索這一綜合領域的複雜形式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兩個不同的創造領域雖然沒有任何文化聯繫,也不限制知識範圍,卻能得出同一個美學結論。混合體揭示了人們的各種期望,以及不同觀念及形式之間的碰撞,因此位於中間地帶(terrā mediā)。




嘉賓介紹:


Nichka Marobin是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專攻荷蘭和佛蘭德藝術史。她畢業於義大利帕多瓦大學文學系,畢業論文的主題是1500年至1550年間德國及歐洲低地國家的文藝復興裝飾圖案,以雕刻大師Cornelis Bos、Cornelis Floris II、Lucas van Leyden及藝術團體German Little Masters的雕刻作品為研究對象,論述了作品形式、主題、風格的變遷。她是國際當代首飾平台「藝術首飾論壇」(AJF)的貢獻者,也是義大利AJF當代首飾大使計劃的成員;自2009年起,她一直是義大利當代首飾協會AGC的活躍成員。她的博客「The Morning Bark」是JOYA巴塞羅那國際當代首飾展和Gioielli in Fermento國際當代首飾大賽的官方媒體合作夥伴。她還熱衷於收藏當代首飾。




Mala Siamptani 


特聘講師,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Visiting Lecturer,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發言主題:


《專業首飾設計師使用同感評估技術評估首飾設計的創造力時,能否達成適當的評分者間信度?》


Can Professional Jewellery Designers Using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 (CAT) Achieve an Appropriate Level of Inter-rated Agreement When Judging A Speci?c Jewellery Design Creativity Task?




首飾設計師的創作不受任何拘束,有著無窮無盡的創意、主題、圖案和歷史參考。首飾設計可以看作是主觀的自我表現,幾個世紀以來,在不同時代的社會、經濟因素影響下不斷發展。




同感評估技術(CAT)(Amabile,1982年)是評估創造力的一種常用技術。在該技術中,特定領域的專家被認為最有資格評價同領域作品的創造力。本文將分析當前有關CAT在設計領域應用的研究,通過反思這些研究涉及的理論,將對這些研究予以拓展,探索CAT能否用來評估首飾設計的創造力。




按照CAT的應用要求,筆者收集了30件環狀設計的藝術品,由七位專業首飾設計師評估這些藝術品的創造力、工藝和美學設計。之後,筆者進一步分析這些數據,評估評分者間信度,並研究這些數據與創造力的關係。同感評估技術此前從未被用來評估首飾設計的創造力,因此本研究的結果極為重要。鑒於這一領域尚無其他研究,應建立進一步開展研究的規範。




嘉賓介紹:


Mala Siamptani是一名致力於創新技術工藝的設計師。她不斷突破傳統首飾/配飾的局限,創作出獨具匠心的珍貴作品。Mala曾憑藉模型製作經驗,與雕塑公司和獨立藝術家/設計師合作,參與劇院道具設計、室內設計等各類項目。在學習3D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製造工藝後,她憑藉這些技能開始首飾和藝術裝置等個人創作。進行大量材料試驗後,Mala嘗試將數字技術與傳統工藝結合。這一點從她的教育實踐中可以看出。她致力於傳授特定3D/首飾專業領域的最新專業實踐知識、技能和經驗。Mala通過其作品證明材料研究的作用和必要性,以及實驗知識對工藝思維和實踐的提升作用,並通過教育將這些知識傳遞給下一代設計師/工匠。




Volker Koch


前愛馬仕皮具設計總監、產品研發部主任,倫敦STUDIO RUUGER品牌


Director for Product-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STUDIO RUUGER: TRANSPARENT MFG and SILENT GOODS




發言主題:


《藉助產品與使用者的關係推動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ility Through Materials




材料


皮包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材料:皮革、織物、金屬元件、加固材料、粘合劑、線、拉鏈。我們身為有環保意識的皮革配飾設計師及製造商,在採購材料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即為可持續性。




產品與使用者的關係


不過,我們也明白,除了我們對材料的選擇會產生環境影響外,我們作為設計師及製造商產生的最大影響取決於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




皮革


皮革是一種曾經有生命的材料,具有某些獨一無二的特性。我們製作的包袋以皮革為主要材料,選用經有機養殖、植物鞣劑加工得到的牛皮。我們決定不使用化學品處理皮革表面,這樣便能增強皮革的天然特性,使之自然產生光澤。如此一來,我們的每件產品會隨時間發生不同的變化,具體取決於使用環境及使用者的習慣。這些手袋不僅會形成美妙的光澤,還能營造出一種歷史感,進而與物主建立起情感聯結。




維修權


我們認為,提供永久保修和免費保養服務能贏得客戶信賴,有助於節約資源和建立更緊密的客戶關係。




嘉賓介紹:


Volker Koch出生於皮具製造世家,父親是第四代掌門人。19歲時,Volker向德國不少皮具工坊提交過正式學徒申請,但均被拒之門外,因為多數工坊不願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Volker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畢業考試後,開始供職於著名時尚企業,包括法國巴黎的愛馬仕。他還曾在南非一家奢華皮具工作室擔任產品開發主管,專註於運用珍異皮革打造皮具。他在南非開普敦工作長達15年,於2010年遷居倫敦,後在倫敦時裝學院獲得時尚製品碩士學位,學習期間結識了Oliver。2011年,Volker與Oliver聯合創辦Studio Ruuger工作室,一直合作至今。2017年,二人參與創辦了「Silent Goods」品牌。






Christine Lüdeke


教授,首飾系、設計與傢具製作系,系主任


Department Head for BA Jewelry and MA Design & Future Making, Pforzheim University




發言主題:


《人體》


The Body Common




首飾和服裝本質都與人體相關,但人們在審視其內在的哲學深意時大多脫離人體。人類對自己與周圍環境(包括他人)關係的認識與自身存在感直接相關,首飾和服裝是人類製造初期的表現形式,是人類對身體和心理的保護。二者都創造出一個框架,讓穿戴者可以向自己或向他人表現自己的真實面貌和期待的面貌。




時尚的概念超越了服裝,而首飾沒有與時尚對應的等價概念。這是與人體關係的變化,雖然人體仍處於中心位置,但觀察點已發生輕微改變。儘管首飾日益成為時尚體系下的討論對象,尤其是在社會文化和經濟背景下,但大眾近來對工藝的興趣為服裝和首飾提供了新的情境。




首飾、人體、工藝、時裝是發起者和接受者的關係。在當前工藝發展的背景下,從製造者和佩戴者的角度來看,可能會開發出新的首飾設計語言,讓首飾與時尚共存。




嘉賓介紹:


Christine Lüdeke自出生起就不斷感受著不同元素的碰撞,同時也深受吸引。她出生於美國的一個瑞士人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兩種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並在其中尋找平衡。她本科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州立大學工業設計專業,主修方向為以人為中心的物體,這一教育主要面向學校附近矽谷的需求。獲得學士學位後,她前往義大利米蘭攻讀碩士學位,接受了充滿哲學對話和物質意義的意式設計教育。隨後,她在瑞士蘇黎世創辦工作室,為飛機生產座椅及其他內飾。她還受聘於德國普福爾茨海姆大學首飾與日常物品系,自此發現了自己對教書育人的熱情。首飾與日常物品具有對立共生的特性,與人體和材料形成了相互促進的基本關係。她設立了設計與未來製造碩士培養項目,從而結合當下的數字化趨勢,進一步從辯證的角度探索這一關係。




headwear by maiko takeda




Cristina Giorcelli



教授,義大利羅馬第三大學


University of Rome Three




發言主題:


《配飾:從本體而言,配飾對於服裝是多餘/必要的存在,以文學/電影作品為例》


Accessories: Their Ontological Function as Superfluous/essential Items of Clothing, with Some Instances of Their Literary/filmic Meaning




本文將分析配飾作為附加物和主角的模糊地位,探討配飾在知名小說和電影劇本中如何將歷史和角色的意義融合,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美國作家Fitzgerald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描寫的珍珠項鏈,英籍波蘭作家Conrad作品《黑暗的心》中的非洲首飾、Billy Wilder執導的《龍鳳配》中的圓圈耳環、著名影星Carmen Miranda在電影中佩戴的Balangandas鏈墜。




嘉賓介紹:


Cristina Giorcelli,羅馬第三大學美國文學專業榮譽教授,主要研究19世紀中後期的小說和現代主義詩歌及小說。季刊《美國文學》(Letterature d"America)的創始人(1980年)和負責人之一。與Paula Rabinowitz合作編輯了12本關於服裝和身份的文集,其中四本由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社出版,名為《存在的習慣》(Habits of Being)。還曾擔任義大利美國研究協會(1989-1992年)主席和歐洲美國研究協會副主席(1994-2002年)。




Emilie Hammen


講師,巴黎IFM時尚學院


Lecturer,  Institut Fran?ais de la Mode / IFM Paris




發言主題:


《配飾及其在時尚界的身份構造:以19世紀的法國為例》


Accessor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ies in Fashion: The Case of 19th Century France




本文將重點關注配飾在19世紀法國時尚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聚焦西方當代消費文化興起的關鍵時期,來分析配飾如何超越名字本身的暗含之義,擺脫服裝附屬品的身份。此外,還將分析在19世紀中葉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建立的法國時尚配飾品牌,如何在當前已發生巨變的全球經濟和文化中傳承當時的部分概念。




嘉賓介紹:


Emilie Hammen,2009年畢業於法國巴黎杜百利實用藝術高等學校和法國時尚學院,設計專業;2009至2014年,曾擔任路易威登和Marc Jacobs品牌設計師。目前正在巴黎第一大學和法國時尚學院撰寫其藝術史博士論文,探討法國時尚及其在19和20世紀的評價,並在法國時尚學院和新學院帕森設計學院巴黎分校教授時尚史。2015年,聯合策劃展覽「La Fabrique d"une image: les Noailles et la mode (Hyères)」。






Elizabeth Fischer


教授,日內瓦藝術設計學院,時尚與首飾系主任


Dean of Fashion, Jewellery and Accessory Design, HEAD – Genève




發言主題:


《首飾和時尚,永恆與瞬息的混合體》


Jewellery and Fashion, A Cross Between the Eternal and the Ephemeral 




首飾和服裝的生命周期不盡相同,「鑽石恆久遠」,而服裝所用材質卻更易腐壞。不過,二者皆是人在社會交際中儀錶裝扮的必要組成部分。數百年來,與服裝關係緊密的珍貴珠寶一直是精英人士的專屬,世世代代是家族階層、聲望和淵源的象徵。19世紀的重大社會和工業變遷深刻改變了首飾的製作、材質和市場。新崛起的商人和實業家所穿戴的飾物逐漸與老牌貴族的珍貴飾品旗鼓相當,同時,越來越多富裕的中產階層開始追求新式首飾。為滿足這一需求,珠寶商開始採用廉價材料,例如鋼鐵和彩色人造寶石。20世紀,服裝逐漸簡化,時尚也日益大眾化,標誌著服飾珠寶及各種價值不高的服裝裝飾品興起。嘉柏麗爾·香奈兒女士1926年推出的小黑裙被視為現代時尚的一大開端,為首飾的新式應用拉開帷幕。香奈兒女士大膽地將珍貴珠寶和服飾珠寶相結合,從而專註於首飾作為品味象徵的美學功能,弱化其階層、財富和地位的象徵意義。裝飾和美的概念也不再與珍貴价值掛鉤。




嘉賓介紹:


Elizabeth Fischer教授是瑞士日內瓦藝術設計學院時尚、首飾、鐘錶和配飾專業學士及碩士培養項目負責人。她專註於研究廣義的裝飾品文化史,廣泛涵蓋時尚、首飾、鐘錶、配飾、身體裝飾物、服裝、面料等方面,探索身體與配飾和服裝的關係。同時,她還經常參與科學合作項目,策劃展覽,在全球各大機構、博物館、研討會等發表演講,發表過大量有關首飾和時尚的文章。






Paula Rabinowitz


教授,美國明尼達蘇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發言主題:


《解析身體裝飾物:關於穿戴與丟棄的文學》


Belabouring Dress: Literature of Wear and Tear




對哲學家而言,時尚最有趣之處在於令人驚奇的預示作用……一個人如果會解讀這些預示信號,就能先一步洞察藝術界的新潮流,還能預見新的法典、戰爭和革命。




身體裝飾物(不僅僅是服飾),即使微弱如香水,只能聞到氣味,或不起眼如耳飾,悄然掛在耳垂上,也能給穿戴者營造某種表像(並賦予穿戴者內涵)。裝飾物催生出越來越多有關如何穿戴什麼的理論。人類為裝飾身體投入多重勞動:首先,農民種植亞麻和棉花、養殖綿羊,或礦工從地底深處挖掘礦石,然後由紡織工人和雕刻師加工,接著由裁縫和血汗工廠工人將原材料加工成可穿戴商品和配飾,再由銷售人員賣給消費者;買主接著管理自己的衣櫥,保管衣物和首飾,會穿戴、清洗、修補商品,最後在其過時後丟棄,賣給二手商或廢品回收商,垃圾運輸工將過時的廢棄時尚品運到填埋場,填入地底。不過,這些勞動也是一種哲學觀,催生了大量有關性別、種族、階級和性的現代文學作品,例如愛爾蘭文豪葉芝的作品。服飾也可視為一個文學項目。




本文通過研究葉芝、D.H.勞倫斯、馬克思、伊迪絲·華頓、林恩·諾塔奇、葛楚德·史坦等人的現代散文、詩歌和戲劇,探討了服飾和配飾催生的理論工作。




嘉賓介紹:


Paula Rabinowitz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榮譽退休英語教授。她曾與Cristina Giorcelli合作編輯《存在的習慣》(Habits of Being)系列叢書,這套有關服飾和身份的書籍由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社出版,共包含四卷。她還是《牛津文學研究百科全書》(The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Literature)的主編。Paula現居於美國紐約市皇后區。


lovebag by Ted Noten




Section 3.


策展與管理


Curation & Management 


時間:16:40—18:00




孫 捷


主策展人與學術總監,第四屆TP當代首飾雙年展,雙聘教授,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Head of New Center of Contemporary Jewellery and Fashion Culture  (NoCC)




發言主題:


《首飾與相關時尚物件的設計創新與文化策劃》


Join the Creative Parade: Jewellery and Fashion Artefacts




嘉賓介紹:


曾任職於荷蘭與丹麥的國家級學院與機構,專註於當代設計藝術的策劃,實踐和研究,活躍於高層次的亞歐間文化與設計藝術交流。2012荷蘭文化部曾授予他「優秀文化藝術人才」的榮譽頭銜,2015年他被評為首批文化藝術類國家特聘專家並出任政府高端人才項目的評審工作。他先後應邀講學講座於奧地利維也納設計博物館,英國諾丁漢當代美術館,米蘭理工大學,比利時安特衛普聖盧卡斯藝術學院,荷蘭GR皇家藝術學院研究院,芬蘭阿爾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等。






Donatella Zappieri


時尚奢侈品戰略顧問,研究處主任,奢侈品市場與時尚管理,瑞士日內瓦Créa學院


Luxury Goods Strategic Consultant; Director of Master in Luxury Marketing and Fashion Management Executive,Créa Genève




發言主題:


《首飾與時尚:藝術、設計和專業技藝締造二者之間的天然紐帶》


Jewellery and Fashion: Their Intrinsic Bond Through Art, Design and Savoir-faire




我將主要探討首飾在時尚界的地位,概述1980年代以來起源於義大利、但產生了國際影響的潮流。義大利首飾界延續著獨特的製作傳統,擁有無比珍貴的優勢和能力,使設計師與產品開發者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建立起緊密而穩固的聯繫。




自義大利雕塑家、金銀工藝師Benvenuto Cellini於16世紀發明失蠟法至今,各種製作工藝沿用精妙的古老製作方法,同時引入當今先進技術,從而完美地呈現設計。這些工藝不會影響設計過程的純粹性,而是表達設計師希望傳達的美學的關鍵手段。這就是「義大利製造」首飾的優勢——通過精妙工藝將設想變成實物,重新在創造與製作之間建立起無間聯繫。




首飾始終與時尚同步發展,見證時代變遷。首飾在時尚領域的重要性日漸提升,是推動品牌發展和提升品牌識別度的一大要素。如今,首飾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配飾,在與當代服飾的共生關係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嘉賓介紹:


Donatella Zappieri畢業於瑞士日內瓦大學,擁有法語和英語語言學學位。她至今已在日內瓦藝術設計學院任教6年有餘,目前也在教育機構Créa Genève擔任兩個碩士項目的主任。她主要研究趨勢預測、設計指導、產品開發和戰略實施。30年來,她始終專註於首飾領域,曾在義大利珠寶品牌Pomellato和Gianni Carità、施華洛世奇等公司擔任要職,從事營銷、設計、公關等工作。2010年1月,她創辦了奢侈品戰略諮詢工作室,專為中高端品牌提供服務。她精通設計指導、產品開發、戰略營銷和活動組織,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諮詢服務。此外,她也是一名自由撰稿人,為VO+、Il Tarì、Preziosa、Man in Town等雜誌供稿。




Associate Prof. Hector Navarro


副教授,馬德里理工大學時尚設計學院


Centro Superior de Dise?o de Moda de Madrid, 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Madrid. CSDMM-UPM




發言主題:


《時裝與博物館的結合:突破學術局限》


Fashion and Museography: The Diffusion from the Academic Field




廣義而言,策展是時裝產業的重要一環,負責將所有與產品相關的內容傳達給大眾。創作者和時裝產品在實際空間的交流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展示作品時必須提供與作品契合的背景,並避免使用單一方式展示服飾。




本文旨在探討時裝納入博物館展覽後引發的新論點,即時裝是否也可被看作是藝術品。為此,講者研究了相關策展作品,從初期如19世紀的首座服裝博物館,到Diana Vreeland、Harold Koda或Richard Martin、Valerie Steele等知名策展人引領潮流,在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短期服裝展覽。這一潮流也影響了西班牙,在本土開辦馬德里服裝博物館(Museo del Traje)和巴黎世家博物館(Museo Balenciaga)等永久性博物館。此外,其他知名藝術機構也舉辦過時裝展覽,一些博物館將藝術與時裝結合,如最近在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舉辦的「Sorolla and fashion」展覽中,藝術家Joaquin Sorolla的畫作與服裝共同展出,服裝亦被看作是藝術品。不過,即使時裝與博物館的結合已有近百年歷史,爭論依然存在。從這一點出發,此次會議將展示多件專業作品,並分享馬德里理工大學附屬學院馬德里高等時尚設計中心對策展和管理重要性的看法。




嘉賓介紹:


Héctor Navarro,生於1986年,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學優等榮譽博士,著有論文「Symbiosis and borders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ontemporary urban spaces」(建築與當代城市空間的共生和界限)。「建築、設計、時尚與社會」研究部門成員,馬德里理工大學附屬學院馬德里高等時尚設計中心教授,與建築理論家Manuel Blanco共事八年,合作策劃、設計展覽和裝置。現為獨立建築師,致力於個人創作(西班牙桑坦德Plaza Tetuán)和研究項目。


Nova Shoes  Hadid Zaha




全球合作與支持夥伴:




相關展覽


三世之界


第四屆TP國際當代首飾雙年展


展期


2018年10月19日 - 2019年01月06日




掃描下方二維碼購買


第四屆TP國際當代首飾雙年展門票


首次購買請根據跳轉提示先進行註冊




?????♂?????


活動諮詢、加入昊設計中心活動群




入群密碼:TP首飾雙年展


????




關於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已經躋身世界著名設計學院行列。 曾連續3次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全球最佳設計學院之一,國際著名設計雜誌《FRAME》「全球設計碩士教育30佳」。 2017年中國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評定同濟大學為「雙一流」建設高校,設計與藝術學科(Art & Design)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2018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藝術與設計」學科上升至第18位,成為亞洲唯一入選前20高等院校。當代首飾與新文化中心(NoCC),是一個以當代設計,藝術,時尚,文化為切入,以首飾與時尚相關設計藝術的實踐與研究、文化策劃與管理為主線,致力於成為「設計創新領袖」的國際/國內高層次教研與合作發展平台。




當代首飾與新文化中心




當代首飾與新文化中心隸屬於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是基於上海市文教結合項目「高校+博物館+社區建設」創新合作模式下的一次新嘗試。2017年6月中心正式成立,由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孫捷教授領銜。作為國內目前唯一的當代首飾領域的國際智囊機構,以當代首飾與時尚設計為主題,從文化、教育和研究三個方面對首飾學科進行擴展;同時,中心致力於成為一個高層次、多功能的 「設計創新領袖」 (Creative Leadership) 的國際/國內合作發展平台。中心以當代設計文化和產業為背景,以首飾與相關產品的設計實踐與研究、文化策劃與管理為主線,以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首飾與配飾實驗室(JALAB) 」和「首飾與玻璃實驗室」為實踐基地,開展各類設計創新活動。迄今為止,已經舉辦超過35場當代首飾及設計講座、5場藝術家工作坊、2個國際性展覽、1個跨界藝術家駐地項目及成果展覽,並且開設了短期和進階的玻璃製作課程,活動面向公眾開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ssBook設計食堂 的精彩文章:

30萬直播觀看、6大嘉賓觀點碰撞、10數組設計團隊加盟,共同啟動美好新華!

TAG:AssBook設計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