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日本設計60年:從廢墟中走來的設計

日本設計60年:從廢墟中走來的設計


在設計師心中,日本最棒的不是風光或美食,而是設計本身。





今天,我們就從一個嶄新的角度,讓你在

五分鐘

內了解二戰後快速發展的「日本設計」。這些內容主要來自日本設計師內田繁的遺作

《日本設計六十年:1950-2010》











你知道:

日本如何從山寨大國變身設計大國?


我們都以為無印良品=性冷淡,這其實是個誤會?


中國只有一個「黃海」,為什麼日本卻有N個「原研哉」?


日本為什麼那麼多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01.


日本如何從山寨大國


變身設計大國?


 


緣起1951年,這一年也是日本工業設計元年。


 


1951年設計大師雷蒙德·羅維(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設計師,設計了可口可樂瓶)訪日,1953年在日本翻譯出版的《從口紅到機車》一書中介紹的都是他的作品,書中闡述了人類生活的所有場景中都不能缺少設計。




▽雷蒙德·羅維為可口可樂設計的汽水瓶




在這之前,不少日本製造企業已經誕生,比如本田(1946年)、索尼(1946年)。1951年「

經營之神

」松下幸之助前往美國考察,對美國先進的電子學應用震驚無比,回國後成立了日本最早的企業內部的設計部門。他當時就預言:「未來將是一個設計的時代。」


 


受到松下公司的啟發,豐田、日立、三菱也緊接著在公司內部成立了設計科室。技術革新、品質管理再加上工業設計,三位一體的製造商體質因此得以確立。


 


因為當時市場上並不都是這樣的優秀產品,《生活手帖》雜誌從1954年左右開始,發布《日用品檢驗報告》,積極對各類日用品做出評價,粗製濫造的產品沒有了生存空間,之後就逐漸從市場上消失了。


 


1955年建立的

「每日工業設計獎(現更名為每日設計獎)

」,一直到今天都作為代表日本的設計獎項,是幫助日本設計成長的其中一支力量。




後來進入20世紀60年代,日本誕生了

新的三大件「3C」——汽車(car)、空調(air conditioner)、彩色電視(colour tv set )

。日本企業直接採用了美國所思考的生活方式,並按照這種思考製造了願景中的產品。日本的產品以優質的技術和便宜的價格大量出口,產品品質得到了世界各國的信任,而出口的大好形勢也為日本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索尼發售隨身聽是在1979年。

據說蘋果公司的創始人斯蒂芬·喬布斯也曾對問世當初的隨身聽讚不絕口。第一代隨身聽是裝在皮帶上並伸出來一個小型頭戴式耳機的形式,這是追求小型化與輕量化最終得出的主意。




劃時代的新產品開發對企業發展的貢獻,被越來越重視。




▽索尼發售隨身聽








02.


我們都以為無印良品=性冷淡,


這其實是個誤會?




要說當下

最受歡迎

中國年輕人的日本產品,當然少不了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最初是所有人

堤清二

田中一光

一起想出的主意。




大碗級藝術總監田中一光在指導整個平面設計行業的位置上,留下了眾多的業績,他的活動從各種角度擴大了平面設計的可能性。從西武百貨店到無印良品的企業策略構建,到對畫廊的趨勢產生影響,另外還有培育企業文化的策略,所囊括的領域數不勝數。




無印良品

最初只是在西友或全家便利店的一角開店

,從食品入手,在短期內就擴展到了服裝和日用品,後來是以收納為中心的家用品到傢具,甚至到咖啡廳。本來是實現了需求方與供給方的一致,但在經濟不景氣的90年代,卻形成了「有原因的廉價商品」的印象,因此反而不斷擴大了銷售額。




隨著品類的增加,年輕人對無印良品的依賴度越來越高,說得誇大點,就是不需要年輕人自己的審美了。本來無印良品的目標,是希望有足夠眼光的人才來挑選他們的產品。屋子裡所有的東西都是無印良品的,看上去反而極其不自然。




特別是在2002年田中一光去世以後,最初的眼光與判斷能力變得模糊。如果需要購買沒有品牌的或是簡約風格的商品,有很多更便宜的商店。而無印良品本來就沒有明確的對手品牌,但不斷擴大品類,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價格戰。是原研哉和深澤直人等人盡全力地建議和支持才挽救了無印良品地危機,讓無印良品重回初心。




日本文化中的簡樸與無印良品的意圖不一定完全相通,排除了裝飾性並不意味著是日本風。至少田中一光並沒有把排除裝飾作為創立無印良品的主要支柱。人和物品之間的關係並不那麼簡單。並不是所有可以隨時更換同款新品的東西構成了我們的生活,

設計出在人們心中留下印記的產品

才是日本工業最根本的出發點。






03.


中國只有一個「黃海」,


為什麼日本卻有N個「原研哉」?


 


平面設計師黃海,最近因為台灣金馬獎的一組海報走紅。他還為電影《影》《一代宗師》《黃金時代》設計了海報,連宮崎駿首次在中國公映的電影《龍貓》也選擇由他設計海報,怪不得有人評價他「設計天才,把中國電影海報拉升至世界水平!」




但說起日本平面設計,大家會想起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大師原研哉(1958年生),但

龜倉雄策(1915-1997年)

更該被記住。




他是二戰後成長起來的第一代日本平面設計師,被看做日本現代平面設計之父。1935年在包豪斯式的新建築工藝學院學習;1955年參加了高島屋百貨舉辦的「Graphic55展」,以一張尼康廣告海報參展;1958年創作了大型宣傳廣告畫「原子能與和平」;1963年創作了 「東京奧林匹克」 會徽和海報。從此,他成為日本政府和主要企業的知名設計師。




▽龜倉雄策和1964年東京奧運會會徽





1964年東京奧運會籌備期,主辦方通過指名競標方式採用了龜倉雄策製作的標識。這是在一個大大的圓太陽下方配上了奧運標誌的五環以及「TOKYO1964」文字的設計,白底與圓太陽的紅色以及金色字體的搭配,對普通人來說也是非常容易記憶的圖形。




龜倉雄策的海報作品中帶有極強的現代性,但又不失日本傳統美學的象徵性與簡潔性。日本特有的家徽符號在海報中的大量運用成為特色,另外受浮世繪影響,多以紅、黑、白和金色為主要顏色。




▽龜倉雄策設計了1970年大阪

世博會標誌





2015年,面對佐野研二郎設計的新奧運會徽涉嫌剽竊的指責,主辦方正在猶豫是否繼續使用。 大家紛紛表示希望1964年東京奧運會徽能夠重出江湖,甚至有人說:使用之前的會徽就好。




另外一位設計師桑澤洋子1932年在女子美術大學畢業後,又考進了新建築工藝學院,1954年成立了

桑澤設計研究所

,包豪斯創始人格羅皮烏斯訪問了研究所,稱讚這裡是「日本的包豪斯」。這裡曾雲集了支持桑澤洋子的當代一流藝術家,以勝見勝為首,還有佐藤忠良、清家清、石元泰博、原弘、龜倉雄策等人。在此受到藝術熏陶的大多數學生後來都獨立出去了,並在設計行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04.


日本為什麼那麼多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日本除了誕生了許多產品設計大師,還有一大批出色的建築師。




普利茲克建築獎被看做建築界的奧斯卡,從第一屆(1979年)開始,日本建築師總計有7位獲得這項大獎,包括丹下健三(1987年)、槇文彥(1993年)、安藤忠雄(1995年)、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2010年)、伊東豐雄(2013年)、坂茂(2014)。




丹下健三是日本也是亞洲第一位獲獎者,職業生涯代表作就是國立屋內綜合競技場(現為國立代代木競技場)。

吊起大屋頂的兩根繩子拉向左右兩側,觀眾席的拱形屋頂形成了自然重力造就的形狀。雖然它從建成到今天已經歷了55年的光陰,但光輝依然燦爛。




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給城市的建築以及設計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行政區劃需要完善,於是隨著高速路網的建設,舊的建築不斷拆毀,新的建築不斷地蓋了起來,為建築師提供了大量實踐機會。




▽國立代代木競技場







我們對日本設計的種種好奇,


通過日本設計師內田繁的遺作


《日本設計六十年:1950-2010》


都能直接或間接找到答案。


這本書提出了他對整個日本設計的洞察:


它不只是一本簡單的設計史,


更解釋了「設計是什麼」。





《日本設計六十年:1950-2010》


現在已經上架設計食堂線上書店


 售價96RMB 

 


點擊小程序可輕鬆購買。



除特別註明外,圖片來自網路。


主要文字部分來源《日本設計六十年:1950-2010》,著者:內田繁,譯者:張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ssBook設計食堂 的精彩文章:

離開扎哈後單飛,他成為世界上最「騷」的異形殼體建築師!
梯田之家:明明不是故鄉,卻讓你想回來

TAG:AssBook設計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