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聽到李白杜甫好到蓋一床被子 張國立的表情亮了…

聽到李白杜甫好到蓋一床被子 張國立的表情亮了…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第一季猶在眼前,第二季接棒而來。

昨晚(9日),萬眾期待的《國家寶藏》第二季回歸,以故宮博物館為首的九大博物館集結完畢,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老師也重出江湖,帶領第一組國寶守護人王菲、翟天臨、黎明,向觀眾介紹新一屆「國家寶藏」。

有著第一季高分9.0、穩坐2017年最受觀眾喜愛的綜藝節目第一位的超高評價,《國家寶藏》第二季未播即火。

昨晚剛剛釋出的首集,介紹了來自故宮博物院的三個「國寶」,光是騰訊視頻就已經獲得了近2900萬的播放量,還有多條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不過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其中首當其衝的竟是「張國立驚到吃手」的話題。

內地男演員翟天臨,在介紹目前唯一存在的李白書法真跡《上陽台帖》時,闡述李白生平時,說起了其與杜甫的友誼之深,杜甫還寫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詩句。

意思是說,白天兩個人手拉手互訴衷腸,晚上則是好到能蓋一床被子。

聽到這句話後,張國立老師的表情很有意思了:一臉「嬌羞」,還少女心似的捂上了嘴,眼裡滿含笑意。

「他們倆這到底是什麼關係,你讓我腦洞大開。」一番調侃的話更是惹得全場爆笑,這麼「會玩」的國立老師戳中了許多網友的萌點。

玩笑一番,節目內容再度回到《上陽台帖》上。

李白在744年,與杜甫、高適同游王屋山陽台觀,並尋訪司馬承禎。

724年,李白出蜀游三峽,至江陵遇道士司馬承禎,得到司馬承禎讚賞,兩人也因此結為好友。

看到這裡,許多網友又想起了前陣子在網路上爆火,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魔性解讀古詩時,講到的李白與杜甫、高適三人「找仙人、采仙草、煉仙丹」的故事,又是一陣忍俊不禁。

戴建業教授提到,「李白與杜甫從夏天採到秋天,從洛陽一直走到河北。在河北遇到大詩人高適,兩人同行變成三人同行,一起『找仙人、采仙草、煉仙丹』。」

不過這回他們找的不是「仙人」,而是司馬承禎。

待到達陽台觀後,李白方知他已經仙逝。不見其人,惟睹其畫,故有感而書《上陽台帖》。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台書,太白。」

短短25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聳峻拔之勢和源遠流長之水,亦通過讚頌司馬承禎的作品,抒發了李白對其的仰慕之情。

在話劇舞台上飾演了近30年「李白」形象的著名男演員濮存昕,在節目中吟唱了一曲家父教授的《朝辭白帝》。

他稱自己在塑造形象的同時,感受到了李白的獨立品格與自由精神,放蕩不羈只為掙脫束縛,不知不覺間自己也被影響,「李白也在塑造所有人。」

與翟天臨兩人一起朗誦的《如果沒有李白》,不光是感嘆我們的歷史中有一個李白,更是每個人的心中有一個李白,幸甚至哉。

當晚節目中,令許多網友深受震動的,是由王菲擔任國寶守護人的「樣式雷燙樣」。

「樣式雷燙樣」是一種傳統建築模型,是樣式雷家族設計的皇家建築,在施工之前製作的建築模型,供皇帝御覽。

樣式雷家族前後共八代,作為「樣子匠」供職皇家建築設計專門機構「樣式房」,並長期擔當「掌案」(即首席建築設計師)統領設計事務,被世人尊稱為"樣式雷"。

圓明園、故宮、北海、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這些耳熟能詳的建築燙樣都是出自樣式雷家族之手。

有些建築因為戰爭損毀或年久失修,早已不復存在,但有幸於這些留存的燙樣,時隔幾百年,我們得以窺得些許它們當年的風采。

頤和園戲樓樣式雷燙樣

在樣式雷家族的妙手之中,平面的設計圖通過紙、秸稈、木頭等最簡單的材料組合變成立體微縮景觀,這就是按照比例製作、精細無比的「燙樣」。

這些燙樣皆可層層拆卸,打開屋頂,可以看到內部梁架結構,彩畫式樣,以及尺寸標籤。

故宮收藏的81件燙樣由於在當時主要是為呈給皇帝審閱而製作,因而形象逼真,數據準確,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更是了解清代建築和設計程序的重要資料。

目前中國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都打上了「樣式雷」的烙印。

王菲「穿越百年」,以民國《大公報》記者的視角,通過一個半虛構的故事闡述了樣式雷建築的前世。

民國年間,無數西洋建築拔地而起,而傳統木質建築逐漸沒落,卯榫相扣、雕樑畫棟是否註定將成昨日黃花?

當時的中國傳統建築,在世界舞台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古建築其中的精巧,妄稱中國建築都是靠工匠的經驗修建而成。

1931年,以中國古建築學家、營造學社創始人朱啟鈐為首,舉辦了一場「圓明園文獻遺物展覽」,與林徽因兩人誓將中國傳統建築的奧秘展示給世人,令其發揚光大。

本想與日本人伊東先生合作的朱啟鈐,卻未料伊東是想將中國古建築的技術與文化佔為己有。

嚴詞拒絕後,萬般無奈的兩人決定在中國建築學上走出第一步,召集梁思成、劉敦楨、楊廷寶、趙深、李四光、李濟共建營造學社,從事古代建築實例的調查、研究和測繪,以及文獻資料搜集、整理和研究。

一年後,營造學社走遍中國22個省,對兩千餘古建築進行科學調研,實現了由中國人自己親自寫中國建築學的夙願,為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而要說起真正讓「樣式雷燙樣」走向世界的人,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其亨,以及他的團隊,是名副其實的先驅者。

80年代初至今,王其亨研究整理上萬件樣式雷圖檔,將燙樣變成可讀的文獻資料,帶領團隊完成近百次測繪,指導繪製了一萬餘張測繪圖紙。

2007年,通過王其亨團隊的努力,更讓「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說起中國傳統建築因為歷史過於悠久,缺乏詳細的數據及研究內容,而在世界舞台上沒有話語權,彷彿得了「失語症」,王教授就是一肚子氣。

「自毀家門!故宮太和殿誰設計的?沒人知道,我真的咽不下這口氣。」在全世界的建築學教育中,從來沒人提及中國古建築的設計理念和建設方法。

權威建築書籍《比較建築史》中,有一張名為「建築之樹」的插圖,簡述了人類的建築文明的發展史,而這張圖曾經讓中國建築學前輩忍無可忍。

因為有著極高建築設計藝術的中國,竟然排名比印度還要低。

中國古代建築的起源很早,從漢朝初期就已有圖樣,到隋朝就開始使用1%比例尺的圖樣,但是史料卻十分缺乏,當時世界範圍就認為中國對建築學毫無貢獻。

氣不過的王教授帶著團隊一頭扎了進去,一研究就是40年,只為證明中國古代建築是一塊被蒙了灰的瑰寶。

到目前的發現為止,樣式雷圖檔很可能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僅有的檔案記載,可以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設計水平,也填補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的空白。

比如樣式雷家族在勘察完地形後,使用「平格法」在一張畫滿方格的紙上,精準描繪出三維立體地形。

將當時這張圖紙上的坐標輸入電腦後,可以直接得出建築的立體圖。

上世紀五十年代才出現的DEM數字地面高程模型,核心原理與「平格法」完全一致,可我們老祖宗已經不靠機器,「手動」運用了兩千多年了。

40年埋頭苦幹終獲偉績,王教授感慨:我們要把中國古建築的尊嚴找回來,重建我們自己的建築學,才能夠培養新時代的大國工匠啊!

一番話說得場下觀眾無一不紅了眼眶。

最後一件被介紹的是黎明守護的金甌永固杯,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舉行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這在即將來臨的元旦佳節中也包含了美好的寓意。

而更讓觀眾興奮的莫過於,這件展品將會在2019年故宮「紫荊城裡過大年」展中重點呈現。

皇上在故宮過元旦的實景還原,著實令人期待。

看完節目意猶未盡,很多觀眾發現這回節目還有新玩法。

這一季中的所有「國寶」都已經成為了微博上的一名大V,在節目後將會更新動態,與觀眾互動。

第一期介紹的「樣式雷燙樣」昨晚就更新了一則消息,還附帶了影像介紹的網頁鏈接。

打開鏈接,不僅可以閱讀文字介紹,更可以旋轉、放大「模型」,看盡「國寶」的細節之處。

不忘「讓國寶活起來」的初心,延續經典,更加創新突破,《國家寶藏》還真將國立老師的那句開場白演繹得淋漓盡致: 「我們有多年輕?上下五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美海軍:必須擴軍 不能削減355艦
除了引渡第一案,國家監委今年還有一項「首創」成效頗大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