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我開槍把兒子打死了」:家庭悲劇究竟怎樣避免,一個公式告訴你

「我開槍把兒子打死了」:家庭悲劇究竟怎樣避免,一個公式告訴你







每日

8

點,文化早餐

   

?

 

點擊 

 

拾文化 

 

關注 

置頂公眾號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摶物館





來源|國館


id:guoguan5000




只說現象,不作評論。




去年9月,四川古藺縣,一對父子拔槍相向,兒子中槍身亡。而這場悲劇的起因,只是一句髒話。

 


當時,兩人在吃飯聊天,老劉叫小劉平時說話要注意點,不要說髒話,小劉沒說什麼。飯後,小劉逗孩子時說了一句髒話,在外面的老劉聽到後,指責兒子說髒話。


 


小劉回了一句:「我談娃兒,關你球事!」


 

老劉一聽,氣了。父子二人就開始對罵起來,罵得越來越凶。後來,父子兩人各自回房間拿傢伙干架。小劉拿出自製的火藥槍,朝爸爸的房間打了一槍,沒打中。


 


老劉又驚又氣,也回房間拿火藥槍,剛出房門就撞見兒子。老劉拿起槍朝小劉打去,兒子應聲倒地身亡。


 


老劉後悔不已。前幾天,老劉被判故意殺人罪,處以無期徒刑。父子陰陽相隔,父親只能在牢房中懷念兒子,抱憾終身。







01


我們的衝突


/需要用「非暴力溝通」解決/




這場悲劇的緣由,根本原因在於,父子兩人沒有進行很好地溝通。


 

泰國也有一個相似的案例。父親讓兒子看店,結果兒子只顧著玩手機,完全不理他。性情暴躁的父親大為火光,說兒子「你怎麼不去死」。然後拿起槍上了膛,拍到兒子面前:「有種你就殺了自己!」


 


「砰」的一聲,兒子真的自殺了。







有太多的人,只學會了「說話」,沒有學會「溝通」。當和別人遇到衝突,人們就只會吵架,用語言暴力甚至行為暴力解決,輕者影響了兩人的親密關係,重者還會釀成悲劇。


 


要和你意見衝突的人溝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需要學習的。臨床心理學博士盧森堡寫的一本書《非暴力溝通》里,就提到「非暴力溝通」這一方式。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愛的語言,它可以使衝突雙方的溝通更加和睦,不必壓抑,也不必動怒,就能輕鬆解決問題。學會了它,我們會發現,生活上很多衝突中的溝通難題,都可以用非暴力溝通的話術技巧來拆解:


 


◎ 我是媳婦,婆婆總是刁難我,老公又不懂幫腔,怎麼辦?


 


◎ 我是妻子,丈夫喜歡外出應酬,我說少去一點他不聽,怎麼辦?


 


◎ 我是爸爸,兒子很叛逆,說道理不聽,打罵他更反骨,怎麼辦?


 


◎ 我和男友同住,我喜歡早睡,他老是晚上打遊戲很吵,說他又會吵架,怎麼辦?


 


解決這種種的衝突,你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公式:


 


只說現象不作評論 + 表達感受 + 表達需求。







02


解決衝突的方式一:


/只說現象,不作評論/




玲玲和阿建是同住的一對情侶。玲玲喜歡早睡,阿健是個夜貓子,晚上難免會吵到玲玲,為此兩人總是鬧得不愉快。


 


玲玲心想,你晚睡不過就是打遊戲,也不是為了工作這些正經事,影響我睡覺還不改。於是說阿健:


 


「你晚上不睡覺,天天就在打遊戲,就是貪玩。明知道我早睡還吵我,一點都不懂得尊重人。」


 


阿健心想,我玩遊戲是因為上班太累要放鬆,更何況有好幾次晚睡是為了改公司方案,並不是每晚都在玩。而玲玲早上起來總是吵到我,我都忍了,現在連我睡覺時間都要管。於是說玲玲:


 


「你自己嬌生慣養吵不得,還總是管我這樣那樣,現在又來干涉我的睡覺時間,太霸道了。」


 


玲玲原本覺得自己理直氣壯,沒想到阿健不但不聽,還惡人先告狀,扭曲事實冤枉她。兩人越吵越厲害,從一個生活作息問題,上升到人品道德問題。


 


我們來看看,兩人一溝通就吵架的問題出在哪裡?在對話里,關於晚睡這件事,玲玲認為阿健「貪玩」、「不懂尊重」;阿健也形容玲玲「嬌生慣養」、「霸道」。







「非暴力溝通」認為,將觀察到的現象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於聽到批評,急著反駁我們。


 


而只要人們認為自己受到了指責,他們就很難體會別人的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那些明顯的評價性詞語,對話里還有「天天……」、「總是……」這些表達全盤否定的詞語,同樣會引起聽者的抵觸。


 


「你昨晚凌晨2點還在打遊戲,吵到我睡不好」,這是只說現象。


 


「你天天晚上老是打遊戲,吵到我睡不好,一點都不尊重人。」 這是作出評論。


 


前一種說法只擺出事實,能讓人聽得進去,有助於對方做出改變。而後一種說法,只會讓人把注意力放在評論上,急著反擊「我沒有天天打遊戲」,「我沒有不尊重人」,讓衝突更加升級。


 


所以解決衝突,「只說現象,不作評論」 ,才是非暴力溝通的正確方式。







03


解決衝突的方式二:


/表達感受/




一位爸爸發現自己只有15歲的兒子,偷偷借了別人的摩托車,還載著鄰居家的弟弟騎了出去。他大為火光,責問兒子:「我聽說你開摩托車出去了?」


 


兒子趕緊否認:「沒有。」爸爸提高了嗓門:「不要說謊!」兒子還是一臉倔強:「又沒出事,大驚小怪幹什麼。反正只要我做你不喜歡的事,你就凶得很。」


 


爸爸意識到這樣問下去解決不了問題,他冷靜下來,換了角度:


 


「我先說說我的感受吧,你開車出去,我怕極了,因為你的安全對我來說特別重要。你知道隔壁的叔叔怎麼懲罰弟弟嗎?3個月都不准他出門。」


 


兒子喊到:「這太不公平了!」爸爸說:「他因為犯了錯受罰,所以你很難過嗎?」


 


兒子:「不,這不是他的錯,是我叫他上車的。」


 


爸爸:「所以他是因為聽了你的建議,才受到懲罰,你覺得心裡不安?」兒子:「是的。」


 


爸爸:「我真的希望你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產生的後果。」兒子:「我當時沒想會有什麼後果,我其實並不想拖累弟弟。」


 


爸爸:「那,你以後做事會先考慮後果嗎?」兒子想了想:「我會的……其實,我也知道安全很重要。」







「非暴力溝通」認為,表達感受,尤其是示弱的感受,有助於解決衝突。


 


事例中,爸爸如果一味強調自己很生氣,小孩子開車出去很危險,兒子會聽得進去嗎?而當爸爸改變角度,先示弱表示自己的擔心,然後引導孩子也說出心裡的感受,兩人的衝突才得以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想法」並不是「感受」。


 


兒子那句「太不公平了」只是想法,「心裡不安」才是感受。而只有體會到自己的感受是「不安」的,兒子才會意識到行事要考慮後果,不然自己下次依然會有「不安」的感受。


 


也就是說,在溝通中體會和表達感受,不僅可以解決衝突,還有助於達到雙方想要達成的目的。







04


解決衝突的方式三:


/表達需求/




節目中插播廣告常常令觀眾很煩。但主持人馬東在節目里念廣告,卻往往引來觀眾的喝彩和掌聲,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馬東的招數很多,有時會見縫插針,有時會搞怪,而最絕的,就是坦白地告訴你,他要打廣告了:「哎呀沒辦法,下面又得念廣告了,念了我才有錢拿啊!」


 


觀眾聽了會心一笑,對廣告反而沒那麼討厭了。


 


像這樣把自己的需求點破,從而讓聽者更容易接受的招數,也可以用在解決衝突的溝通上。


 


有一位妻子對丈夫不滿,她明明跟丈夫說了,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應酬上。可說完沒幾天,丈夫又說明後兩晚都不回家吃飯,一點都不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她跟閨蜜抱怨這事,閨蜜說,你為什麼不直接說你想要什麼呢。這位妻子想了想,回家後跟丈夫說:「我想你每周至少有一晚回家陪我和孩子吃飯。」丈夫覺得這也很合理,立馬就答應了。


 


非暴力溝通認為,如果我們要求別人「不做什麼」,對方通常會感覺到困惑,甚至容易引起反感。而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做什麼」,他更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







不過有些時候,我們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但說了對方也不懂怎麼做,這有可能是我們說的需求太抽象了。需求要提得越具體越好,落實到可操作的層面上。


 


媳婦雯雯和婆婆住在一起,雖然彼此沒有惡意,但難免會有不少矛盾。每次老公都不會幫腔,氣得雯雯關起房門來罵他:「你好歹勸兩句啊。」


 


老公也很煩惱:「我怎麼勸啊,你們兩個都在氣頭上,要我夾在中間,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有一次,雯雯和婆婆又為了一件小事爭執起來,老公剛好在房間喊了一聲:「老婆,我的身份證放哪裡了?我急著要去銀行」,雯雯不得已停下嘴,走了過去。


 


也奇怪,說得激動時被老公叫走,回來後雯雯反而冷靜了下來,覺得自己剛才語氣有點沖。婆婆也似乎覺得自己干預過多,兩人沒再說什麼。


 


雯雯靈機一動,告訴老公:「下次如果我跟你媽吵架,你不用勸,隨便支開我們其中一個就好了。」


 


老公說:「這還不容易?我知道怎麼做,你放心吧。」


 


這個事例里,「要老公勸架」是一個模糊的需求,因為怎麼勸,他不知道,也不一定能勸好。罵老公無能也沒用,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更清晰的需求是叫他「支開我和婆婆」,他做得到,你的日子也更舒心。


 


非暴力溝通認為,一旦人們開始談論需要,而不是指責對方,我們就有可能找到辦法來滿足雙方的需求。而越清晰的需求,我們就越有可能得到滿意的回應。







05




只說現象不作評論 + 表達感受 + 表達需求,這個溝通的公式,你學會了嗎?


 


溝通非常奇妙,它可以激發對話雙方的衝突,但只要運用得當,也可以解決衝突甚至避免衝突。願你有話直說,願你能被耐心傾聽,願你所說能被對方悅納,願你在修鍊話術的過程中愈發可愛。







國館:用文化溫暖人心,讓好書滋養心靈,以好物點綴生活。每天8點,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內涵的好書,遇見精緻有品的美物。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點擊直達


那些年一起騙過我們的賣家,史上最坑爹的雙11購物指北



抖音abbily與海明威:他們不是女裝大佬,他們只是在尋找自己的性別



支持家暴、暴打小三:在中國,女人咒罵起女人來總是不遺餘力!







要不要  

  和  

分享到票圈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個城市的良心,就藏在它的下水道里
葫蘆島24名傷亡的孩子,提醒我們做好這7件事。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