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世紀北京出土一文物,有性別之分被砸成碎片,20年後完成配對

上世紀北京出土一文物,有性別之分被砸成碎片,20年後完成配對

各位讀者下午好!子淵近日給大家介紹了各地博物館所藏國寶,其中的瓷器珍品最能引發讀者興趣,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陳列於首都博物館瓷器展廳的元青花鳳首扁壺,儘管其殘損嚴重,經過重大修復方才在世人面前展出,但它仍具有極高地位,稱其為首博的「鎮館之寶」毫不為過。更令世人意外的是,這竟然還是件有性別之分的文物。

元大都城牆遺址

上世紀70年代,北京西城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元大都遺迹考古發掘,在一處元代窖藏中,考古隊員發現了這件珍貴的元青花壺,其高18.7cm,口徑4cm,全壺色彩鮮艷、清新雅緻。該青花壺以昂起鳳首為流,以捲起鳳尾作柄,鳳身繪於圓形壺體上部,鳳凰雙翅垂至壺體兩側,壺體下部則裝飾以盛開牡丹,整個壺體呈現出一種鳳鳥飛翔於牡丹叢中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該鳳首扁壺採用多種工藝製作而成,比如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則為雕鑲成型法,最後再由手藝精湛的老工匠整體雕琢。

碎瓷片

令人唏噓的是,這件青花壺出土時本來是完整的,結果被「破四舊」的軍宣隊用大鐵鎚砸成了48塊碎瓷片,最大的一塊長寬分別為13厘米、6厘米,最小的碎片邊長僅為2厘米左右,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考古隊的黃秀純和於傑用篩子將泥土篩了整整一天才找齊所有瓷片,好在鳳首與扁壺的主體紋飾部分還在,日後專家才得以對其進行修復。半年之後,這件國寶進入首都博物館館藏。

首都博物館外景

直到本世紀初,首博新館籌建之時,博物館特意邀請古陶瓷修復頂級專家蔣道銀先生對其進行二次修復,此次修復被業內稱作「展覽級」修復。歷經13個月的辛勤修復,蔣先生才在高科技手段的幫助下,使這件國寶得以重生。完整修復後,人們發現壺柄上方竟有一小環施釉不全,呈露胎狀分布,專家於是推測這件青花國寶正是在出窯時存在如此微小瑕疵,才沒有進入宮廷,反而流入民間。

元青花鳳首扁壺(北京出土)

有趣的是,在1998年盛夏,新疆伊犁霍城縣的一處農田中,回族農民馬忠在耕地勞作時不經意挖出了一隻青花壺。將其挖出後,馬忠隱隱間覺得這不是尋常之物,如果一直把它放在家裡,恐怕會有人打主意。最終馬忠主動將其上交伊犁文物部門,後收藏於當地博物館。

元青花鳳首扁壺(新疆出土)

進入博物館後,專家們驚訝地發現這竟然也是一件元代青花鳳首扁壺,與首都博物館所藏的那件青花壺,無論是從造型還是紋飾上來看都極為相似,似乎天生就是一對。唯一不同的是,兩件青花重器壺身所繪鳳凰尾部樣式不同,首都博物館所藏的為卷草紋,為鸞(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所藏的為鋸齒紋,為鳳(雄),即人們常說的一雄一雌。在相距3500公里的地方,竟然能夠出土如此般配的一對青花瓷器,實在是堪稱傳奇。2009年春,兩件青花國寶重器,重聚於首博舉辦的元代青花瓷文化特展上,人們紛紛為其美態所折服。

參考文獻:

《國寶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強佔琉球後曾要歸還,卻被李鴻章斷然拒絕,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堂堂大英帝國元首,為何那麼想當印度皇帝?實際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