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16年的今天,日本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去世,大腦留存至今

1916年的今天,日本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去世,大腦留存至今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一一)

【1916年12月9日】1916年的今天,日本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去世,大腦留存至今

1867年2月9日,夏目漱石出生於今東京新宿的一個小吏家庭。2歲過繼給別人家為養子,10歲回到親生父親家。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充滿興趣,立志要成為漢文作家。

15歲時,母親去世。而父親和哥哥對他非常冷漠,備受冷落的夏目漱石在19歲時離開家,在外住宿。這些遭遇對夏目漱石的心境及日後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1888年(21歲),夏目漱石考入東京第一高等中學。他與同學正岡子規,也就是後來的俳句運動的倡導者,結為摯友。他用漢文評論正岡子規的《七草集》詩文集,並以漢詩體作遊記《木屑集》。他第一使用「漱石」為筆名,源自中國代表隱士的典故「漱石枕流」。

1890年(23歲),夏目漱石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就讀,成績斐然。大學期間不時發表學術論文,從事俳句寫作。

1893年,大學畢業後,他進入東京高等師範任教。1896年,轉到九州島熊本市第五高等學校任英語教師,並在家人的安排下結了婚。這時期,他專註於俳句,寫作了不少文學評論文章,相當活躍,聲名鵲起。

1899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國留學,在倫敦大學學習三年。在這期間他獨自一人,生活不習慣,留學經費也不足,幾乎陷入幻滅之中,他神經衰弱加劇,唯有埋頭苦讀。

(夏目漱石,攝於1912年9月13日明治天皇國喪)

1902年,夏目漱石回國後在東京帝國大學講授英文,並開始文學創作。1905年,他在《子規》雜誌上,連載了兩回短篇小說《我是貓》。

小說以貓的視角來看世界,特別是對知識分子的生活,有辛辣的譏嘲,也有悲天憫人之言。全書風趣幽默,讓人忍俊不禁。一發表就在日本引起轟動,於是在編輯的鼓勵下,寫了第十一回,終於變成長篇巨著,也成為日本文學史上的一部名著。

1907年,他開始為《朝日新聞》寫連載小說,持續了10年之久,包括《虞美人草》、《三四郎》、《從此以後》、《心》等長篇,影響非常大。

1911年,夏目漱石拒絕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 1915年,久米正雄、芥川龍之介等人拜他為師。

1916年12月9日,因胃潰瘍,引發內出血去世,年僅49歲。夏目漱石死後,他的腦和胃捐贈給了東京帝國大學的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保存在東京大學。

夏目漱石出生在明治維新後舉國學習西方的大背景下,響應國家的號召引進西學,並曾親歷英國文學,受西方文學影響很深。

夏目漱石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對個人心理的描寫精確細微,開啟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他的作品大受歡迎,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

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1000日元的紙幣上(2004年改為日本醫學家野口英世)。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186篇作品,營員「一一」的第13篇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天馬行空燒腦題第33期:沒當過皇帝的「皇帝」
天馬行空燒腦題第34期:趣味地理之三國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