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的側面:對光緒曾十分疼愛,治國如同治家,晚年因何陷入反思

慈禧的側面:對光緒曾十分疼愛,治國如同治家,晚年因何陷入反思

撰文|趙立波

題記:誰也沒曾想到,女人慈禧會主宰大清王朝浮沉47年,宮牆粉黛的顏色塗抹了一張傾城傾國的臉,也賦予了她抓住關鍵機會登上歷史舞台。當慈禧從青春美麗的溫柔,在權力的加持下逐漸變成了陰森可怕的老太,其一生經歷跌宕起伏,傳奇色彩異常濃厚。經歷了喪父、喪子,不得已將外甥載湉抱上帝座,也曾母愛泛濫對其疼愛有加,為何在日後二人翻臉成仇,以至於臨死前對光緒痛下殺手。晚年的慈禧政權在經歷八國聯軍慘烈清洗後,在逃亡的路上也曾痛苦進行反思,甚至希望周遊列國學習經驗,以求振作,說明這個女人一生都在為這個帝國而努力,而臨終遺言竟是堅決防止女人再度干政,或許詮釋了她內心的遺憾和恐懼。她是女強人,雖然成功,卻並不幸福;她雖然執掌帝國47年,卻難以走出女人思維困境。

慈禧年輕時畫像

(一)、女人慈禧早年喪夫,中年喪子,也曾對光緒呵護有加。

慈禧本人對自己的人生過往作過較為真實的描述:「我自幼受苦,父母不愛我,而愛我妹。入宮後,宮人以我美,咸妬我,但皆為我所制」一個「皆」字表達了慈禧宮心計的從容與自得。然而女人年輕最害怕的噩夢隨即發生,年紀輕輕的她就馬上面臨喪夫之痛,成了寡婦。「咸豐末年,文宗卧病,外兵入城,燒圓明園,我避難熱河。時予年尚輕,文宗病危,皇子又小,東宮之侄,乃一壞人,謀奪大位,勢甚危及。予抱皇子至文宗前,問大事如何辦理,文宗不答。予復告以兒子在此,文宗始張目答曰:『自然是彼接位』。語畢即賓天矣。」《清史稿》

清文宗咸豐帝

緊接著慈禧又道出了頗耐人尋味的話:「予見大事已定,心始安。然彼時雖極悲痛,以為猶有穆宗(同治帝)可倚。熟意穆宗十九歲,遽又夭折。自此予境遇大變,希望皆絕」《清俾類鈔》所謂的希望皆絕,表明了慈禧已經不再對任何人寄予希望,以此可知慈禧當年既孤立又有定力和預判。不僅如此,從後宮鬥爭逐漸走入帝國最前台,以迅雷眼耳之勢,聯合小叔子恭親王,迅速清除位高權重的八大臣,顯示了她手腕強硬幹練,決斷迅速不磨磨唧唧的性格,由此將清朝這個國家以女人治家一般的思維統治了47年,將近代歷史塗抹上一道粉黛顏色。

從情感來講,女人慈禧是悲劇的,在經歷喪夫之後,她唯一的兒子同治十九歲時又因病去世,不管如何說,對於母親來講都是巨大的悲痛。在情感與理智上,慈禧的眼淚剛剛擦拭,就再次展示出關鍵時刻的決斷能力。讓她外甥載湉過繼給咸豐,以」兄終弟及「方式緩解了帝國最大的危機,同時也確保了其權力和地位。

6歲開始,在慈禧的親自安排下,小光緒就開始了讀書啟蒙,「皇帝尚在沖齡,養正之功,端宜講求。」對於再度成為帝師的翁同龢,當接到慈禧的任命後竟然「涕泣失聲」,此前他悉心教導的同治帝在19歲時就因病離世,除了天資聰明外,學業並不算太過突出,再次成為帝師,讓他多少感到意外和壓力,同時翁同龢認為慈禧「性極無恆,今日愛是人,翼日則恨之如毒。存心深,而衡人輒不得其當。」《翁同龢日記》這恰恰說出了女人慈禧的特質。

光緒畫像

三歲看到老,這個孩子雖然聰明,做事卻不見許多耐心,甚至很不聽話。翁同龢每天給小光緒的學習內容就是認字、聽講書、讀生書、背熟書。久了這個孩子便很不耐煩,有時乾脆閉口不讀,無論翁同龢如何勸,就是不予應答,甚至離開座位表示抗議。「嬉戲啼呼」,把翁同龢急的非常緊張,「如何如何」,「竭力斡旋」、「勉強對付」、「勉強遷就」、「無之如何」、「真惱人哉!」與其說翁同龢是他的帝師,不如說是他最早的「幼教」。在翁同龢悉心呵護下,小光緒逐漸長大起來。但是這個孩子膽子很小,哪怕聽到雷聲都會嚇得大哭,強勢一生的慈禧對於這個孩子如此膽小,難免感到失望,這絕非如同「康雍乾」三代帝王那樣的性格。

慈禧筆墨

失望歸失望,慈禧對這個親外甥還是盡心儘力的。後來她回憶說:「皇帝入承大統,本我親侄。從娘家算,又是我親妹妹之子,我豈有不愛憐之理!皇帝抱入宮時,才四歲,氣體不充實,臍間常流濕不幹,我每日親與塗拭,晝間常卧我寢榻上,看著天氣寒暖,親自為他加減衣衿,節其飲食。皇帝自在醇王府時即膽怯,怕聽到大聲特別是雷聲,每有打雷下雨,我都把他摟在懷裡,寸步不離。皇帝三五歲後,我每日親書方紙,教皇帝識字,口授讀《四書》、《詩經》,我愛憐惟恐不至……」《女人慈禧》

(二)、精緻女人,慈禧用權力將清代女人能夠獲得的物質享受發揮到了極致。

慈禧早年靠著美貌得以走入咸豐帝的情感視野,而「靠氣質」則讓她在後宮百花爭艷中佔得一席。她一直精力充沛,在她布局的精神世界裡,除了管理政治外,宮中的一切布置都要圍繞這個女主人開展,直到晚年她還樂此不疲「太后就是講精氣神兒,一天到晚那麼多的大事,全得由太后心裡過,每天還是那麼悠遊自在,騰出閑工夫,又講究吃,又講究穿,又講究修飾,又講究玩樂,總是精神飽滿,不帶一點疲倦的勁兒。」《宮女談往錄》

慈禧老年畫像

就現存的慈禧畫像和幾幅照片老年照外,慈禧年輕的形象只能按照清史稿的記載去想像。客觀而言,慈禧的眉毛、眼睛、鼻子都很好看,濃眉毛、大眼睛、高鼻樑,嘴巴卻並非櫻桃小口,而是一張不小的大嘴,臉型屬於「國」字臉,加上一股陰森的殺氣,讓她顯得有點「男相」。《喻大華咸豐皇帝》

除了外貌不錯外,慈禧的學識也十分全面,「對於中國古代的歷史和那些比較有名的稗史或傳奇等等,伊可說是的確有幾分研究,為尋常人所不及。」《慈禧后妃生活實錄》也就是說慈禧年輕時長得較為出眾,加之氣質舉止非常好,在咸豐這裡還是比較受到重視的,但是她完全不是咸豐早年最喜歡的女人。曾為慈禧繪畫過三幅畫像的美國女畫家卡爾,在《清宮見聞雜技》中形容慈禧「能為詩詞,出筆清新,非同凡響,又能為古文辭,得大宗氣派。」可以知道慈禧的軟實力還是比較過硬的。

咸豐登基不久,首先晉封皇子時嫁給他的鈕鈷祿氏為嬪,封號「貞」字,在后妃等級中居第五位。緊接著,同年五月,咸豐又破格封她為貞貴妃,一個月後又跳一級(中間還有妃一級);立16歲的她統馭六宮。而蘭貴人在咸豐四年才被晉陞為懿嬪,與她一起晉陞的還有麗嬪、婉嬪。到這時,慈禧還很普通,至少沒有一點苗頭能夠看出她日後的逆襲。

慈禧標準像

」少數幾個見過這位太后的人將她敘述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麗的高個子女性。她長著一雙鷹眼,有著明顯的韃靼人特徵。她態度高貴而傲慢,嗓音中帶有不可動搖的權威和絕對的威嚴。」《中國,長壽帝國》

慈禧雖然貴為大清最有地位的人,卻處處彰顯著女人的獨有愛好。他喜歡花草,除了在宮中大量引進珍奇花草外,甚至外出都要帶著這些東西。據曾國藩首席幕僚趙烈文記載,在他擔任易州知州時,趕上慈禧帶著同治去清西陵祭掃時,趙烈文這樣記載慈禧的排面兒,「西太后重耳目之玩,沿途各行宮均自攜花草、盆景、隨處安設,隨園花兒匠至八十名。」並且趙烈文還說:「如果按照過去制度拜謁陵寢如同喪禮,各行宮向無燈彩之設,今次特旨均用燈,每宮無慮白數十計。又舊時尖營帳房數架,前後騰倒而已,今次尖營二十餘處,各設玻璃房六間及蒙古包等,先期支塔以俟,聞此一事,即費金至十餘萬。」《能靜居日記》

外國畫師筆下的慈禧

(三)、慈禧的權力和能力到底如何?晚年為何想周遊列國,並多次陷入自責。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次日,慈禧攜光緒倉皇出逃,「兩宮自京啟蹕情形,所謂天子蒙塵,從古稀之慘,可痛已極。」《中國近百年史料彙編》後來慈禧向臣下回憶這段經歷說:「連日奔走,又不得飲食,既冷且餓。途中口渴,命太監取水,有井矣而無汲器,或井內存有人頭……昨夜我與皇帝僅得一板凳,相與貼背共坐,仰望達旦,曉間寒氣凜冽,森森如毛髮,殊不可耐。」《庚子西狩叢談》

此時的慈禧已是暮年滄桑的老人,這時她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失:「不料竟至於此,誠可愧痛。」由此也激發起這位老太晚年意欲改革新政的願望。這次晚年的恥辱,甚至開啟了她對西方各國的興趣,對此曾說:「吾國雖古,然無精美之建築如美國者。吾今老矣!不者,吾且周遊全球,一視各國風土。」《德齡清宮二年記》

雖然晚年的她似乎開啟了對世界的渴望想法,卻終究未能走動。女人慈禧的治國能力,如同紅樓夢裡的王熙鳳治家一般,雖井井有條,周密條理,卻終究不是大氣魄的政治家。儘管她多次說出「欲雪此恥,要在自強」,「惟中國之貧,一至於此,余心恨之。」、「中國當今自強,以力行政事。惟不知從何措手耳。殷望中國,得在世界列強之中,佔一優勝之位置。」《清宮二年記》然而如同拉家常的這些宏觀願望,最終卻未能實現。

曾國藩畫像

對於慈禧的能力和見識,早在同治六年時,曾國藩就與幕僚趙烈文深度交換了意見。曾國藩認為慈禧辦事還算「威斷」,但趙烈文卻並不認同說:「威斷在俄頃,蒙蔽在日後」。 直到曾國藩被任命為直隸總督,有機會第一次見到慈禧太后、同治帝、恭親王等,幾天之內四次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見。直隸總督之職位不僅使他能近距離觀察清王朝的「最高層」,曾國藩最終得出了「兩宮才地平常,見面無一要語,皇上沖默,亦無從測之。時局盡在軍機宮邸、文、寶數人,權過人主。恭邸極聰明,而晃蕩不能立足。《能靜居日記》」在說完甚可憂耳之後,他徹底相信了以女人慈禧為首的大清王朝不出五十年就要壽終正寢。

此外,在與臣下互動時,女人思維和做派也顯露無疑。慈禧要派出郭嵩燾出任駐外使節時,郭嵩燾面對壓力也曾表示推脫,以至於慈禧親自出面要求他赴任,並信誓旦旦地跟他說:「我原知汝平昔公忠國體,此事實無人任得。汝需為國家任此艱苦。……旁人說汝閑話,你不要管他。他們局外人,隨便瞎說,全不顧事理。……橫直皇上總知道你的心事。……總理衙門哪一個不挨罵?一進總理衙門,便招惹許多言語。」《郭嵩燾日記》

郭嵩燾畫像

當年慈禧苦勸郭嵩燾出洋,最後又將一切罪責推給郭嵩燾。正如慈禧後來委派曾紀澤接替郭嵩燾時倒是說出了真諦:「你替國家辦這等事,將來這些人必有罵你的時候,你卻要任勞任怨。」《出使英法俄國日記》

以此可見後世所觀的慈禧外在雖然凌厲端莊嚴肅,其本質上的愛好和性格依舊是女人,權力之內隱藏的刀光劍影的外在卻也百花爭艷,無比芳香。只不過是權力之外的豪奢鋪張的不一樣的女人,她死前留下的遺言竟是,「此後,女人不可干預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以為鑒!」,或許這句話詮釋了女人慈禧在命運安排下執掌帝國後的疲倦與無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波瀾 的精彩文章:

張英、張廷玉、張若藹,祖孫三代獲得大清官方和民間怎樣評價
乾隆的親情世界:兄弟和兒子想要活得好先要學會裝瘋賣傻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