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參加一場大戰,還勝利了,說: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會被瓜分

中國參加一場大戰,還勝利了,說: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會被瓜分

晚清歷史上,是一個備受西方列強欺凌的時代,從一二次鴉片戰爭開始,一直到八國聯軍入侵,清朝就一直處於一個被動挨打的局面,即使到了民國時期,情況也沒有發生多大的好轉。但比較有意思的是,在這一歷史時期,我們竟然成為了一個戰勝國。

事情還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說起。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這也是有人類文明以來的最大一場規模的戰爭,戰爭的浪潮席捲了小半個世界,而當時的中國,處於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當政的袁世凱比較圓滑,他看看無論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都不是好惹的主兒,因此乾脆宣布按兵不動。

袁世凱下台後,西方列強逼著北洋政府站隊,在一番權衡後,親近英法的段祺瑞決定站在協約國的一邊,幫助他們和同盟國作戰。當然,那個時候,中國參戰並沒有真正派出部隊,而是將大量勞工輸送到了前線,幫助英法等國家搞後勤運輸,不過這也是中國參戰的一種形式,也得到了英法等國家的認可。

而一戰的結果,是協約國戰勝同盟國,因此作為參戰國,中國就這樣成為了戰勝國。說是戰勝國,其實西方列強還是看不起北洋政府,因此在凡爾賽會議上,中國的許多權益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證,這和一個戰勝國的地位極不相稱。

對於當時的北洋政府來說,能夠成為戰勝國,不被西方列強進一步侵擾,就已經是一種勝利了,因為他們很清楚,倘若當初站錯了隊伍,成為了戰敗國,那麼結果會是另外一個例子,比如當時同盟國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例子。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於十三世紀,他們在消滅了東羅馬帝國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管轄範圍遍及歐亞非三個大洲,在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的時候,他們的國力達到了歷史的頂峰。令許多歐洲國家望而生畏。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參加了同盟國的一方,並且在四年戰爭後,成為了戰敗的一方。戰敗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成為了西方列強任意宰割的「肥肉」,他們早就看著奧斯曼不順眼了,這次趁著充分瓜分世界利益,開始對奧斯曼動了一次「大手術」。

最直接的結果是,1920年,也就是在凡爾賽會議之後,西方列強又逼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簽訂了一個《色佛爾條約》,根據這一條約,宣告了這一帝國的土崩瓦解,並從中分裂出來十幾個國家,如希臘、敘利亞、黎巴嫩、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馬其頓等等。

簡單地說,當初這一龐大帝國,約有四分之三的領土或被瓜分,或分裂出去,最後還是土耳其的「國父」凱末爾出面,才堪堪保住了現在土耳其的地理版圖,否則這個帝國還會在分裂下去。

所以應當慶幸的是,北洋政府沒有站錯隊伍,要不然結果也非常悲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日本一地方供奉三個中國人,一個是徐福,還有一個國人都不知道
此人去鄰國當國王,國家被滅,跑到此國,還把此國女皇發展成情人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