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媽媽,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嗎?」:過高的期待,是一種虐待

「媽媽,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嗎?」:過高的期待,是一種虐待


點擊上方↑

 「武志紅」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綜藝片《超能幼稚園》里有個叫朵朵的4歲小女孩,第一期才說幾句話就讓我心疼不已。




她說練琴時,如果爸爸覺得練得不熟,就會讓她再練一次。


第二遍還不熟?再練!


第三遍依然不熟?繼續練!


第四遍呢?不原諒!


       



      


說不原諒時,孩子眼裡全是絕望。大大的眼睛空洞洞的,讓人心疼。




朵朵的爸爸是大學教師,對朵朵的期待很高,可是這種高期待卻讓4歲的朵朵感到了壓力。



因為總被爸爸逼著練琴,練不好就「不原諒」,工作人員問朵朵「傷心嗎?」朵朵的回答卻是

「乏」


        




不是傷心,也不是煩,而是乏。



乏,也意味孩子倦了,沒有力量了,沒有攻擊性了,沒有活力了。




所以,父親讓自己怎樣,就怎樣吧。




她不去抗爭了,而是想著怎麼討好父母。



為了讓父母開心,朵朵每天都會乖乖練琴,她還會「假裝喜歡舞蹈」,只因為爸爸覺得「她最喜歡舞蹈」。


       



      


可是小小的她,其實還是很想逃離的吧。




有一期,朵朵畫了一幅畫,爸爸的解讀是:



朵朵的想法卻是:







她畫的其實就是她自己啊。




她想要掙脫這桎梏,但是她「乏」了,沒有力量了,她逃不掉了。




父母的期待正是那看似美好,卻擋住了去路的兩朵花啊。




適度的期待,確實是好的,它能帶給孩子一些方向感和確認感。




但是過高的期待,對孩子的成長卻只會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




就像朵朵,因為父母的期待過重,讓小小年紀的她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她向外伸展的生命力也被抑制住了。









當孩子缺了對外的攻擊性,就會將攻擊性轉而對內。




我高中的一位學霸同學,高三時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精神失了常。




他父親回學校替他請假時,無不遺憾:「都怪我,給他壓力太大了。看你們這樣多好啊。」




而他,從此再未回過學堂。




中國有句老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自己已經是龍是鳳了,又希望孩子是仙女。




我們的身邊,有太多太多這樣高期待的事情。




最常見的是,希望自家孩子像「別人家孩子」一樣成績好。




前陣子有一檔青少年心理表述的真人秀節目很火,據說號稱「中國版天台告白」。




有一期,一個小女孩和媽媽的對話,讓很多人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那個被別人家小孩重壓的、無能為力、委屈的自己。




女孩的媽媽特別熱衷於拿別人家的小孩來對比,並且極其擅長打擊她。







女生鼓足了勇氣,大聲地跟媽媽說:

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可是台下的媽媽依然沒有醒悟,她說:









我讓你學習別人,你可能沒有get到重點,我是讓你學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下台後,哭得稀里嘩啦,她的學霸閨蜜安慰她:




其實,在我們家,你也是別人家孩子啊!




「別人家孩子」就像一座大山,壓得這些孩子們喘不過氣。她們無奈,委屈,卻無法掙脫,就像被鮮花和愛心擋住了去路的朵朵。




藏在這座大山背後的,其實就是父母對孩子大大的期待。









面對這份期待,起初,孩子們也會不斷地往前奔跑。




因為,「我得第一,我超過了別人,我爸爸就會很高興,我媽媽會誇我」,當被誇獎時,孩子的自尊也會得到肯定。




但當這種讚賞只聚焦於期待,孩子就會覺得,我是不是只有達到父母的期待,父母才會愛我。




就像前文中的那個小女孩,她會開始懷疑:




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媽媽是不是只喜歡別人家孩子,是不是只有我變成了別人家孩子,媽媽才會愛我?




這時候,孩子的攻擊性已經轉而向內,他會變得非常緊張、焦慮,甚至生出無數的擔心。







黃玉玲老師曾講過一個令人震撼的案例,有個女孩晚上睡覺總是沒法放鬆,她老是覺得好像要隨時準備著起來複習。




因為這個孩子太想要考好,達成父母的期待了。




由於常年緊張,女孩的頸部後來甚至發生了一些器質性病變。




這種對內的攻擊導致的緊張、焦慮,在孩子的身上,會持續很多年,甚至到成年。




金領小A和老公收入都很不錯,可是她總是不停折騰,忙碌著。




她常常讓自己累得半死,可是卻不敢停下來。




短暫地休息都會讓她不自覺地自責——因為「過度期待的媽媽」已經內化到了她自己的潛意識裡。




只要她停下來,她身體里的那個媽媽就會冒出來,不停對她提要求,指責她。




如今,她已經很成功了,可是依然活在深深地焦慮和自責中。




這種緊張、焦慮和自責也讓她沒有辦法獲得真正的快樂和自由。












很多時候,期待太強,反而會抑制創造力。




我還記得自己剛學寫作不久,接到第一篇約稿時,緊張到連開頭都寫不出來。




不是我真的寫不了,而是我會不由自主擔心:




我寫出來的東西不好看怎麼辦?


別人不喜歡怎麼辦?


會不會辜負了別人的期望?




這種擔心又讓我更加沒法下筆。




緊接著,我的腦袋真的就一片空白,什麼創造力都沒有了。




當時,接到那篇約稿時,我被一個強大的期待給罩住了,非常擔心自己滿足不了這個期待。




我的內心被一種深深的羞恥感包裹,覺得自己不完美,而這種羞恥感又讓我無比焦慮。




我覺得壓力太大了。




我很想逃離這種焦慮,卻無處可逃,就像那個四歲的小女孩朵朵,前後左右都被擋住了去路。




我感覺自己快被內心的萬馬奔騰碾碎了。




我的力氣也全都用來應付這些感覺和衝突,根本沒辦法寫好約稿了。




電影《黑天鵝》里有一句台詞:




「Perfection is not just about control. It"s also about letting go. 」


「完美並不是都來源於控制,它也來自放手。」




只有放開自己對自己的過度期待,對結果的控制,才能體驗到了「真正完美」的狀態。












一個更加放鬆的孩子,更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一個更加放鬆的大人,也更容易將事情做出色。




而創造力要在一個被接納的環境里,才有可能發展得更好。




嚴苛的批評,嫌棄,過高的期待,會使孩子們陷入恐懼的黑暗裡,他們不會覺得自己很好,很值得被愛,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能創造什麼東西,即便有一些創造,也會認為那是不好的,不值得被欣賞的。




同樣,我們也需要看見自己,曾經我們是怎樣在高期待中長大,怎樣浸泡在焦慮的空間里,怎樣讓自己的創造力沉沒的。




而當我們活在高期待中,我們很容易失去與自己的連接,很容易迷失在期待的迷霧中。




但只要你願意覺察自己,願意成長,你的內在就會變得越來越有力量。




察覺和成長,我一直覺得任何時候,都不晚。




把攻擊性活成生命力、活出創造力,活出真實與邊界,活出親密與自在,這需要智慧。




為此,推薦

黃玉玲老師

主講的一門

專門解讀攻擊性的課程

《攻擊性32講:如何活出充滿力量的真實人生》。







這門課程經過

5個月打磨

,總共分為

五個版塊、全32講,價格99元




通過不斷地交流,不斷地自我覺察,我們才能體會到生命力真正的美。




當我們嘗試著與攻擊性連接對話時,內心即能喚起一股能量,填補一切關係里的缺憾,圓滿自己。




面對現實里的慘淡,我們需要被安撫,同時,也需要去創造。




創造,需要我們有勇氣,有策略。




開啟你的隱藏力量,活出一個有創造力、有生命力的自己,活出一個肆意暢快的自在人生。




長按二維碼,進入學習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課程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讓情緒流動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