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一個人一生要撒多少次謊?美國心理學家:每10分鐘3次

一個人一生要撒多少次謊?美國心理學家:每10分鐘3次

點擊上方↑ 

「武志紅」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誰在製造最大的謊言呢?


一對父母,因為孩子撒謊,


而把孩子活活打死,他們事後痛哭流涕地說,


他們太愛他了,所以特別恨他撒謊。


那麼,究竟誰的謊言更重?







人的主觀陳述是不可信的。




這是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在其名作《羅生門(寓意「地獄之門」)》中想表達的一個主題。




他成功了。




在國內最熱門的讀書網站豆瓣網上,我看了數以百計的評論和留言,99%的是灰暗的,對人性的醜陋充滿絕望。




看起來,《羅生門》所展示的謊言也的確可怕。



本來故事很簡單。




大盜遇上武士夫婦,先設計擒住武士,然後將妻子騙到武士面前,強暴了她,最後武士死去。




武士怎麼死的,這成了情節上最大的懸念。



但在影片中,這個真實的懸念相對於謊言所製造的懸念,差不多完全可以忽略了。




大盜說,他本來沒有動邪念,但一陣清風讓他看到女子的美貌,於是動了邪念。




本來他不想殺武士,但女子被強暴後,居然不僅答應跟他走,還要他殺掉武士,於是他和武士奮勇大戰二十多回合,最後將武士殺死。




然而,那女子卻乘機逃跑了。




大盜的陳述中,突出了

他的『

驍勇』



女子說,她被強暴後,大盜走了,她哭著抱住了丈夫,但卻發現,丈夫非常冷漠,看著她的眼神中充滿了蔑視、嘲弄和憤怒,比大盜更可怕,她拿著匕首撲上去讓丈夫殺他,但暈了過去,醒來後發現丈夫胸口上插著匕首死去了。




女子的陳述中,突出了她的『

無助』




死去的武士借女巫的口也在衙門上作做了陳述。




他說,大盜強暴妻子後,妻子求大盜殺死他,這個要求令大盜震驚,大盜轉而去殺妻子,但她逃跑了,大盜轉回來割開了武士身上的繩索,但因妻子的背叛,令他心冷至極,於是他自殺了。




武士的陳述中,突出了他作為受害者的『

痛』。




這是衙門上的陳述,但在破敗的羅生門邊,作為最早發現武士死亡現場的證人,樵夫說出了自己的陳述。




樵夫說,女子被強暴後,一直埋頭地下痛哭,而大盜求她跟自己走。




女子哭了很久後,突然跑去割開丈夫身上的繩索,又跑回來爬在原地痛哭。




大盜恍然大悟,認為女子是要他和武士決鬥。




但武士拒絕決鬥,因為她已是「妓女」,不值得。他還嘲諷妻子為什麼不自殺。




武士的說法刺激了大盜,他也失去了對女子的熱情,想轉身離開。




這時,一直只是痛哭的女子突然站起來,用尖利的語言狠狠地嘲諷兩個男人懦弱,終於激得兩個男人展開決鬥,但決鬥時沒有一點英勇的氣概,而是像兩個怕死鬼似的,非常可笑地糾纏了很多回合後,大盜幸運地將武士殺死。




樵夫的陳述直接駁倒了武士。




本來人們以為,死去的人不必說謊了,但樵夫作為目擊證人,說死人也會說謊。




但樵夫一樣也撒了謊。




原來,他偷走了現場的一把鑲著珍珠的匕首,為了掩飾這一點,他也撒了謊。




四個版本的陳述,能相信誰?




顯然,誰的都不可全相信。




所以,見證了審判過程的僧人說:

「如果不能信任別人,這個世界和地獄有什麼分別?」





 

 羅生門的海報






1


one

每人平均每十分鐘撒謊3次

liar






如果說,一旦有人撒謊,我們就不能信任這個人。




那麼,這個世界會徹底是一個地獄。




因為,謊言實在太普遍了,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的

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

做過一個實驗。




人們在日常交談時,他帶上隱蔽的攝像機錄下現場情景。




然後,實驗人員一邊觀看錄像帶,一邊計算人們在交談中說謊的次數。




統計結果令人吃驚:




人們平均每10分鐘就會說3個謊言。




美國新澤西州約翰遜醫學院的劉易斯博士的研究也顯示了這一點。




他要求被調查者反省自己每天撒謊的次數,而被調查者承認,他們平均每天最少撒謊次數是25次。




這個數字讓被調查者感到吃驚不已,但可以料定,他們真正說謊的時候比這個數字要高得多,畢竟這個調查的依據是被調查者的「主觀陳述」;




而關於「主觀陳述」有一個堪稱定理的說法——




「我們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主觀陳述」。




習慣上,我們認為孩子是真誠的天使。




但幼小的孩子,因為分不清幻想和事實的差距,常會把想像描述成事實。




美國一名幼師被她執教的孩子們集體描述成惡魔,說她對他們實施了難以想像的虐待和性騷擾,例如在男孩們的陽具上塗抹花生醬,然後她去吃。




大人們開始信以為真,但後來證明這全是孩子們的幻想。




這是不是比《羅生門》更可怕的謊言世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人們為什麼撒謊?




這個答案很簡單:




因為我說出真話,你不能接受,


所以我只好撒謊。





羅生門電影截圖




前兩天,一個媽媽對我說,她兒子總對她撒謊,讓她非常憤怒,她想盡辦法希望兒子說真話,但顯然兒子就是不肯說。




我問她:「兒子對你說了真話後,你能接受嗎?以前他說真話時,你有接受的能力嗎?」




她陷入了沉思,想了一會兒後說,的確,太多時候,當兒子說了真話後,她沒法接受,會對他大加訓斥。




她這樣做,兒子只好撒謊,因為這個媽媽沒有接受他說真話的能力。




既然經驗告訴他,

說真話多數時候帶來的是傷害,那麼幹嗎要自找麻煩。




謊言看起來有兩種:




自欺,即對自己撒謊;


欺人,即對別人撒謊。




但這兩種謊言其實是一回事。




自欺,即自己欺騙自己,這從邏輯上是不成立的,更準確的解釋是「內在的小孩」對「內在的父母」撒謊——

即內心的一部分「我」對另外一部分「我」撒謊。




所謂自欺其實也是一種內在人際關係的欺人。






2


one

你真有能力接受真相嗎?

truth






黑澤明的這部影片中,核心點在於女子,一方面是兩個男人對她的態度大有問題,另一方面是她自己對兩個男人的態度也很古怪。




大盜強暴女子時,黑澤明著意描繪了一個細節:




她的手一開始是掙扎的,但慢慢地放開了,最後還抱住了大盜的背,而另一隻手中的匕首也悄然落地。





羅生門電影截圖






這個細節顯示,這個女子從被強暴中得到了『快感




一些細心的觀眾關注到了這個細節,並在豆瓣網站上發表評論說,這個女子開始享受被強暴的歡娛了。




假設這個女子要和這些細心人對話,而這些細心人並沒有看到這個細節,那麼可以預料的是,這個女子勢必會對這些細心人撒謊,她會刻意隱瞞自己在被強暴中有快感的事實,而只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徹底的受害者。




這些細心人知道真相後,勢必會譴責這個女子撒謊。




然而,他們真有能力理解並接受這個女子的真相嗎?




在被強暴中得到一定的快感,這是一種有很大可能的事情。




不管一個女子意志上多麼不情願,當被強暴時,有或多或少的性興奮產生,這不是由這個女子的意志所能決定的。




強暴帶給女子的心理創傷,有相當一部分是,她們不能原諒自己,居然在這種時候會有快感產生,於是她們自己會譴責自己「賤」。




因為這種自我譴責,哪怕沒有別人知道她被強暴的事實,她也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




一些女子被強暴後淪為妓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原諒自己這時有快感產生,她們因而覺得

自己「壞透了」,於是乾脆繼續「壞」下去




給遭遇強暴的女子做心理治療,就勢必要面對這一點。




假若這個女子感覺到心理醫生不能接受她有快感產生的

事實

,那麼她一定會對心理醫生撒謊,這樣治療效果就不可能好。




但是,假若這個心理醫生深深地懂得這一點,讓這個女子感覺到,無論她說什麼,心理醫生都能包容她、理解她、接受她,那麼她會把她最為羞恥的這一點說出來,並學會自我接納,從而得到更徹底的治療。







黑澤明的多部影片都給我缺乏寬容的感覺,這不難理解,他生於日本的一個武士家庭,而武士道是一個極其苛刻的生命哲學,太過於強調人的自由意志。




然而,

人的自由意志很有限。




譬如,身體的快感就不是我們的自由意志所能左右的,我們遠不能做到在性關係想讓自己有快感就有快感,也不能做到想讓自己沒快感就沒快感。




假若懂得這一點,一個被強暴的女子就可以理解,她被強暴併產生一定的快感,這和她意志上

抗拒強暴並不矛盾,前者她不能左右,而後者她能左右。




《羅生門》中,女子撒了謊。




但假設她不撒謊,她百分百地坦誠,試問有誰能理解能接受?




估計她有快感這一點,影片中的所有人都不能接受。




被強暴時有快感這也就罷了,而在當時的大男子主義盛行的社會,僅僅女子被強暴這一點,只怕就沒有多少人能接受。




顯然武士不能接受,而當武士說妻子是「妓女」時,大盜也不能接受了。




既然大家都不能接受她的真相,她只好撒謊。




這也是我們社會女子被強暴後較少報案並訴諸法律的主要原因,因為她隱約知道,社會、家庭和朋友未必能接受她是一個受害者的事實,反而會用特殊的眼光看她,真正能夠將她當作一個受害者來看待的,並不是多數。









3


one

道德標準越苛刻,謊言越盛行

strict






武士撒謊也很容易理解。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倡導絕對的堅硬,但他先很是窩囊地被大盜算計了,接著妻子又在自己眼前被強暴,這兩件事徹底摧毀他的自信。




作為一個倡導武士道精神的武士,他要想繼續有顏面地生存下去,只好試著讓這件事對自己影響降到最低點。




為此,他會蔑視妻子,因他首先蔑視了自己;




他會希望妻子死去,因他希望自己死去。





羅生門電影截圖




假若沒有一個鋒利的、絕對化的武士道精神在他心中,他是否就可以比較寬容地對待妻子在自己眼前被強暴的事實,是否就可以抱慰她的脆弱,和她一起哭泣,一起面對這件事情。




再如樵夫,假若他拿走匕首這件事可以不被追究,他沒有阻止悲劇發生的軟弱不被苛求,那麼他就不必撒謊了。




一個社會的道德標準越鋒利、越苛刻,人們就容易撒謊。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追求清心寡欲,但這一時代反而出現了最出色的

黃色小說




因為那些一流的小說家,平時也裝得和正人君子一樣,四處撒謊,顯示自己多麼遵守道德標準,但一轉身便成了「最下流」的傢伙。




這是同一個道理。




誰在製造最大的謊言呢?




譬如,一對父母,因為孩子撒謊,而把孩子活活打死,他們事後痛哭流涕地說,他們太愛他了,所以特別恨他撒謊,而一個社會也似乎理解了這對父母的苦衷。




那麼,究竟誰的謊言更重?




顯然是父母,是社會,殺死了孩子,居然還可以說愛他,這是何等的恬不知恥。




回到《羅生門》上,當丈夫和強盜都不能接受一個受辱的女子時,他們才是謊言的製造者。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譴責一個人撒謊時,

我們要好好問問自己,假若對方說了實話,我們能否接受。




黑澤明的影片《亂》和《羅生門》一樣,其道德標準也是相當鋒利,結果導致了最可怕的惡——親人相殘——產生。




不過,《羅生門》中也不是全然沒有溫暖。




原來一直站在譴責者角度的樵夫,最後出現了自省,說:「我才是那個應該感到羞恥的人,我沒理解自己的靈魂。」




不僅如此,他還理解了那對未露面的父母遺棄嬰兒的苦衷,並抱起了被遺棄的嬰兒。




於是,心地單純的僧人說,感謝你,讓我恢復了對人類靈魂的信心。





羅生門電影截圖






4


one

謊言的對立面,是寬容

mercy






不僅如此,在我看來,那個一直露著猙獰面孔的乞丐也是可以諒解的,他是行了惡,剝了包著嬰兒的和服,但他並沒有再去剝這個嬰兒的內衣。




在當時的亂世中,一個一無所有的乞丐,他的生與死可能就寄托在一件和服上,這時別人沒有太大的資格去譴責他的良心。




他的那副猙獰面孔,可能和樵夫版本中的大盜一樣,之所以顯得那麼可怕,其實只是為了恐嚇人的,但他的內心,是惶恐至極,脆弱至極。





羅生門電影截圖






謊言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原諒、不理解。




並由此要麼以一個絕對的道德正確者自居,而對別人橫加自責,要麼是真的認為「為了生存,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




這句話,一個乞丐可以說,




但坐在辦公室的空調下,敲出這樣的字來,是需要好好自我反省一下,為什麼自己的內心如此殘忍。




謊言的另一面並非是真誠,而是寬容,寬容是能減少謊言的唯一道路。






 生命的根本需求 


 是渴望被看見 




作者簡介:武志紅,中國資深心理諮詢師,作家,著有暢銷書《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等,微博:@武志紅。






本文原創首發公眾號武志紅 (ID:wzhxlx)。一個專業的心理平台,提供心理諮詢、內容、課程、測評等服務。來這裡和我們一起,開啟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


長按下方二維碼


回復 

開飯

,送你今天份日

簽~





↓點擊

閱讀原文

,免費領6本心理學必讀書

為什麼那麼越努力,越焦慮 | 12月舞動治療、心靈塗鴉、親子小組招募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