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解決教師編製問題需要動態思維

解決教師編製問題需要動態思維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實施意見》,強調推動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製標準,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並實行同工同酬。

解決教師編製問題需要動態思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之後,各省份紛紛出台了頗多力度較大的文件,而且基本都是省委省政府發文,政治站位很高。各地也對長期以來困擾教育的瓶頸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更認真傾聽基層學校和群眾的呼聲,把脈也很准。比如教師編製問題,不僅是安徽一省的老大難問題,也是全國多數省份都普遍面臨的共性問題。

筆者近期參加了廣東教育廳組織的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專題調研,也發現編製問題是各市、縣和學校普遍反映的瓶頸問題。尤其是城區的學校,一方面是受新型城鎮化、「全面二孩」政策等因素影響,城鎮適齡兒童的快速增長導致大量新建、改擴建學校,教師需求量也隨之加大,學位供給壓力日益加劇;另一方面是人民群眾對中小學學位需求尤其是優質學位需求日益增長,但中小學校無論是學校基建還是師資配備都相對滯後。以上兩大方面的因素對新增學位提出動態要求,對優質教育提出更廣泛要求,但很多地方編製部門等方面對教育投入還是靜態思維,實行「編製凍結」甚至「只減不增」,不再核定增加足額的編製,造成市中心區、縣城學校教師編製嚴重不足。其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大班額」問題突出,生師比也越來越高,很多學校是一個教師干兩個人的活。不但導致教育質量下降,而且使得優質教育資源不充分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學位需求之間的矛盾更加凸顯。

因此,各地要真正解決教師編製問題必須要有動態思維,否則教育優先發展將很容易成為一句空話。各地應當適應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緊迫需求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改革的新形勢,充分考慮新型城鎮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帶來的新情況,根據教育發展需要,在現有編製總量內,盤活事業編製存量,優化編製結構,向教師隊伍傾斜,採用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比如廣東近期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也出台了《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推進建立省、市、縣三級教職工周轉編製制度,加大教職工編製統籌配置和跨區域調整力度,實行省級統籌、市域調劑、以縣為主,動態調配。上述安徽省的做法也是因地制宜,針對其作為代課教師問題比較突出的省份之一,在動態調配編製的前提下強調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並實行同工同酬,有其積極意義和針對性。

教師編製問題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所要面對的問題的一個縮影。問題的形成既有教育內部的原因,也有教育外部的原因;既有歷史欠賬原因,也有新增發展原因。因此,面對教育改革發展新常態,很多原有的固態思維模式和制度安排已經很難應對新情況,一些制約教育發展的結構性矛盾急需更加科學合理的政策制度來解決。尤其目前一些跨部門的重大教育民生問題涉及的職能部門未能有效聯動、密切協作,一些教育重點工程往往都是教育部門孤軍作戰,人社、財政、基建、規劃等部門聯動不足,也缺乏長效的聯動機制。這對各地教育部門尤其是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對教育工作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要把教育真正上升到「黨之大計,國之大計」的高度。尤其是有不少地方,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歷史欠賬較多、投入偏低,教師隊伍管理體系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這更加迫切要求地方政府在人力財力投入、協同統籌等方面進行更大力的支持和更好的制度設計,進一步激發地方深化教育改革的內生驅動力,進一步加強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作者系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1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家園校捆綁 為科學銜接搭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