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人不該忘記104年前的今天,日本內閣通過的這則辱華條約

國人不該忘記104年前的今天,日本內閣通過的這則辱華條約

今天是12月11日,一千七百多年前(220年)曹丕在這一天正式稱帝,七十七年前(1941年)美國在這一天正式向納粹德國宣戰,十七年前(2001年)中國在這一天正式加入WTO。

也是在這一天,1914年12月11日,日本內閣通過了企圖吞併中國的「二十一條」。面對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關於投機的袁世凱在民族大義上並不含糊,今天刀叔將給你講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列強忙於歐戰,無暇顧及在遠東地區的擴張。日本則利用這一形勢,趁機加強在華的侵略勢頭,企圖排斥其它帝國主義國家,達到獨霸中國的目的。早在大戰爆發前夕,日本參謀本部就已獲得情報,得知袁世凱確有做皇帝的念頭。

所以,日本政府在這一階段很注意加強與袁世凱身邊一些人的聯繫,以了解袁世凱的心態,掌握袁世凱的動靜。

同時,針對日本全面佔領中國,其內閣也進行了謀劃。

第一,武力威脅,迫使袁世凱在地方區域徹底喪失信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列強已無暇顧及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地和租借地。從地理位置的便捷性和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兩個角度,日本將武士刀指向了山東。當時山東青島和膠州灣是德國的租借地,日本趁火打劫向陷在一戰中的德國下達最後通牒:德國在山東地區的租借地,全部歸日本所有。

德國當然不會答應,在象徵性的抵抗後於1941年9月向日本投降了。至此,山東青島、膠州灣以及膠濟鐵路歸日本管轄統治。日本有了從海上登陸進攻中國的資本,控制了膠濟鐵路也等於戰略縱深延伸到了中國華北腹地。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內閣開始了全面佔領中國的謀劃。

第二,武力滲透,迫使袁世凱在全局投降日本。

日本在山東正式對德宣戰是1914年8月23日,以海陸軍兩萬餘人由中國山東之龍口上岸,橫截萊州半島為交戰區域,所有沿途之中國城鎮,盡行佔領,視同敵國辦理。日軍在山東的登陸事先並未通知中國政府,在袁世凱得知此消息後,最初的對策是採用當年日俄戰爭時期用過的方式,即劃定日軍過境的一條走廊和參戰國戰區,此外即為中立區,以防戰爭波及中國。

其實這是一種變相的綏靖政策,雖然沒有阻止日本侵佔德國租界區,但也同意了日本在不通知中國的情況下,在中國地區直接動用武力。

眼見袁世凱「軟」了,在佔領德國租界區和膠濟鐵路之後,日本內閣集體謀劃並在1914年12月11日通過了「二十一條」。

1915年1月18日,由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秘密會見袁世凱,面交了「二十一條」。當日置益陳述完基本內容後,袁世凱十分吃驚,當時他表情嚴峻,回答說:「此條款請與外務部會商。」臨行,日置益威脅說:「如秘密(指「二十一條」)泄露出去,日本當斷然採取行動。」

「二十一條」共分五號:第一號是關於山東,第二號是關於滿蒙,第三號是關於長江流域,第四號是關於福建省,第五號是關於中國政府聘用日本顧問、中國武器的標準化以及全國警察聘用日本教官等問題。

縱觀袁世凱從小站練兵的發跡到後來的稱帝,堪稱民國投機第一人。然而面對日本步步蠶食中國的「二十一條」,袁世凱在民族大義面前沒有含糊,反而是精明得很。

第一,喜怒不形於色。

袁世凱雖然總想著當皇帝,但從基層小官到掌握中國權柄上可以看出其政治上的老練。在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面見袁世凱後,袁世凱說:「中日兩國親善為我之夙望,但關於交涉事宜應由外交部主管辦理。」

然而就在當晚,袁世凱緊急召集了國務卿徐世昌、陸軍總長段祺瑞、秘書長梁士詒、政事堂左丞楊士琦、外長孫寶琦、次長曹汝霖等人,連續三天研究對策。

第二,拖延時間。

在袁世凱內閣的最終對策里,由國際各國和在華的利益國共同向日本施壓才是上策,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因此,拖延時間是當務之急。在這樣的情況下,袁世凱在外交官中進行了「換帥」——原外長孫寶琦下台,啟用了更擅長在困局中周旋的陸徵祥。

事實證明,這次「換帥」是正確的。

在談判時間上,日本公使要求天天談、全天談,實則怕來自國際的干預,希望儘早敲定。另一頭,時任外長的陸徵祥找各種理由最終將會談確定為每周談三次,每次下午三個小時。

在這三個小時中,陸徵祥也是做足了功夫:會議開始前必有一段無聊至極的開場白;隨行官員上茶遞煙,走路要多慢有多慢;安排侍從偶爾故意將茶杯打翻,讓茶水濺到日本公使衣服上,然後又擦又抹......結果硬是把本來三個小時的會談時間給壓縮到兩個小時。

自1915年2月2日正式開始談判,至1915年4月26日日本提出最後修正案止,歷時84天。前後會議25次,會外折衝不下20餘次。從談判時間之長,我們即可看出交涉之艱辛。當然了,一味的拖延也不是辦法。

第三,以夷制夷。

按照袁世凱的判斷,面對日本的「二十一條」,歐美列強不會不管不問。因此,他交代陸徵祥按照在華利益國的「需求」,將部分內容進行泄露,但從來不指明這是日本的「二十一條」。同時,泄露信息的順序也是相當講究。

首先,陸徵祥拜訪俄國公使,將內容泄露給俄國。然後,袁世凱讓專門對接西方記者的蔡廷干把信息泄露給西方媒體,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就是通過《泰晤士報》得知。最後,袁世凱讓時任英文秘書的顧維鈞將信息泄露給美國。

這一下子算是炸開了鍋,各國反應極其強烈,尤其是美國。美國向北洋政府和日本連致兩電:凡中國政府與日本政府業經議定或將來仍須議定之合同,並所允認各節,美國政府對於該合同與所允認各節內所有損害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按約所有權利之處,並損害中國國政主權、領土權、或各國與中國邦交上名稱所謂門戶開放主義,一概不能承認。

同時,袁世凱還派出他的日本顧問有賀長雄前去日本,聯絡日本外務省的部分元老並走訪各個部門,以刺探日本人的底線在哪裡。

最終,袁世凱的民國政府沒有同日本簽訂「二十一條」,最後在1915年5月25日同日本簽訂的是《中日民四條約》。

《中日民四條約》相較於「二十一條」,不過是刪去了「二十一條」中的第五號條約,即關於中國政府聘用日本顧問、中國武器的標準化以及全國警察聘用日本教官等問題。

第五號條約相較於前四號其實無關痛癢了,畢竟前四號是實實在在的領土賣國行為。但我們也該客觀的認識到袁世凱政府在外交上的努力,為了多減少那麼一點點的損失,付出的精力確實非常大的,其中過程飽含屈辱。

還是那句話,弱國無外交。銘記國恥,復興中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這台法系重坦配備邁巴赫發動機,只生產了5台樣車便草草收場
生前征服天下,死後征服歷史!這座皇陵歷經千年卻巋然不動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