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天上不見鳥,風吹石頭跑,中國戈壁荒漠變身雲基地

天上不見鳥,風吹石頭跑,中國戈壁荒漠變身雲基地

中國移動寧夏數據中心資料庫。攝影/本刊記者 董潔旭

「雲」聚中衛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蔡如鵬

本文首發於總第880期《中國新聞周刊》

11月初,在北京高科技企業雲集的中關村,召開了一場由地方政府主辦的雲計算推介會。

會議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家互聯網企業參加。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大企業,比如浪潮集團、寬頻資本、奇虎360、美團等,但會議的主角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中衛市。

這是一個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設立還不到15年的地級市,人口剛剛超過100萬,面積只有1.7萬平方公里。

一位參會的企業代表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雖然在中國地圖上,中衛小的可能要拿放大鏡才能找到,但在中國雲計算版圖上,它的地位如今卻是舉足輕重。

從荒漠到雲基地

中衛地處寧夏、內蒙古、甘肅三省區交匯處,雖然是黃河流經地,但由於緊鄰騰格里沙漠,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的發展一直非常緩慢。「天上不見鳥,風吹石頭跑」、「貧瘠甲天下」都曾是中衛的真實寫照。直到今天,這裡仍是國家扶貧重點地區,人均GDP只有全國平均的一半多一點。

不過,如今這一切正在改變。

《中國新聞周刊》近日在中衛採訪時看到,昔日的戈壁灘上,4個現代感十足的數據中心已拔地而起,機房裡整整齊齊地排列成千上萬的機架,安放在機架上的則是正在不停運轉的伺服器。

中衛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發展服務局副局長李彬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截至目前,全市雲計算及配套產業累計投資50多億元,完成了24.5萬台伺服器的布局,「其中,已經投入運營的超過10萬台,到今年年底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5萬」。

隨著數據中心陸續投入運營,一大批雲製造、雲服務、雲應用項目紛紛落戶中衛。據李彬介紹,如今入駐中衛的互聯網企業有140餘家,包括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美團、中國移動等眾多的行業領軍企業。

這些企業既有伺服器製造商,也有雲計算應用商。它們的聚集,使得一個涵蓋了工程建設、設備採購、數據中心代維、諮詢設計服務的雲計算產業聯盟,在中衛正日漸成形。

而所有這些改變恰恰得益於中衛「惡劣」的自然環境——乾燥、寒冷的氣候。

寧夏譽成雲創數據投資有限公司運維經理李向國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雲計算產業的成本有一半以上來自於電力的消耗,「除了伺服器自身的運轉需要電之外,給伺服器散熱、降溫所消耗的電能也非常可觀」。

因此,在這個行業里有個規律性的現象——「雲」隨電走,也就是說,哪裡的電價便宜,雲計算產業就會在哪裡聚集。

由於地處西北,中衛市年平均氣溫只有8.8℃,大部分時間不用空調,靠自然風就能達到冷卻的目的。

據李彬介紹,國際上有一個通行的衡量數據中心電力使用效率的指標叫PUE,即用數據中心總設備能耗/伺服器自身運轉的能耗,「PUE值越接近1,表示電力使用效率越高,耗電量越少」。

「目前,國內數據中心PUE的平均值在2.5左右,而在中衛PUE值只有1.1。」李彬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如果全國所有數據中心的PUE值都能達到1.1,可以節約600億度電,相當於三峽60%的發電量。

除了乾燥、寒冷的氣候,中衛還擁有充沛的電力資源,它有12座風電站、38座光伏電站。這些都使得它有資本能夠提供全國最低的上網電價——0.36元/度。

此外,中衛地質構造穩定,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僅為1.8×10-16,幾乎為零;又地處中國陸地的幾何中心,到全國各大城市的距離均在2000公里以內,是光纖網路覆蓋全國最優路徑選擇點。

正是基於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中衛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適合發展「大型或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及運營」類產業的地區之一。今年5月,在上海召開的第八屆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大會上,中衛又被評為「最適合投資數據中心的城市和地區」。

今年7月,中衛市成功舉辦了以「雲聚中衛、引領未來」為主題的首屆雲天大會。這是一個面向全國(甚至全球)雲計算企業的大會。在這個會議上,中衛不僅簽約了西部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等7個項目,而且還發布了雲計算產業的中衛標準和中衛公式,構建了以中衛為中心的雲計算產業聯盟,奠定了自己在這個行業的江湖地位。

「5年前,雲計算對大眾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雲靠不靠譜?中衛是否適合建設雲計算基地?」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在會上感慨道,「而5年後的今天,曾經是戈壁荒漠的中衛,建成了世界矚目的雲計算基地,雲已經被大眾所接受。」

從荒漠到雲基地,中衛的聚「雲」之路還要回溯到2013年。

為數據中心配備的冷凍水回水排放變壓儀錶。攝影/本刊記者 董潔旭

對標鳳凰城

2012年通常被認為是中國雲計算產業的元年。這一年,國內雲計算的先行者阿里巴巴,開始為客戶提供較為現實的雲服務,而世界雲計算巨頭——亞馬遜也在這一年進入中國市場,四處選址籌建自己的數據中心。風起雲湧的雲計算產業讓中衛看到轉型追趕的歷史機遇。

2013年,中衛市做出了發展雲計算產業的決定。當年,時任中衛市副市長兼中衛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萬新恆曾多次公開表示,中衛的目標是美國鳳凰城。

鳳凰城曾是一個貧窮、落後的沙漠小鎮,經過20年的發展,如今已是美國排名第五的現代化城市。這裡聚集了近百家高科技公司的總部,被譽為美國西部的新「矽谷」,而它崛起的秘訣正是發展雲計算產業。

「中衛與鳳凰城有著極其相似的沙漠環境和氣候資源。」萬新恆說,「我們希望能把中衛打造成中國的『鳳凰城』。」當時,這位年僅41歲、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副市長,剛剛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調到中衛任職。

中衛市副市長拜英奇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回憶說,在決定發展雲計算產業後,市領導班子做出的第一個部署,就是爭取引進世界雲計算巨頭亞馬遜落戶中衛。這在當年是一個大膽的想法。

作為全球最大的在線零售商,亞馬遜同時也是雲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的IT企業,它旗下的雲計算服務平台——亞馬遜AWS,為全球19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數十萬客戶提供雲計算服務。

2017年,亞馬遜AWS的計算能力超過微軟、谷歌等其他10家雲服務企業總和的兩倍以上,穩居世界第一。

在落戶中衛以前,亞馬遜AWS在亞太地區的合作城市僅有6家,分別是北京、孟買、首爾、新加坡、悉尼和東京,沒有一個不是世界知名的大城市。

之所以要引進亞馬遜AWS,萬新恆曾有一番形象的解釋。他說,「我們經常探討產業高地和高峰問題。國內很多大城市是產業高地,但沒有產業高峰。對西部來講,我們只能尋求點上突破,引進龍頭企業,形成高峰。」

拜英奇也表示,當年中衛與亞馬遜AWS合作,更看重的還是這家雲計算巨頭的引領效應,「它落戶到哪裡,其他雲計算企業就會跟到哪裡。」

事隔多年後,田溯寧在分析亞馬遜AWS能夠落戶中衛的原因時認為,地理方位、氣候、地質、電價等優勢資源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中衛市領導班子的眼界格局、大膽布局、大膽投入的魄力很快吸引了亞馬遜的眼球。但對於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市來說,要博得亞馬遜AWS的青睞又談何容易。

美利雲數據中心的供電設備。攝影/本刊記者 董潔旭

牽手亞馬遜

作為一家電商,亞馬遜從1995年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很重視對成本的控制。因此,它在選擇合作夥伴時非常嚴格,有些標準甚至可以用苛刻來形容。

據一位與亞馬遜AWS談過合作的雲服務提供商稱,在與潛在合作方談判時,亞馬遜會拿出一張羅列了幾百項技術指標的清單,讓對方填寫,能做到的打勾,不能做到的畫叉,以此來挑選符合他們要求的合作夥伴。

拜英奇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也透露,在與中衛接觸前,亞馬遜AWS已經在中國花了很長時間尋找合作城市,他們前後考察過的地區多達130多個,考察的主要內容就是成本,包括土地、稅收、電費、寬頻等。

據拜英奇回憶,在經過初步的洽談後,亞馬遜AWS對中衛的各項條件都感到非常滿意,但唯獨有一個短板是他們無法接受的,那就是中衛作為一個地處西部的地級市,不具備他們要求的網路寬頻。

對雲計算企業來說,網路寬頻就像信息高速公路,如果道路不夠寬、不暢通,那麼用戶上網的體驗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具備良好的網路條件是雲計算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

事實上,亞馬遜AWS從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與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談判,希望後者能在它落地的城市鋪設光纖,直接連到國家骨幹網上。但由於亞馬遜AWS提出的寬頻價格太低,雙方始終沒有談攏。

在中衛建設光纖骨幹網,需要對全國現有的骨幹互聯網重新調整。「就像全國鐵路網,要在中衛新設一個一級站點,所有過往的列車都要重新安排,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拜英奇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在這個過程中,錢不是問題,政策是核心、關鍵。」

為此,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中衛市政府先後十次前往北京,與工信部及三大電信運營商協調,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

最終,經過一年多的爭取,三大電信運營商同意為中衛開通一條雲計算信息高速公路,使其成為除北京、上海以外國內互聯網網路條件最優的城市。

如今,中衛到北京網路延時不到10毫秒,到西安、太原不到5毫秒。這意味著把機房放在中衛,與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幾乎沒有差別,中衛成為了這些大城市的「數據郊區」。

2013年12月,亞馬遜AWS與北京市政府、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寬頻資本共同簽訂四方框架協議,宣布共建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正式落戶中衛。

按照協議,亞馬遜AWS在中衛的總投資為25億美元,伺服器裝機總容量40萬台。項目建成後,可創造1000多個就業崗位和8億至15億美元的利潤。

「目前,項目一期已完成投資20億元,建成了三個超大型數據中心,可容納伺服器10.5萬台,其中7萬台伺服器已上線運營。」李彬說。

亞馬遜AWS入駐中衛後,它的引領效應很快就顯現出來。在這個巨頭的帶動下,德國世圖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一批雲製造、雲服務、雲應用企業紛紛落戶。自此,中衛雲計算產業的發展開始駛入快車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與亞馬遜AWS合作過程中,中衛探索出一種「前店後廠」的雲計算髮展模式。

「前店」就是在北京中關村設立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和示範中心,作為中衛雲基地的管理中心、服務大廳與窗口;「後廠」則是在中衛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提供海量存儲和巨型運算能力,與北京的前端客戶需求實現高速無縫對接。

在這種模式下,90%以上的信息都放在「後廠」,即位於中衛的數據中心;只有不到10%的實時數據,比如航班信息或銀行利率變化等存在「前店」,即北上廣深等大城市。

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把大數據企業綜合成本降低三分之二的同時,數據的安全等級反而提高了兩倍。

對中衛來說,「前店後廠」的模式可以使它在缺乏「前店」人才的現階段,把「後廠」價值最大限度地留在中衛,逐漸探索出一條趕超東部地區的發展道路。

中衛市委書記何健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中衛地處內陸,不靠邊、不靠海,經過6年的探索,闖出了一條西部地區經濟轉型的創新之路。同時,也為貧困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中衛方案」。

他解釋說,這個方案就是「由地理交通樞紐向數據樞紐轉變、能源儲備向信息儲備轉變、能源輸出向信息輸出轉變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按照規劃,中衛下一步的目標是打造國家級大數據中心示範區。屆時,這座沙漠城市將擁有一個伺服器規模達到100萬台、年產值400億元、從業人員數萬的完整的雲計算產業鏈,成為真正的「中國鳳凰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200多張照片,她記錄了爺爺的最後7年,溫暖了所有人
減肥還是有用的——它讓我更饞了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