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茫茫書海無處下手?這 5 個實用技巧,教你買到好書

茫茫書海無處下手?這 5 個實用技巧,教你買到好書


這些年,人們愈加樂意於將「讀書」二字掛在嘴邊,作為一種高雅的愛好來培養。根據中國新聞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自 2008 年至 2017 年,國民綜合閱讀率由 69.7%上升到 80.3%,每日平均閱讀時長上升到 20.38 分鐘。

讀書固然是好習慣,但讀書之路遍布深坑。對一名沒有經驗的購書者來說,他更有可能買到的是粗糙的暢銷小說、危言聳聽的偽科學、頤指氣使地告訴你不努力就會被同齡人拋棄的雞湯勵志……這些書對讀者而言不會帶來什麼好處,甚至可能導致將謬論奉為至理,那還真是不如無書了。

因此,AppSo 整理了這份挑書指南,助你在「危機四伏」的書海中淘到有價值的好書。

懶人目錄




  • 書籍評分網站



  • 有價值的書單、書評



  • 圖書獎項提名即是高質量書單



  • 教科書永遠是最穩妥的選擇



  • 買回來的書不愛看?

書籍評分網站

想要得知一本書是否值得購買閱讀,還是要仰仗於大眾的意見,而書籍評分網站便是讀書者交流信息的最佳平台。

1.豆瓣讀書

儘管被一些人痛斥為「文青裝 X 集中地」,但必須承認豆瓣讀書依然是國內受眾最廣,並且評分相對最有參考意義的讀書社區。

還是套用那句話,「高分的未必是好書,但低分的一定是爛書。」,大多數人的評分都足夠包容,如果在這樣的前提下依然只有 7 分以下,那意味著這本書有極大概率存在嚴重問題,可能是內容的生搬硬砌,也可能是排版裝幀出了嚴重事故——反正別買就是了。

根據個人經驗,在有足夠數量評分的基礎上,評分在 7-7.9 之間的書一般屬於「可以看,但內容存在某些瑕疵」的類別。超過 8 分的書籍,就進入到「好書」的行列了。

和豆瓣電影的評分相仿,能夠達到 9 分的,要不是經典中的經典,比如《百年孤獨》、《失明症漫記》和《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要不是讀者定位極為明確,以至於只有作者忠實粉絲才會知道有這本書存在並為其打分的神奇存在。當然,這部分在 9 分書籍里算少數。如果不知道應該看什麼書消遣,挑那些高分書籍來看是最靠譜的選擇之一。

為什麼要強調「在足夠數量評分的基礎上」?那是因為有許多出版社會為了後續銷量,在新書出版之後聘請水軍刷五星好評,比較敬業的會留下短評乃至是千字長評。同理,就我所認識的一些作者,在他們的書上架後也會呼朋喚友或是以贈書作為交換在豆瓣上刷好評。

哪怕刷出來的好評總是清一色的「好」、「支持」、「很實用」等等,極易分辨——畢竟真正的評論會更多注重個人感受而很少去直接誇讚一本書是好書——但為了自己的錢包著想,對待那些評價特別少,特別是評分人數過少以至於還達不到顯示分數門檻的書還是要多留一個心眼。

此外,豆瓣提供了名為「豆列」的收藏夾功能,很多人會用豆列創建個人書單,關注那些創建者為「豆瓣大 V」或是得到大量推薦的豆列,也是淘書的好辦法。

2.goodreads

如果在豆瓣上看見一本剛剛翻譯引進出版的、看簡介頗有興趣的書,卻又苦於評價太少,對內容質量沒有十足信心的話,不妨到 goodreads 查找原版的評價。

goodreads 是建立於 2007 年 1 月的圖書社區網站,形式上與豆瓣讀書相似,提供了打分、評論、標籤等多角度評價書籍的功能,如果是豆瓣的資深用戶,不消幾分鐘就能上手。

略有不同的是,goodreads 的評分採用五分制,不過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只要把得分除以二,上面所述的「用評分判斷書籍品質」的經驗在此依然成立。

由於面對的是國際用戶,對於喜歡閱讀原版書的人來說,網站的推薦功能和豐富的評論資源能讓人輕易地找到對口味的書,也許還有書友。

另外,豆瓣讀書和 goodreads 每年都會評選出年度讀書榜單,以網站用戶評分與讀者投票為基準,分門別類推薦不同領域的優秀書籍,總的來說是份值得參考的書單。

有價值的書單、書評

除了自己動手一本本地查感興趣的書籍評分以外,還有很多機構與組織會定期公布某些領域的書單,或是在網站的讀書頻道提供新書的詳細書評。這些機構在收集信息方面往往比個人更具效率,不僅能更早獲悉新書上架的資訊,也能在我們不熟悉的領域給出建議。我們可以將這些經過初步篩選的書單看作「海選池」,從中挑選適合自己口味的書籍。

個人推薦的書單包括百道網的「百道好書榜」以及由國內人文社科領域出版商聯合發布的「人文社科聯合書單」,兩家均是每月發布一期,推薦新近上架的書籍。不同之處在於,人文社科聯合書單列出的書目限定為人文社科領域,而百道好書榜涉及的領域更廣,囊括的書籍也更多——當然,與我們的常識相符合,推薦的數量越多,平均質量便要低一些。

雖說有眾多打著「書單」名頭的公眾號,但它們大多缺乏參考價值,本質來說還是個激勵問題:出版社推薦書單,讓更多人買書,則出版社本身也能得利,因此有動力去推薦那些值得購買的好書;而人們看書單公眾號並不能給它們的運營者帶來直接利益,為了抵消運營成本與謀求利潤,它們會傾向於接受商業廣告合作,甚至自行售賣一些高利潤率卻質量不佳的暢銷書,這樣的資訊對讀者來說算是比較沒營養的一類。

如果說簡略的書單還不能滿足信息需要,那麼一些文化類網站設立的讀書頻道和書評欄目便是首選。老牌媒體,比如美國的《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科學美國人》以及英國的《衛報》《金融時報》與《獨立報》等,都在官網上設立了專門的讀書與書評欄目,不定時地更新詳細書評。

部分國內媒體,比如「澎湃新聞」也開設了「翻書黨」與「上海書評」等書籍評價和推薦欄目,數千字長評足夠我們全面地了解一本書,適合那些想要精挑細選的讀者。

圖書獎項提名即是高質量書單

很多人對圖書類獎項的了解僅限於諾貝爾文學獎,而對諾貝爾文學獎的了解又僅限於「村上春樹今年陪跑了嗎?」……

但就像米其林之於餐飲,奧斯卡之於電影,格萊美之於音樂一樣,高水平獎項中,評委一般由具有一定水平和名氣的人物擔任,能夠獲得獎項提名的作品質量一般不會太差,因此把獲提名的作品收集整理一下,本身就是個很棒的書單。

對文學作品來說更是如此。小說文學類的書籍,我們只看簡介很難判斷這是否一本好書,優秀的故事框架未必能導向成功的作品,所以往往只能通過對作家本人的認識來推測他的作品究竟寫得如何。而對作家的評價,一定程度上能透過他所獲的獎項來了解。

當今單是有一定名氣的各類圖書獎項就有大大小小數十項。比如說諾貝爾文學獎、卡夫卡獎、布克獎、龔古爾文學獎、耶路撒冷獎、都柏林文學獎、直木獎、茅盾文學獎等獎項偏向傳統文學類別,薩曼·魯西迪、V.S.奈保爾、石黑一雄、巴爾加斯·略薩、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伊斯梅爾·卡達萊、阿摩司·奧茲、莫言、路遙……一個個星光熠熠的名字背後,都是眾多文學獎的背書。

而在大眾更喜歡的科幻與奇幻類別,就不得不提到雨果獎、星雲獎和軌跡獎,這三大獎項是每年科幻、奇幻界最受矚目的榮譽。獲獎作品裡我們最熟悉的自然是 2015 和 2017 年度兩奪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的《三體》系列,還有享譽全球的阿西莫夫、J.K.羅琳、賽博朋克的奠基者威廉·吉布森和他的《神經漫遊者》等。此外,在寫出《冰與火之歌》系列以前,喬治·R·R·馬丁便是這幾家獎項名單上的常客。

另一個受公眾歡迎的領域——科普界也有個重量級的圖書獎,那就是英國皇家學會每年頒發的「科學圖書獎」,面向對象是那些寫給「非專業人士」的作品。這些年獲得提名並引進的科普作品大多在國內市場也得到好評,比如《迷人的材料》、《發現自然》和《基因傳》。

教科書是最穩妥的選擇

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就是,與人文科學沾邊的領域,書籍的準確性就成了個挑戰。鑒於出版的門檻不高,只要願意寫,很多人都能出書。只是苦了沒有經驗的讀者,總是難以分清自己在讀的究竟是經過科學實驗驗證的理論,抑或是有一定依據卻未經驗證的一家之言,甚至是哪個江湖神棍有模有樣地編出來的謊言。

例如,心理學便是重災區。那些冠以「心理學」標籤出售的書籍里,最受歡迎的要不是過時的精神分析學派經典,要不是胡編亂造、教你如何用心理學「控制他人」「取得成功」「痛斥有毒父母」的地攤讀物。

幸好,還有個簡便的方法能夠篩選出高質量的專業類書籍:買教科書。

這裡指的當然不是國內大學採用的教科書,而是從歐美引進的教科書。從一千年前「大學」這一形式出現伊始,歐洲大學便會教授從羅馬流傳下來的「自由七藝」,即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七門「自由民的基礎」課程,這一傳統沿襲至今,因此歐美國家在人文教育方面水平較高,這體現在他們的教科書從專業程度和涵蓋領域上都處於高水準。

哲學、演講、邏輯學、宗教學、政治學、商業理論、電影鑒賞等國內相對空白的領域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歐美教科書,並且在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醫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等方面,國外的教科書也具備更高的專業性和可讀性。當然,選擇教科書最重要的理由還是裡面提及的理論都經過驗證並會給出原始論文,並會廣泛地涉及學科的多個方向,有助於讀者形成準確的全景式理解。

國內引進的教科書多是源自培生(Pearson)、麥格勞-希爾(MacGraw-Hill)、聖智教育(Cengage)等幾家大型教育集團。可能很多人看過它們的教科書,卻沒怎麼記住它們。比如說,《C++ Primer Plus》《演算法》《認識電影》《小說鑒賞》《心理學與生活》等書出自 Pearson,《獨立思考》《認識商業》《親密關係》《思想的力量》則出自 MacGraw-Hill,而久負盛名的曼昆《經濟學原理》和《溝通的藝術》歸屬於 Cengage 旗下。

分辨出這幾家出版社作品最簡單的辦法便是在外封上尋找它們的商標。出於版權原因,國內引進的版本也必須在封面標註原出版社商標,最經典的標誌方式是 Pearson 的長方形藍色商標與 MacGraw-Hill 的正方形紅色商標(自古紅藍出 CP),不過它們偶爾也會換個顏色,所以最靠譜的辦法還是看商標上的文字。

買回來的書不愛看?

好吧,終於到了這個最現實的問題。

哪怕是經驗最豐富的購書者,也難免踩雷買到了質量堪憂的書;又或者說,書是好書,只是不適合自己;也可能是「喜+1」式的習慣性囤積癖,買了超過自己閱讀速度數量的書——「我花錢買了書,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看?」總之,種種原因都可能讓你閑置下來一些書籍。

並且因為「讀書質量」這回事是難以向外界展示的,這使得部分人極端地追求讀書數量,因為這是唯一能夠用數字體現的讀書水平。結果就是一年百本遍地走,年讀五百本算基本操作的輿論氛圍很容易讓人買下超過自己實際需要的書,最終大多數都只能堆在書架上積灰。

好在,這個時代我們還有多抓魚、漫遊鯨和熊貓格子等二手書回收平台,通過微信小程序就能完成交易。關於具體如何操作,可以移步此前知曉程序寫的這篇文章。

話是這麼說,這些平台給出的回收價格通常都令人痛心。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最好還是精挑細選部分適合你看並且你會看的書。我們要明白,讀書不是為了給社交網路的好友們看的,自己受益才有意義。

你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購書小技巧嗎?歡迎在評論區告訴 A 君 :)


 關注 

AppSo

,回復「

買書


 告訴你用 Kindle 怎麼買書更便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ppSo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蘋果的 Keynote 那麼好看?學會這 4 招,你也能做出同款 PPT(附模板資源)

TAG:App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