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因漁業發展搶奪食物資源,全球海鳥數量下降了 70%

因漁業發展搶奪食物資源,全球海鳥數量下降了 70%

因漁業發展搶奪食物資源,全球海鳥數量下降了 70%

近日,阿伯丁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生物科學期刊 Current Biology 上發表了一篇報告,揭示了現代漁業對海鳥生存狀態的影響。這份報告指出:由於漁業發展搶奪了海鳥的食物資源,從 1950 年到 2010 年,世界範圍內海鳥的數量已經減少了 70%。

研究人員通過比對 1970~1989 年和 1990~2010 年兩個時期內漁業規模增長和海鳥捕食量下降的數據來說明這一情況,報告指出,1970 至 2010 年間是海鳥種群數據最豐富的階段,與此同時全球漁業的海洋捕撈量翻了一番,研究人員利用生物學能量模型從區域海鳥種群數量、物種特異性分布、代謝率和進食量多個維度進行估算,推測出每年海鳥的進食量正以 19% 的比率下降。其中最嚴重的地區集中在南極海洋和北大西洋,在鳥類中進食量下降最多的是鵜燕(下降 66%),燕鷗(下降 48%)和軍艦鳥(下降 47%)。

因漁業發展搶奪食物資源,全球海鳥數量下降了 70%

鵜燕 圖片來自:wikimedia

在這一時期鳥類對多個海洋物種的捕食數量都在下降,其中頭足類(主要是魷魚)下降最多,達到了 31%,其次是磷蝦捕食量下降了 21%,以及小型中上層魚類捕食量下降了 16%。

相較之下,全球漁業的發展令人矚目,同時期內魷魚的捕撈量增加了 91%,小型中上層魚類增加了 5%,其他魚類增加了 8%。

而磷蝦的捕撈量下降了 48%,這一數據的背後牽扯著另一個的事實:有報道指出,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磷蝦的數量因過度捕撈已經下降了 80%,隨後出於對南極海域的環境保護,相關機構開始採取捕撈限制措施,就在今年 7 月,又有多個國家禁止了大部分的磷蝦捕撈活動。

也即是說,磷蝦捕撈量的下降一方面是過度捕撈後種群數量銳減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海洋保護措施造就的結果。

與此同時,報告還從多個角度闡明了人類活動對海鳥生存的影響,包括原油泄漏、垃圾污染、氣候變化以及人類活動對野生棲息地的破壞。但這並不意味著漁業發展可以將責任撇開,報告當中聲明,即使考慮到氣候變化對鳥類活動具有重大影響,但就算將這一因素考慮在內,漁業在海鳥生存狀態中依舊充當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根據聯合國給出的數據,漁業發展自 1950 年以來大量依賴於捕撈而非養殖,直至 2016 年,捕撈活動依舊提供了水產總消費量的 53%。

目前,人類每年對海洋生物的消費已經超過了 1.5 億公噸,其中有約三分之一的捕撈活動是在非可持續性發展的狀況下進行。針對這一情況,今年 7 月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發布了一份關於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的報告,要求推進漁業管理,並要求處理非法捕撈和漁業帶來氣候變化問題。

海鳥生存情況的險境開始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今年 10 月就有學者針對人類活動帶來的物種入侵問題提出改善海鳥的生存環境的計劃,這一計劃將拯救未來百萬隻海鳥的性命。

也有相關研究機構提出要在巴塔哥尼亞建立海鳥保護區,這項措施將在巴塔哥尼亞水域規划出 30 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以改善當地約 14 種海鳥的生存環境。機構研究員Francisco Ramírez 認為,海鳥保護事業的開展是一個充滿適應性的過程,這當中需要環保主義者和漁業從業者的共同努力。

題圖來自:wikimedi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Meme:這頭牛因為長得比庫里還高,沒變成牛排反倒成了流行
嘻哈繼續在格萊美提名上強勢,女性藝人數量趕了上來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