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降價96%:這個行業股價大跌,一場大洗牌來了!

降價96%:這個行業股價大跌,一場大洗牌來了!

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人民群眾多年來的呼聲,這一現象的背後,除了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之外,「天價葯」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一場病,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藥費,普通百姓根本無力承擔。天價葯,要了很多患者的命,也催生了《我不是葯神》這樣感人至深的影視作品。

最近,一則大消息讓藥品的價格受到了劇烈衝擊,這就是「帶量採購」。

醫藥行業的「重磅炸彈」來了!

以往的藥品採購招標,只有招標價格,沒有招標數量,這就導致了企業中標之後還得派醫藥代表去醫院做醫生的工作,確保藥品銷售任務能夠完成。

而「帶量採購」則不同了,它是招標的時候就承諾藥品銷量,保證在8-15個月之內用完。

這次的「藥品帶量採購」,國家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這11個城市(4大直轄市+7大重要城市)進行試點,俗稱「4+7」採購。

說白了,就是國家出面搞藥品的大規模團購,一口氣買下這些試點城市全年用藥量的一大部分。

12月6日中午,這次「4+7」團購的結果出爐:帶量採購目錄中的31種藥品,最後中標的有25種。擬中選的藥品,價格平均降幅為52%,最高降幅高達96%!

比如,乙肝用藥霸主,正大天晴公司生產的恩替卡韋,降價超過95%;肺癌靶向葯,阿斯利康公司生產的吉非替尼,降價75%。

暴跌中的醫藥股

葯價降了,醫藥股也聞風暴跌。12月6日當天,復星醫藥、華東醫藥等跌幅均超過8%。

12月6日和7日,中信醫藥指數累計下跌6.8%,醫藥行業主題基金凈值累計下跌平均值為5.26%。

短短兩天之內,A股醫藥板塊市值蒸發超過2300億元。

此外,港股的中國生物製藥、國葯控股、石葯集團等大市值醫藥股也出現暴跌。

最狠的當屬樂普醫療,12月6日下午1點開盤,樂普醫療股價瞬間大跌10%,直接砸向跌停板。

樂普醫療「閃崩」,是因為公司參與競標的兩個產品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均未入選。

為了安撫投資者情緒,樂普醫療緊急召開投資者電話會議。券商、公募、私募、外資、保險等800多家機構1400多人在線參會。

如此龐大的陣勢,不可謂不豪華。然而不開會還好,開了會之後跑路的機構更多了。

12月7日、10日,樂普醫療繼續跌停之旅。3個交易日3個跌停,也是慘的沒誰了。

真是一場「黑色幽默」,樂普醫療原本想給機構投資者服下一顆「定心丸」,誰成想到機構們卻跑的比兔子還快。

什麼是仿製葯?

目前,中國的醫藥行業與汽車行業有些類似,都是「大而不強」。世界上最頂級的醫藥公司,如強生、諾華、禮來、葛蘭素史克、輝瑞、阿斯利康、拜耳等,被歐美國家包攬,中國幾乎沒有任何一家葯企能與之相提並論。

為何中國製藥企業不能跟歐美這些巨頭相比?因為人家是「原研葯」,我們的是「仿製葯」。

原研葯,就是葯企自己第一個研發出來的,有知識產權的藥品。比如,美國輝瑞公司著名的治療男性某些問題的萬艾可(俗稱「偉哥」),就是原研葯。而我國的「國產偉哥」,廣州白雲山醫藥的「金戈」就是仿製葯。

原研葯在上市之前,要經過嚴格的動物實驗,以及人體臨床一期、二期、三期實驗。但三期實驗下來,通關還沒結束。只有在四期臨床放大實驗證明藥效安全可靠之後,才能推向市場。

漫長的時間成本,是原研葯價格昂貴的重要原因。

正因為研發周期太長,所以原研葯有數年的技術專利保護期,在保護期內可以獨佔整個市場。只有在專利保護期到期之後,其他藥廠才可以生產仿製葯。

因為生產原研葯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且研發周期很長,所以原研葯的價格都非常昂貴,而仿製葯因為省去了高昂的資金成本及時間成本,價格就要低的多的多。

在電影《我不是葯神》裡面,患者服用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原研葯每個月需要幾萬元,而從印度代購的仿製葯,每個月只要幾百元。

令人擔憂的仿製葯

直接上一組數據:

根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的統計,目前我國4000多家製藥企業中,90%以上是仿製葯的生產企業;18.9萬個藥品批文中,95%是仿製葯。

再看市場規模,2016年我國仿製葯市場規模約為9167億元;到2020年,預計規模將超過1.4萬億。

這就是中國醫藥行業的現狀:科技含量較低的仿製葯在中國醫藥工業中起著主導性作用。

然而就是連仿製葯,中國葯企能做好的都是少數。

最近幾年,國家在搞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的工作。所謂「一致性」,就是仿製葯需按照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原則,分期分批進行質量一致性評價,以便在質量上過關。

目前,已經持續兩年多的289個品種仿製葯的一致性評價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離12月31日這一截止日寥寥無幾,但整體完成情況卻令人堪憂。

截至12月2日,僅有19個品種順利通過一致性評價,完成率還不到一成。

如此低的完成率,還能叫醫藥行業嗎?很多人都說,這簡直是化工行業!

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國家會更多採購,沒有通過的藥品,市場前景就堪憂了。

目前,各地已經開展行動,對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作出限制:

9月,上海市葯監局規定,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口服製劑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不予再註冊。對國家基本藥物中口服固體製劑不符合要求的藥品予以淘汰。

11月,江蘇對9個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暫停採購。

大部分藥品沒有通過一致性評價,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一直懸著,這對醫藥行業來說,是一場持續進行中的系統性風險。

醫藥股投資邏輯生變

很多人說,國內就沒有能做創新葯的企業。這話雖然過於絕對,但也反映了國內葯企的現狀。

國家的「一致性評價」也好,「帶量採購」也罷,是希望葯企能夠在提高質量的同時,能把價格降下來,這個初衷是好的。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長期來看,帶量採購的模式會嚴重擠壓仿製葯的利潤率,因此葯企會有大的動力研發新葯。」

但現實情況卻是無比複雜的,研發新葯的技術壁壘要比做仿製葯高的太多,歐美的醫藥巨頭走的是「高利潤-高研發投入-原研葯上市-再拿高利潤」的正向循環,我們的仿製葯企業有的雖然利潤很高,但受制於科研水平和人才短缺,決定了原研葯之路很可能是「心有餘而技不足」。

(數據由西南證券整理)

但凡事沒有絕對,在葯企大洗牌的背景下,哪家的原研葯能夠脫穎而出,未來成為行業巨頭不僅概率增強,速度也將大大加快,股價由此會大幅走強。

而那些品種單一的、小規模的葯企,要麼股價長期下跌,要麼就是被兼并重組。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很多人視醫藥行業為受經濟周期影響最小的行業,認為醫藥股能夠穿越牛熊,這種邏輯恐怕要變了。

「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之後,醫藥股的投資邏輯將會跟科技股趨於一致,誰的科技含量高、研發能力,誰就會脫穎而出。

那些銷售費用遠大於研發投資的「醫藥化工廠」,將會紛紛現出原形,被投資者徹底拋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商參閱 的精彩文章:

4.636億港幣!蘇東坡唯一親筆畫被國人買下!流離海外近百年
幼兒園不許上市,那些已經上市的怎麼辦

TAG:政商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