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將士被敵人活捉以後,為什麼不怕砍頭,反而害怕被剃髮

古代將士被敵人活捉以後,為什麼不怕砍頭,反而害怕被剃髮

有些古代將士被敵人活捉後,受盡百般嚴酷刑罰,依然是好漢一條。但若是給他剃髮,他卻非常不情願,立刻面如土色。這是怎麼回事呢?

(被抓的將士)

這就要說到古人的毛髮情結。

古人對頭髮非常珍視,處在農耕社會的他們,認為人如同土地,而毛髮則如同土地上長出的莊稼。毛髮的葳蕤,意味著生命力的強大。

因此,他們認為,保養頭髮是對身體有益的事,而損傷頭髮則是對身體有害的事。所以他們不剪頭髮,每天都會認真梳頭,三日還要洗頭一次。

除了個人對頭髮相當看重外,社會也對頭髮有著極大的重視。在評價一個人的賢良與否時,往往會看他是不是有一頭濃密的頭髮和一把美髯。有一頭濃密的秀髮和一把漂亮的鬍子,往往很拉分。《國語·晉語》中,就記載想要做個優秀的貴族繼承人,必須具備「五賢」。其中「美鬢長大」,便是其中一賢。

這個賢良尺度不光適宜貴族,就連王室選拔國君賢臣,也是如此。比如周文王,就是個美髯公,他的身邊也雲集著一群頭髮茂盛的賢臣君子。

(來個美髯公)

正因如此,自西周時起,便有了剃毛的刑罰,也叫髡刑。

起先這種刑罰只適用於貴族,因為當時的宮刑如果對貴族施行,也許就會造成無後的問題。所以在幾經商討後,便對那些犯了罪的貴族施以髡刑,剃去他們的頭髮,剪掉他們的鬍子,讓他們與常人有異,走到哪兒都讓人們知道他們犯了罪,對他們白眼相向。這種精神折磨,對他們而言,無異於斷手足的酷刑。不光是極大的恥辱,還讓他們惶惶不安,擔心身體也會受到損害。

到了律政嚴明的秦朝,對頭髮更是重視之極。

比如兩人在打架的過程中,一個人扯了另一個人的頭髮,這便犯了罪,是要被罰去守城的。更不要說斬斷人家的頭髮了,那就有更嚴苛的刑罰。

《孝經》上說,人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下頭髮不光與賢良有關,還與孝順與否有關。所以古人認為頭可斷,血可流,但是剃頭不可辱。

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一些人剃了頭做了和尚,被老百姓嘲笑,說他們是髡人,意思就是他們把頭髮割掉,就是不孝。

(髡刑)

此時的髡刑,也不再是對貴族的一種刑罰,而是全面放開。

髡刑歷任幾朝改革,也從最先剃頭髮剪鬍子,到後來受此刑罰時,要把身上衣褲盡褪,手腳要用鐵鏈固定,然後再將身上毛髮剃光。一般而言會從毛多處下手,從下身往上,直到頭髮。

1644年,滿清入關後,隨即頒布了「剃髮易服」令,強迫漢人穿滿清服飾,頭髮亦剃得只留後腦勺一綹頭髮,編成滿清金錢鼠尾辮。

自然,這道羞辱整個漢人的詔令,受到了漢人激烈的抵制,於是引發了殘暴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的事件。一些不願意剃掉毛髮的漢人,在反抗中被殺掉,還有一部分為了逃避剃髮易服,遠遁他國,或者乾脆剃了光頭做和尚。

(參考史料:《清俗記聞》《風俗通義》《肉刑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薩達姆在監獄裡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是否如傳說那樣受盡折磨
前蘇聯想在地球內部探索上領先美國,鑽到一萬多米時為何停了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