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艦進水爆炸如何自救?美國三天修好一艘航母 俄軍皮實強悍

軍艦進水爆炸如何自救?美國三天修好一艘航母 俄軍皮實強悍

還記得挪威的那艘牛氣哄哄的戰艦嗎?在11月8日,剛剛參加完演習的挪威海軍「海爾格·英斯塔」號護衛艦,與一艘油輪發生嚴重碰撞事故,緊急搶灘擱淺之後,已快徹底沉沒,此時想法子把這半死不活的玩意撈上來,就成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可是這麼一個大傢伙找誰來幫忙呢!有人提出了一個建議,要不讓中國試試,這不,在12月2日,一艘中國製造的大型浮吊船「拉姆比茲」號,抵達被撞護衛艦沉沒海域,開始緊張忙碌的打撈作業。

這艘由中國啟東製造,在廈門安裝設備完工的大型浮吊船,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起重4裝備,擁有兩個巨大的起重機,能夠隨便執行一些海上油氣探測設備安裝、拆卸,海上重型起重作業。船上還有大甲板的作業空間,以及適合長時間海上作業的住宿設施,無論是在深水和極淺水域都能夠進行作業,靈活性非常強,這次打撈沉沒的5290噸的護衛艦可謂得心應手!

不過呢!就算是把這玩意打撈上來,在經過這麼大的「劫難」後,這艘軍艦也基本上失去了經濟上的維修價值。我們都知道,軍艦有一種預防損害和控制管理能力,如果因為敵軍的火力打擊或者其他碰撞,導致著火或者艦體破裂進水時,此時,軍艦上的損管人員就會緊急出動,利用平時的訓練撲滅火災或者修補艦體,最大限度保持軍艦的作戰能力。

決定軍艦損管能力的因素也是比較多的,主要取決于軍艦自身設計水平、艦體材料水準、損管器材和損管人員的訓練程度等方面。首先是軍艦的設計水平,優秀的設計可以讓同樣噸位的艦船在維持一定水平戰鬥能力的情況下抵擋更高的傷害;比如蘇聯的軍艦,1974年8月30日,一艘滿載排水量4500噸的卡辛級驅逐艦「勇敢」號,發生了嚴重的事故,15發防空導彈爆炸,造成了24名官兵喪生,在事故發生後相鄰6艙相繼進水的情況下,仍堅持了5小時47分鐘,累計進水量達3600噸時才沉沒,僅從這次事故來看卡辛級的生命力絕對是相當強悍。

其次是軍艦的施工水平和艦體材料水平。美國的伯克級驅逐艦當年在設計時,為了提高軍艦的損管能力,除了煙囪採用鋁合金材料之外,艦體與船樓都以鋼材建造,重要部位使用凱芙勒裝甲保護,防護能力相當於76mm鋼板。

最後便是軍艦損管裝備水平和損管人員的訓練水平。在這一點上美軍一直做得比較好,1942年美日珊瑚海海戰結束之後,美軍為了扭轉與日本之間的實力差距,1400名工人開始不分晝夜,搶時間修復「約克城」號航母,原本至少三個月的修復時間,結果在三天之內就完成了。

一度被打癱的約克城號航母再次恢復了作戰能力,為美軍在整個中途島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甚至可以說,美軍在二戰中的勝利至少有一半的功勞要算在,這些技術嫻熟富有創造力的美國工人身上。

之前的「菲茨傑拉德號」右舷被碰撞撕裂,艦橋損毀,全艦斷電,被商船直接懟了個大洞依然單軸單槳歪著身子開回了橫須賀港;「麥凱恩號」左側也是同樣被開了個洞,沒有沉沒。因為損管不力,水兵素質很差,戰艦損壞的例子也有很多,二戰時期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日本信濃號航母,在第一次正式出航中,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便被美軍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擊沉,直接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

我國海軍對損管技術的發展歷來重視,現役主戰艦艇上均設置有損管中心,並設置多個損管站。中國海軍還利用退役艦艇進行實際損害試驗,並組織實戰化條件下棄艦部署訓練。

在實戰中,若艦艇遭受重創時,艦上損管人員會第一時間進行堵漏和封艙,防止海水灌入其他艙室致使軍艦傾覆,如果還是無法恢復穩定性時,此時就要果斷決定棄艦,保存有生力量。

但是咱們的畢竟是演習,當然是要儘可能的往壞了想,挪威的這艘軍艦就不同了,撞了個小洞就直接被海水沒了脖子,成為史上首艘被撞沉沒「宙斯盾」戰艦,關鍵時刻還要咱們的神器來拯救,簡直是給美帝漲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虎 的精彩文章:

打航母真難:蘇聯當年盡全力都沒辦成的事 我們今天辦成了
中國曾經研製過運10大飛機 7千公里航程 可搭載100多人

TAG:迷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