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擂鼓墩的由來:楚莊王臨危拜將,養由基一箭封喉

擂鼓墩的由來:楚莊王臨危拜將,養由基一箭封喉

這個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楚國幾次攻打隨國都沒有打下來,於是,楚莊王親自率領兵馬來到隨國,發誓說:「這次不打下隨,決不收兵。」

楚軍在派水河兩岸安營紮寨,每天和隨軍打仗。正在兩軍對壘打得難解難分的時侯,楚國的宰相杜越椒在郢城發動叛亂。還帶兵圍剿楚王。

這時,楚軍腹背受敵。正在危難的時候,有人推薦了小將養由基。說這養由基武藝高強,特別會射箭,能百步穿楊。

庄王就叫養由基出來當場演試。這時,恰好天上飛來一陣大雁。養由基大喊一聲:「頭雁的喉嚨。」說著,他左手如托秦山,右手如抱嬰兒,「叭」的一箭,頭雁應聲落地。

人們揀起來一看,正中大雁咽喉。楚王立刻封養由基為帥,指揮三軍討伐叛軍杜越椒。

養由基說:「不是小將不從王命,只恐我出身低微,尚無戰功,大王封我為帥,只怕難以服眾。」

楚王說:「我賜你一把寶劍,如有不服者,先斬後奏。」

養由基上前接過寶劍。楚王還不放心,又向三軍宣布:「明日討伐叛軍,我親為養由基元帥擂鼓助戰。」當晚,楚王就叫人在河水西岸斷蛇丘上築了一個十丈高的士台。

第二天,杜越椒率領叛軍來到清河橋,排開陣勢。西岸閃出元帥養由基。杜越椒一見是養由基,就說:「你個無名小將,趁早莫來送死。」

養由基說:「我是個無名小將,你是楚國相爺,我願讓你先射我三箭。倘若不中,我只射你一箭。」

杜越椒恨不得一口吞下養由基,沒等養由基的話落音,杜越椒就拉開了弓,嗖地一箭。養由基看著箭到,伸出左手,輕輕接住。杜越椒又射出第二箭,養由基又用右手接住。

杜越椒這時慌了,使盡平生本領,射了第三箭。那曉得養由基只是略略俯身,一口咬住了箭。

養由基扔掉手中的兩枝箭,取下口裡的那枝箭搭在弓上,叭的一箭,正中杜越椒的咽喉。麓王一見杜越椒翻身落馬,拚命擂起戰鼓。

大軍鋪天蓋地殺過河去全殲叛軍。隨侯得知楚軍出了這麼個英勇善射的將領,不戰自降。隨侯親自捧著鎮國之寶——隨侯珠前來求和。

楚王見隨侯誠心前來,答應了不動干戈。從此,隨國就成了楚國的附屬國。從那以後,人們就把當年楚莊王擂鼓助戰的地方叫擂鼓墩。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為什麼能掐會算,民間流傳這麼一個傳說
老子說道恍恍惚惚,現代量子物理說「測不準」就對了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