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是通過《奇葩說》知道陳銘的,尤其是他在今年《奇葩說》第五季中的表現,強大的知識儲備、嚴謹的邏輯表述、敏銳的開杠技巧和熱血的情感升華足以叫人驚嘆,大家直呼「神了」。

而除此之外,不論從網路或是身邊,我還聽到更多來自女性對他的討論。因為陳銘在節目中通過分享自己的愛情片段,而被大家評價為是「完美男人」。

對此,我最好奇的就是,那位在現實生活中與他並肩作戰的太太,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又是什麼塑造了我們眼中的「完美男人」和他的價值觀。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關於陳銘和他的太太劉吉樺的愛情,網路上流傳著很多種說法,在本次訪談中,陳銘為我們還原了最準確真實的一版:

她比我大7歲,最早是我在武漢大學念大二時的老師,從那時候起,我就對她懷有一種景仰的迷戀。大學期間我在她心裡的形象是:不靠譜。直到我讀研一時,驚訝地發現她在工作幾年後決定進修、當時在讀研三。老師變學姐,我覺得緣分來了,於是主動出擊。伴隨近兩年深入的相處,最後學姐變同事,同事變老婆。她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初戀,也是我的歸屬。

Q:愛上老師是什麼樣的感覺?

A:一開始我完全是處於一個坐在台下,仰視講台上女神的視角,老師的身份自帶光環。當時班上的男同學們都覺得她非常有氣質。但因為沒有深入接觸的機會,埋在我心底的景仰跟迷戀一直到讀研究生時才得以釋放。

研究生時期她成了我的學姐,但那時候我還是不敢追,心裡總覺得她還是我老師,加上她性格比較強勢、硬朗,平時會給人一種很傳統的高冷,大家都叫她月亮女神。可越是這樣,就越吸引我。

與此同時,她是個特別理性和嚴謹的人。在成為親密一點的朋友以後,我旁敲側擊地向她表白,她明確表示很難接受,給我列了三個難以逾越的鴻溝:

一是身份問題,曾經是師生關係;

二是她不能接受學歷比自己低的男人,她當時要去讀博;

三是年齡差,我可能沒辦法給她足夠的安全感,包括不確定是不是能走得長久、是不是能步入婚姻。

但聽完後,我鬥志一下子就被激發了,所以後來我考博、留校當老師都是和追求她有關,我把她看作是一個目標。

要說她身上最吸引我的,我現在總結下來,是她人性底色里的真實,她是我見過的最不裝的人。任何時候直率、真誠,有什麼說什麼,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她不用你去猜。我覺得一個人靈魂赤誠是最打動人的。

Q:但通常情況下,年齡存在較大差異的愛情會被認為很難走下去,現實中你們日常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會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嗎?

A:迄今為止我們在一起七年,吵架是幾乎沒有的,都是我「被吵」。這是身份差異帶來的。她平時說話,會習慣性地以一種老師和引導者的方式。但很多時候,她的價值觀又的確是讓我佩服的。這就回到我剛剛說的,她敢於呈現最真實的自己,最真的她就是我愛的。

所以在我眼裡她最多是性子有點著急,脾氣上來就會訓我,但我覺得很正常,因為我從小到大脾氣很好,她吵我我就給她打打哈哈,講講段子,把她逗樂了,挺好。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Q:你一直強調她的人性底色里最打動你的部分是真誠善良,那你自己呢?對於你在大家心中「完美男人」的人設你怎麼看?

A:她的底色是真誠善良,我的底色就是追求真誠善良。但我絕對不是大家看到的完美男人的人設,這是個秒崩人設,太危險了。你們看到的「完美」,完全是媒體塑造的結果。

當然我承認有幾個優點,比如算是個好爸爸,因為耐心不錯,又有點幼稚,願意全情投入陪孩子玩。做個好丈夫也說得過去,但我完全算不上一個很好的戀人。用她的話說,適合過日子,不適合談戀愛。

她內心一直有一種對於浪漫的憧憬,我卻從沒滿足過,營造浪漫的能力很缺失,這是其一;其二我有選擇恐懼症,難以做決定,碰到許多小事磨磨嘰嘰的,還得跑去問她,有時候她就煩得不行;其三,生活中我情商比較低,她微博上有一個#家有笨老公#系列,記錄的就是我在很多細節上的蠢事兒。而且我還有一點自戀,洗澡的時候會唱歌唱好久。

我心目中,在親密關係中完美男人的形象是變形金剛那樣的,隨心而變。你要像一杯水一樣,跟著杯子的形狀去變化,女人的心就是這個杯子,你不要問她是喜歡大男人還是小男人,她什麼都想要,只是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需求,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嗅覺去判斷,去卡對節奏。

這個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難以突破的一個東西,就是你要「懂」她。你有足夠的態度去愛,有足夠的能力去懂,最好的狀態就是兩者結合起來。這也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

Q:那現在你對於愛情和婚姻的理解是什麼?在這一點上你和她達成過重要的共識嗎?

A:「愛情的本質是衝動,婚姻的本質是習慣,生命的本質是孤獨。」這是我們武大尚重生老師曾在社會倫理學課上的總結,我深以為然。

我特別崇拜的愛情,是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的愛情。尤其是楊絳先生在《我們仨》裡面寫到的:在夢裡,她走著,走著,感覺走失了,錢鍾書先生都會出來,帶著她,快速地離開那些令人孤獨的場景。我相信每個人生來孤獨,但如果你選擇與另一個生命攜手同行,能使你不再孤單,那麼在這一點上愛情跟婚姻就是契合的。

之前奇葩說有一個辯題是,結婚之後遇到人生摯愛,要不要離婚?我和她私下裡也討論過,我們都很坦白地認為,彼此不能保證結婚之後一輩子不會愛上別人,不過我們達成的重要共識是:面對誘惑,做到發乎情、止乎禮。

當你經歷過一些事,你會明白婚姻或者愛情,不僅僅是激情心動之後的餘韻,更多是共同的生命記憶的凝結,時間越往後走,就越難被打破。那個「摯愛」可能會出現,但你要想清楚,ta是否真的更加符合你內心「最珍惜」的標準。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Q: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是誰?除了太太以外,母親在你生命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A:對我影響最大的女性就是母親和太太。自我出生起,爸爸因為工作關係很少在身邊,所以母親幾乎陪伴了我成長的全部時間。特別是在學習方面。

例如上小學,我容易開小差,她就是硬給我擰過來,要求你必須得坐得下來,鑽得進去,保證絕對的專註。這個習慣我一直保持到現在,任何時候不論坐飛機或是趕火車,只要我打開一本書,身邊人說話我就完全聽不見了,這種專註我認為是高效的前提。

到了讀初中,她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一直陪讀到我考大學。這整個期間我還當了9年的班幹部,都不是我自願的,也是她一直以來有意在塑造。到後面大學選擇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參加辯論比賽也是遵循了她的建議。不過這也是導致我選擇恐懼症的主要原因。

母親是我見過最堅韌的人。母親最初的職業是一名護士,後來她對法律產生興趣,就想試試看轉行,每天抱著法典在家裡背,完全靠自學考取了當時國內第一屆律師資格證。我能感受到她骨子裡溫柔的堅定。她是那種平時做事情從不著急,很少發脾氣,但非常堅定,只要認準了一個方向,最後無論如何都要達到目的女性。

Q:在《超級演說家》中你曾發表過一場震撼的演講叫《父親》,剛剛你也提到說因為工作的特殊關係他幾乎很少陪在你身邊,那父親對你性格的塑造帶去的影響是什麼?

A:沒錯,父親是一名警察,在隱蔽戰線工作。在我心目中他更多是一種遙遠的榜樣的力量。他可能不在你身邊,但他始終激勵著你,為你投射出光明和正義。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的衣櫃,任何時候打開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各個年代的警服,肩章對著外面。你接觸不到他,但你時刻都能看到他的痕迹。剛上小學那會,他偶爾回來,我還會抱著他卸掉子彈的64式手槍睡覺。我現在都記得,手槍很重,根本舉不起來,槍旁邊通常還放著持槍證。

他從不讓我刻意遠離這些東西,反而總跟我講手槍是一個戰士的生命,它的意義是為了維護正義、保衛安寧。他奠定了我內心最原始的價值觀,讓我相信公平和正義是確實存在的。

Q:那你怎麼看待人性的陰暗面?你此前在《奇葩說》中表示,一個人只有溫暖純良,才有資格談愛與自由,難道一個具備陰暗面的人就不值得被愛嗎?

A:陰暗面一定有,去改變它就好了。我始終認為能不能應對糟糕的事情,是由一個人的心態決定的。這個世界上如果你把眼神聚焦到糟糕的一面,糟糕就成了全部,你也會隨之陰暗下去。但哪怕只有1%的事是光明的,你盯著那1%,你就會開朗起來。

從這個角度看,我的確對人性光明抱有一種理想主義情懷,所以經常在節目上呼喚愛、呼喚正能量,然後被人質疑說你是不是有點假: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美好?這個根基就在於父親對我的影響,因為警察是必須要相信正義是存在的那一撥人。

父親、母親和太太,他們始終能在我身邊,陪伴我共同去面對陰暗,向我證明光明的存在。我太太也是一個天生就具備極強的社會責任感的人,只要看到不平的事她就要管,管不了她晚上真的就睡不好,在古時候應該是典型的俠客。

我覺得這一定有基因決定的成份,可能就有那麼一小群人,他們天生以社會為己任。和他們相比,反而我自己沒那麼真誠善良,但是我會真的把追求成為他們那樣的人,一直當作信仰踐行下去。而在追求的過程里,我也一點點在完成對自我的塑造。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Q:你提到要去改變那些陰暗和糟糕的事物,如今作為辯手、作為一名有一定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你認為自己未來的使命是什麼?

A:我覺得一個人的使命感是外部力量擠壓造成的結果,是出生後一步一步被塑造和指引形成的。我的職業身份是多元的,但其中有一條內核不會改變,就是語言表達,我最大的使命就是用語言去影響更多的人。這個背後支撐我的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基於公平正義、溫暖純良的價值觀。

未來的時間,我工作的重心和目標是向大眾傳達以理性、平等為首的一些普世價值,幫助更多人認可、尊重、踐行這些價值。例如網路暴力的盛行,本質上是大眾理性平等的程度不足導致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今年第五季的《奇葩說》中,相比前幾季大篇幅的感性抒情的辯論方式,我更強調結合了理性和邏輯之後的價值觀,我相信它的影響力是更加無懈可擊的。

Q:以後還會繼續堅持辯論嗎,你覺得辯論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

A:回顧我和辯論的緣分,其實蠻奇妙的。母親塑造了我辯論的興趣和能力,父親奠定了我辯論的底層價值觀,之後我又是通過參加紅楓辯論賽,改變了我太太對我過去不靠譜的刻板印象。我和辯論有一種內在連結,我始終覺得自己是被選擇成為一名辯手的。

那辯論這件事本身對我產生的重要影響有三個。第一是思辨的思維方式。我不會盲目地堅信任何一句話是對的,因為辯題永遠是抽籤決定的,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構建了我獨立思想、自由人格的前提,包括幫助我在親密關係中換位思考。

第二是習得了高效的知識吸取能力,持續保持對知識的高度好奇。每次出差我箱子里都會放兩本書,閱讀的習慣不會停下來。而且,這種動力在我心中遠遠超越了對於物質慾望的渴求。這一點我和太太也比較像,相對來說,她也是沒有那麼強烈物質需求的人。

第三是和辯手之間戰友般的情誼。

辯論是我一生的摯愛,它像一座山峰。當然我希望人生中多一些山峰,讓我一直攀爬下去。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訪談的最後,我們和陳銘聊聊了「如何收穫幸福的親密關係」。

Q:你知道有許多「迷妹」說想要嫁給你嗎?對此你有什麼想回應的?

A:不管你們是想嫁一個這樣的我,還是一個電影里的角色,或是生活中的SuperStar、愛豆、明星,都是由於完全不了解,由於信息不對稱引發的一種迷茫的狂想。但凡任何一個其中的人,了解到生活中的我,可能都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再普通不過了。

Q:那怎樣能更好地從現實中收穫一份深刻、長久的親密關係呢?

A:一份深刻親密關係的建立在我看來,一定是一分一秒處出來的。我能提供最好的建議是,養成徹底地換位思考習慣。在一段關係中,你要去試著假設:如果我是ta我會怎麼想,你必須要完全地以ta的成長經歷、原生家庭、性格底色和思維方式徹底地植入ta的世界,這是「懂得」的第一步。只有懂得,後面所有的矛盾細節才有可能應刃而解。並且這一步換位一定是雙方必須都參與,任何一方始終沒有做到,都無法促成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

至於維繫一段長久的感情,真誠是基石,因為真誠才能贏得信任,信任才能製造愛情最美妙的部分。然後就是要用心,用心的腳註是永遠不能懈怠,它是一種態度,讓對方看到你用心的態度,哪怕方式和結果是笨拙的,但ta一定是快樂的。

Q: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害怕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受傷,或者迫於現實的壓力而放棄了對真愛的堅持走入一段不幸的婚姻關係,如何才能破局呢?

A:收穫真愛和守護幸福都是一種能力,首先你要完成獨立,它包括知識自由、思想自由和經濟自由。只有這樣,你才可以自由地選擇,全情地投入和抽離。儘管我們很難在年輕的時候就很快完成,但它應該是一個目標。

我觀察到現在很多到了30幾歲還沒結婚的女性,她們心理上可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無形之中來自家庭、社會,甚至是自己對於年齡恐懼的壓力。我想告訴她們,這些壓力都要拋棄,不要妥協,不要遷就。我從來都不覺得婚姻是人生當中的必需品,你完全可以選擇愛一個人,但不結婚;你也可以選擇找個人愛,然後開始一段婚姻;當然你也可以不愛任何人,就只好好愛自己。都沒關係。

如果是害怕受傷不敢去愛怎麼辦?我之前聽到一位心理學治癒專家說過一句話,對我啟發很大,他說:「最好的心理療愈是,用你真實的人格去影響他人。」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我們很多時候會以為,我們在互相塑造彼此的人格,其實我們是在彼此療傷。用彼此的真實人格療愈彼此,這就是幸福發生的過程。

有些人不相信自己的傷會碰到那個能療的人,或者不相信自己的傷能好,於是就破罐子破摔、讓傷就長在那裡。不對,這不是應該有的方向。你要相信它會好,你才會往前看,才會有機會遇到那個跟你同樣堅信真實人格的人。這就和我說的嚮往光明是一樣的,在這個過程里可能你會發現你自己就成了光明,你的傷就在這過程中被治好了。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以上就是陳銘和我們分享的,他的愛情、他的成長、他的理想和人生觀。結束訪談的時候,我最大的感觸是,就算他沒有遇到現在的妻子,他也會一樣遇見另一個自己生命里的完美女人。因為他就是一個尋求著光明和正義的人,他就會用一個三觀很正的方式去處理自己的關係、去愛自己的愛人。

這就讓我想起我們的粉絲里有很多屢次為情所傷的人。與其與不值得的人蹉跎歲月,不如等一個這樣光明的愛人出現,然後擁有一段光明的關係。可能,用正確的方法愛人之前,我們更需要做到「愛一個正確的人」,愛你值得的人。

奇葩說冠軍陳銘:選擇愛一個正確的人,這才是幸福的前提

KY作者/大霸

編輯/KY主創們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作者寫於2018-12-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稱他是千變萬化的特朗普
基因編輯嬰兒「風暴眼」:基因編輯雙雄同台發聲,科學界拯救共識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