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時期當總督遇上尚書 他們誰更高人一頭

清朝時期當總督遇上尚書 他們誰更高人一頭

在清朝時期,朝廷沿襲明朝制度,沒有專門設置宰相。宰相的權力分散到六部,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書在朝廷里屬於橫著走的角色,連內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都要讓著三分。

而在朝廷之外,就屬於總督們的天下了。總督統攬一省或數省軍政民大權,屬於封疆大吏,也是相當拉風。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總督遇上尚書時,他們誰更高人一頭?

首先來看品級。

清朝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制度。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當然,在正一品之上還有宗室、蒙古王公以及封爵公、候、伯的超品,以及低於從九品的未入流。

六部尚書屬於從一品,總督屬於正二品。從品級上來看,尚書高於總督一級。不過,由於總督通常兼兵部尚書,或都察院右都御史,從而可以提高一級,也成為從一品,與六部尚書平起平坐了。

其次來看職權。

從職責分工上來看,六部尚書各有其責。

吏部尚書掌管全國文職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封勛等事務;戶部尚書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貨幣、官員俸祿、財政收支等事務;禮部尚書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禮、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等;兵部尚書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驛站等事務;刑部尚書掌管國家的法律、刑獄等事務;工部尚書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其中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最有實權,因為他們一個管著「烏紗帽」,一個管著「錢袋子」。再驕橫的總督遇見他們,也得暫時低調。

這裡說一個故事。

我們很熟悉的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在晚清政壇呼風喚雨,連恭親王奕忻都要敬重有加。可是,李鴻章有一個政敵,叫翁同龢。當年,李鴻章幫助曾國藩彈劾安徽巡撫翁同書,差點讓翁同書丟了老命,最後還是朝廷考慮到他父親病重,改為流放新疆。翁同龢正是翁同書的弟弟,他走上政壇後,與李鴻章成為一對死敵。

1875年,李鴻章奉命組建北洋水師,從國外購買了一批艦船。當時,國家財政十分困難,幾乎入不敷出,然而,戶部仍然每年拿出400萬兩銀子,分別撥付給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各200萬兩銀子,作為海防建設的費用。李鴻章說服了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將400萬兩銀子全部撥付給北洋水師。

在戶部的全力支持下,李鴻章從國外購買了一批先進的艦船,使得北洋水師迅速壯大起來,艦隊實力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然而,翁同龢任職戶部尚書後,立即以海軍規模已具和國家度支艱難為由,奏請朝廷同意,停止了對北洋水師的大規模財力支持。沒有錢,北洋水師多年無法購買艦船,使得艦隊發展嚴重滯後。

當中日雙方戰雲密布、戰爭一觸即發之際,英國人建議中國「必添購快船兩艘,方能備日制勝」,李鴻章看上了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生產的白朗古·恩卡拉達號巡洋艦,但由於囊中羞澀,這支艦船最終被智利海軍買去。

自然,中日甲午戰爭的勝負局面,不是一艘艦船的得失所能扭轉,但由此可以看出,戶部尚書這個位置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正因為此,總督往往與六部尚書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免得他們在關鍵時刻「打冷槍」。

最後說待遇。

六部尚書屬於京官,拿固定薪水。他們每年的年俸為180兩銀子,祿米180斛。總督的年俸為155兩銀子,祿米155斛,比六部尚書稍低;如果兼兵部尚書,即可享受一樣的待遇。

不過,六部尚書有一種總督沒有的福利待遇,就是分房。清朝時期,朝廷一品大員的住房標準是20間房子,相當於一套三進三出的四合大院,很是氣派,三代同堂、四代同堂都沒有問題。

總督沒有房子可分,他們並不稀罕,因為他們有一筆不菲的「養廉銀」。這是總督作為封疆大吏所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每年約有13000至20000兩,差不多是俸祿的10倍。這樣一來,六部尚書就得垂涎三尺了。

為了平衡六部尚書的心理,情商高的總督們每次到京城辦事,都會給熟悉的六部尚書送錢。1868年,曾國藩進京覲見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時,隨身攜帶了一張2萬銀子的銀票,就是為了給包括六部尚書在內的京官們送見面禮。

【參考資料:《清全典事例》《清史稿》《清俾類鈔》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甲午戰爭後俄國為什麼幫助清朝奪回遼東半島
清朝入關後 為什麼不順便收復被葡萄牙佔領的澳門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