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當下最時髦的事:男人帶孩子

日本當下最時髦的事:男人帶孩子

當我們還在討論「該不該讓男人帶孩子」時

日本的奶爸文化已經成為一股時髦潮流

前兩天刷微博,居然刷到一個叫#該不該讓男人帶孩子#的熱搜話題,裡面是各種父親帶孩子時闖禍的搞笑視頻。

還附帶一個PK投票,結果一面倒,只有54個人認為不該讓男人帶孩子。

且不說這54個人是不是「托」,這個話題本身就很奇怪,改成「該不該讓女人帶孩子」,不知道還能不能討論起來?

對於中國媽媽們來說,「喪偶式育兒」可能是她們最常吐槽的事情。

孩子落地之後,父親雖然健在,但這一角色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長期缺席,從餵奶、換尿布、看病,到陪伴孩子、選學校、開家長會等等,什麼都由媽媽一手操勞,雙親的日子過得像單親。

這個問題並不只中國有,我們的鄰居日本也很嚴重。長期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模式,使得日本有很多全職媽媽——父親早出晚歸的賺錢,家務和帶孩子都由媽媽一個人全包。

然而最近幾年,日本卻開始流行起了男人帶娃。無論在電視、新聞、雜誌、甚至是影視劇和漫畫里,經常都能看到健康、英俊、能幹的父親們帶孩子的形象,他們被稱為「育男」

前幾天,BBC發表了一篇關於日本「育男」的文章,認為這些強健的奶爸正在改變傳統的養兒育女方式。

什麼是「育男」?

是一股潮流,也是一種「英雄」

「育男」(ikumen),是日語里養育的「育」(iku)和帥哥「イケメン」(ikemen)組合在一起創造出來的詞,指帶孩子的帥哥,也就是我們說的奶爸。

育男既可以是全職主夫,也可以指雙職工夫妻中共同養孩子的爸爸。這個詞第一次出現是在2010年日本厚生省提出的「育男計劃」中。

自上世紀80年代末經濟危機之後,日本一直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少子化」問題。而獨自撫養孩子的艱辛,使得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願意生孩子,甚至不願意結婚。

在2002年,只有0.33%的日本男性在孩子出生後休了陪產假,嚴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育男計劃」希望糾正這種狀況,鼓勵父親在家庭生活中承擔更多責任,減輕女性負擔,以此來提高生育率。

2017年出版的一本名叫《日本酷男人》(Cool Japanese Men)的書中,漢娜·瓦薩洛(Hannah Vassallo)發表了她對日本「育男」的研究。

與其他鼓勵男性帶孩子的項目不同,「育男計劃」將奶爸描繪成「英雄」,強調他們身上的男性氣質和性魅力。(ikumen和superman、spidermen這種超級英雄的取名方式也很像)

在一張「育男」的宣傳海報中,一名男子像超人一樣撕下他的西裝和襯衫(日本工薪族日常打扮),裡面的T恤上印著「育」字,口號是「社會的育男力量」。

這張海報除了表示「育男」是家庭的英雄,還有一種「通過培養下一代,他們正在拯救國家」的暗示。

同時,「育男」這個詞大量出現在媒體的報道、雜誌的封面、以及各種電視廣告上,很快就成為2010年10大熱門詞之一

「日本每個人都知道這個詞,」漢娜·瓦薩洛說,「而且我認為這就是育男的吸引力,它聽上去比之前日語里任何形容父親帶孩子的詞都好聽。」

出現一批類似「FQ」(Fathers Quarterly)的男性親子向雜誌,封面都是全世界著名的男星,刊登父子服裝搭配、家庭生活指南以及名人訪談等。

大衛·貝克漢姆上FQ Japan封面

在2011年新垣結衣主演的日劇《全開女孩》中,偶像組合「関ジャニ∞」的成員錦戶亮飾演一個人氣超高的單親爸爸。

《全開女孩》

甚至還有以「育男」為主角的人氣少女漫畫,講述21歲性格自由不羈的青年,在女友仍想繼續工作的情況下,承擔起奶爸任務的故事。

漫畫《育兒型男》,作者森脇葵

一反「大男人沒工作卻在家帶孩子丟臉」的偏見,「育男」成為一種值得驕傲的身份,甚至在婚戀市場上也頗為吃香。

此外,政府還支持舉辦各種育兒專題研討會,給父親們發《工作與生活平衡手冊》,也有非營利組織、培訓機構去幫助男人學習如何帶孩子。

真奶爸,還是假標籤?

從營銷層面上看,「育男計劃」一度是成功的。然而最近幾年,也出現了不少質疑的聲音

首先,許多女性對於男性因為帶孩子而被視為英雄,甚至獲得更多工作機會感到不滿。什麼男人帶孩子是英雄,女性帶孩子就是理所當然?

其次,出現了所謂的「自稱育男」人群,實際上帶孩子的事兒什麼都沒幹,只是用這個身份給自己臉上貼金。

最近正在播出的日劇《深夜的奇葩戀愛圖鑑》里,女主角小圓就遇到一名自稱「育男」的男同事。有家室還對她大獻殷勤,吐槽自己老婆忙著帶孩子沒伺候好他,當媽之後沒有女性魅力。

明明自己什麼都沒做,卻把帶孩子的辛苦掛在嘴邊,想博取小圓的好感,被超級毒舌的小圓直接懟回去。

還有主婦抱怨自己丈夫是「外出型奶爸」,只有全家出遊在外的時候,他才會帶孩子陪孩子玩,而一回到家裡,就只會玩手機看電視,不做家務也完全不會管孩子。

即使在「育男計劃」的官方手冊里,仍然讓母親承擔起帶孩子的主要責任,對於男性來說,育兒仍然是一種獎勵。

另外,雖然政府有補貼男性休長期育兒假的政策,卻並不是每一個公司老闆都歡迎。

不過,從數據上來看,雖然比較緩慢,但情況的確有在逐漸變好。自「育男計劃」推出以來,父親休陪產假的比例已經從2012年的1.9%上升至2017年的7%。現在只有不到45%的人支持「男人應該工作,女人應該待在家裡」這一觀點,比1992年以來下降了15%,當時60%的人支持傳統的性別規範。

漢娜·瓦薩洛在採訪中發現,新時代的父親們開始開闢自己的育兒道路。他們並不喜歡「育男」的英雄形象,也不會以此自稱,但他們樂於撫養孩子,會在網路上與其他家長分享育兒小竅門,並定期參加PTA(家長教師協會)會議。

「這讓我更加覺得,他們正在建立工作和家庭的健康關係」,她說。

奶爸在培訓班學習

給帶娃「減負」

從育兒假合理化開始

回到開頭說的「該不該讓爸爸帶孩子」,顯然這個問題根本不用問,養育孩子當然是夫妻雙方的責任,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父親的存在也極其重要。

去年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生二胎,他也休了兩個月陪產假

真正的問題是,怎樣幫助夫妻雙方合作帶好孩子,怎麼推行合理的產假和育兒假政策,怎麼優化公眾場所母嬰基礎設施,怎麼為新手父母們提供專業的育兒指導。

就拿最基本的產假政策來說,我國雖然許多省份都將女性的產假延長到了158天(約22周),但並沒有將女性的產假( maternity leave)與照顧孩子的育兒假( parental leave)進行區分,因此男性休的十多天也真的只是陪產假,並沒有育兒相關的部分。

我們可以看看同樣面臨低生育率問題的北歐,比如其中政策最好的瑞典。早在1974年,瑞典就成為全球首個將產假換成育兒假的國家。然而根據當時的法律規定,6個月育兒假中,父母雙方各享有一半,但父親一方可以將自己的那部分讓給母親,以至於在這項規定實施20年後,6個月育兒假中90%仍是由女性休掉。

為了鼓勵父親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瑞典政府在1995年引入了「爸爸配額」(daddy quota),專門給新晉奶爸們分配了30天育兒假,如果爸爸不休掉這30天,那夫妻雙方就會失去這一個月的帶薪育兒假。

2002年,「爸爸配額」由30天增加到60天,2016年又進一步增加到了90天。目前,瑞典父母雙方一共可享有16個月(480天)的育兒假。頭390天,休假的一方可以拿到原有薪水的80%,390天之後的薪水會降低。

除了北歐,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甚至日本、韓國,也都有類似的育兒假政策,並享受政府的補貼。

就我國的情況,肯定短時間內無法和經濟發達、小國寡民的北歐國家比,但適當的政策調整卻非常必要。

今年初上海市婦聯曾建議,將配偶陪護假的時間延長為15天(現在為10天),即使建議被採納,仍然低於全國31省市(台港澳除外)配偶陪護假平均水平的16.41天。

另外,除了政府作為,企業和非營利機構也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特別是對於企業來說,不要浪費潛在商機(當然是在合法監管之下)。

對於我國來說,還有育兒觀念這個大問題。進入21世紀之後,互聯網和科技高速發展,然而中國很多家庭的育兒方法和觀念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如果說硬體上的差距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觀念的改變,不從現在開始,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今日話題,

關於「該不該讓爸爸帶孩子」,你有什麼話想說?

資料來源: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81127-ikumen-how-japans-hunky-dads-are-changing-parenting

http://www.sohu.com/a/218301588_680005

「Cool Japanese Men」,Brigitte Steger/Angelika Koch編著

文_ 阿作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十六鋪生活家-本周愛買好物

合作推廣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來自加拿大的黑科技,在家躺著就能按摩!
半個世紀前安·蘭德寫的這本書,讓你和世界都變好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