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訪雅安滎經砂器製作:千年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探訪雅安滎經砂器製作:千年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原標題:探訪雅安滎經砂器製作:千年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圖為曾慶紅正在製作滎經砂器。 王磊 攝

中新網雅安12月10日電 (岳依桐)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的一間工棚內,直徑近兩米的蓋子如饅頭一般扣在地上,亮橙色的火光偶爾從間隙中露出頭來。一個半小時後,工人們拉起蓋子,披上隔熱披風,用一根鐵扦將燒製得通體透紅的砂器一一挑入坑中,並覆蓋上鋸木屑和炭,這種古老的燒窯方式,在這個城市已經延續了2000多年。

10日,記者探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滎經砂器的出生地。在滎經,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口滎經砂鍋,天寒時燉上一鍋牛肉,成為當地人最簡單的幸福。滎經砂器省級非遺傳承人曾慶紅告訴記者,燒窯或許是所有陶器的精髓,但一件滎經砂器的生產需要經歷採料、粉碎、攪拌、拉坯、修坯、晾坯、焙燒、上釉、出爐等數道複雜工序。

圖為燒制出來的滎經砂器。 王磊 攝

從12歲開始學習砂器製作,曾慶紅已經在這個行業堅持了35年,但他卻始終樂在其中。「我今年47歲了,還沒有去哪裡好好旅遊一下,只要一天不摸這些泥巴,我就覺得不舒服。」曾慶紅說,滎經砂器製作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自己作為傳承人,希望能夠將其長久地傳承下去。

近年來,曾慶紅砂器廠每年都會培訓數百人,有的是想學手藝的人,有的是想了解傳統非遺的學生。「我在教學過程中,從來都沒有任何保留,把我會的東西盡數教給他們,希望更多人來學習滎經砂器製作。」曾慶紅說。

實際上,這項傳統技藝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曾慶紅砂器廠內,有10餘名負責生產砂器的工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今年23歲的鄭文鑫就是其中之一。

圖為剛燒制出的滎經砂器。 王磊 攝

「三年前,我第一次摸泥巴就上癮了,所以大學畢業後就決定回到家鄉繼續製作滎經砂器。」帶著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鄭文鑫告訴記者,自己嘗試過很多創新,包括將砂器與其他材料進行結合。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年輕人願意進入這個行業,為這項傳統工藝帶來更多新的東西。

除了傳承,曾慶紅也在不斷嘗試創新。他說,滎經砂器有幾千年歷史,但一直以來都以日用品為主,比如鍋、洗臉盆等。近10餘年來,砂器的種類已經延伸到茶具、工藝品等,也逐漸走出國門。「近年來,我們廠收到的海外訂單逐漸增加,有很多人聯繫我們,要把滎經砂器帶到海外展覽。」談及滎經砂器未來的發展,曾慶紅充滿期待,「我相信這項工藝一定會經久不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水下攝影師羅德尼·布塞爾:我只對龐然大物感興趣
以公共藝術溝通最後一公里,串連城市、社區與個人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