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與清朝的大決戰,洪承疇的13萬軍隊,為何全軍覆沒?

明朝與清朝的大決戰,洪承疇的13萬軍隊,為何全軍覆沒?

在明朝統治的末期,清朝與明朝爆發了一系列的戰役,言而總之,明朝軍隊處於敗多勝少的局面。清朝軍隊逐步攻下了明朝在關外的大部分地區,截止崇禎皇帝最後的幾年,也就只剩下了錦州、寧遠等地區還在明朝的控制之下。隨著清朝軍隊進攻錦州城,拉開了明清兩朝交替期間,最大規模的一次大決戰。在這次戰役中,洪承疇率領的13萬明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慘敗呢?

一、清朝軍隊進攻錦州城,明朝渴望進行大決戰

自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後金政權開始不斷的進攻明朝。遼東、遼西等地先後被攻佔,到了皇太極執政時期,公元1636年,皇太極把國號改成了清,開始與明朝平起平坐。當時,明朝軍隊在山海關外只剩下了錦州、寧遠等地區。公元1639年,在清理了內部問題之後,清朝開始全力進攻錦州城。錦州城的守將祖大壽吸取了之前的一系列教訓,在錦州城裡囤積了足夠吃3年的糧食。依靠錦州城堅固的防禦工事和明朝軍隊的火器,清朝面對面對錦州城一籌莫展。無論是多爾袞還是濟爾哈朗都攻不下錦州城。此時的明朝卻看準了機會,在洪承疇、孫傳庭等人的打擊下,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軍一敗再敗,國內的局勢明顯好轉,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崇禎皇帝決定集中兵力與清朝進行一次大決戰。

為了與清朝軍隊決戰,崇禎皇帝任命在鎮壓農民軍有出色表現的洪承疇擔任薊遼總督。同時,從九邊重鎮抽調各路軍隊,洪承疇率領的明朝軍隊達到了13萬多人,這是明朝一大半家底。洪承疇率領這些軍隊開赴前線,當時,崇禎皇帝迫切希望洪承疇能夠速戰速決。因為供給13萬大軍的糧草,壓的明朝喘不過氣。此時,李自成、張獻忠的勢力已經死灰復燃。崇禎皇帝希望洪承疇迅速擊敗清朝軍隊,然後轉入鎮壓農民軍的工作。兵部尚書陳新甲不斷的催促洪承疇,開戰之初,洪承疇的思路就已經亂了。洪承疇的軍隊抵達前線之後,清朝軍隊立刻開始進行試探性進攻。明朝軍隊無力與清朝軍隊進行野戰,只能依靠自身的火力優勢,抵抗清朝騎兵的進攻。

二、皇太極親自出馬,明朝軍隊陷入了重圍

洪承疇率領的13萬明朝軍隊,攜帶了超過3000門小口徑火炮。清朝騎兵衝鋒的時候,明朝軍隊大小火器一起開火,清朝軍隊占不到任何便宜。得知明朝出動了13萬精銳,清朝皇帝皇太極決定御駕親征。開赴前線的清朝軍隊越來越多,最終達到了12萬人,包括7萬滿洲八旗軍、2萬漢軍和3萬蒙古軍。在兵力上,已經和明朝軍隊不相上下。由於明朝軍隊火器比較多,清朝軍隊硬沖的傷亡肯定很大。因此,清朝軍隊利用自己騎兵眾多的優勢,一方面不斷的襲擾明朝軍隊,另一方面切斷了明朝軍隊的糧草補給線。在清朝軍隊不斷的襲擾之下,明朝軍隊的火器彈藥消耗殆盡,得知補給線被清朝軍隊切斷,洪承疇已經放棄了救援錦州的計劃,命令明軍主力分成3路突圍。

得知糧草被切斷,明朝軍隊的軍心已經潰散。分散突圍的命令下達之後,各路明朝從撤退變成了潰退。各個方向的清朝軍隊開始進行總攻,結果,左路明軍幾乎全軍覆沒,右路明軍在傷亡超過70%的情況下,終於突出了清軍包圍圈。至於洪承疇率領的中軍,沒有能突圍,洪承疇只能率領1萬多殘兵敗將進入了松山城。洪承疇堅持了1年多時間,清朝軍隊始終攻不下松山城。但長期的圍困讓明朝軍隊內部出現了問題,洪承疇的副將暗中投降清朝,並且打開了城門。清朝軍隊一擁而入,明朝軍隊的表現還是非常壯烈的,與清朝軍隊進行巷戰。最終,大部分明軍官兵陣亡,洪承疇等明朝中高級將領被俘。經過清朝的勸降之後,洪承疇最終剃髮降清。

三、明朝再也無力抵抗清朝的大規模進攻

松錦大戰從公元1640年打到了1642年,13萬明朝軍隊中,有5萬多人陣亡,還有一部分明軍官兵被俘。突圍的途中由於路線錯誤,還有一部分明軍誤入渤海。真正撤回寧遠地區的明軍還不到2萬人,其中就包括吳三桂的軍隊。由於外援已經喪失,錦州城的祖大壽在被圍困了3年之後,最終也選擇了投降。經過這次慘敗,明朝軍隊的精銳力量損失了一大半。明朝再也無力與清朝進行大規模決戰,就連鎮壓國內的農民軍,也出現了捉襟見肘的情況。隨著洪承疇的投降,鎮壓農民軍的重任交給了孫傳庭。對於清朝來說,此戰消滅了明朝軍隊的主力,而且得到了明朝高級將領洪承疇,洪承疇對明朝的情況非常了解,皇太極相信洪承疇對清朝很有用。從後來的情況來說,洪承疇在清朝入關的初期,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替鏡歷史 的精彩文章:

魏國損失了5萬多精銳的魏武卒,為何再也無力重新組建?
韓國擁有30多萬精銳軍隊,為何是七大強國中最弱的國家?

TAG:興替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