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者 | 很想告訴他 我也學醫了

醫者 | 很想告訴他 我也學醫了



本節目

獨家冠名 北京同仁堂兒童咳液









有人說,只有曾墜入深淵的人,才更能理解他人的痛苦;

只有曾被打落到谷底,才明白善良的力量。




但是首先,你需要能夠走出深淵。




重生的意義,不僅是死裡逃生的人才有體會。


絕望後重獲希望,

彼時的生活,整個的人生軌跡,也許就在你不知不覺中,


早已悄悄改變。




本期醫者,幼年時曾經歷身體髮膚之「痛」,


這「痛」卻在後來漫長的幾十年中,成為一種最溫暖的力量。




【醫者】姜玉武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及兒科癲癇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醫學部兒科學系主任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客座教授


國際抗癲癇聯盟遺傳委員會委員


國際兒科神經學會特邀理事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遺傳醫師分會副會長


九三學社中央醫藥委副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兒童神經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抗癲癇協會常務理事兼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委員及兒科神經學組副組長


腦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7中國兒科醫師獎


2017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兒童癲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創建於1915年,是我國最早創辦的國立醫院、國內首批建立的臨床醫學院之一。其中,兒科於1926年首創,躋身國內最早的專業學科,也已有將近92年歷史。




醫院兒科門診樓邊上一個特別的建築:水準原點


這是北京曾經的水文原點的基準點舊址,是用來測繪北京水平海拔高度的科研裝置和測繪標尺。







雖然它與醫學無關,但是水準原點和北大醫院的院訓有著異曲同工的色彩:



「厚德尚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院訓。


大夫們簡稱「厚道」。


他們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為這個社會提供最基礎、最符合人心的服務。





百年院史所承載的早已不僅僅是醫學領域的發展。







兒科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


一個孩子生病註定會牽扯到幾個家庭的情緒,更別提面對的疾病是「癲癇」








「兒童癲癇」是一種複雜的腦神經系統綜合症。由於發病早,它會極大影響幼兒的發育,造成腦損傷、發育畸形等一系列後續問題。




身處診室當中,患兒家長的壓力和打擊溢於言表。


由於癲癇發病無法預期,《醫者》攝製組第一次到門診,便遇到了突髮狀況。







罕見。


小宣萱,剛剛八個月大,手臂被捆在病床欄杆上輸液。從出生13天開始,就被確診身患一種罕見基因突變少兒癲癇。這種基因突變,全世界70億人口,只登記在冊24000多例。





年復一年。


山東日照的何研,她十歲的兒子是姜玉武的「老」患者。何研是一位堅強的母親,縱使將近十年和兒子一起對抗病魔,眼淚也始終被笑容掩蓋著。







夢想。



這個自稱帥哥的小患者,得的是線粒體病,目前仍沒有特別有效的藥物,回廣西繼續保守康復治療的他,向我們透露了一個舞台夢。







如果未曾患病





人性有太多的不可預期。


年幼時,我們不會知道自己以後的模樣。


更不會知道,長大後,我變成了你。




因為姜玉武小時候也是一位神經系統疾病的患兒,一位醫者,讓他起死回生。







早十點到晚十點,是姜玉武的門診量。


每次他都會把手搓熱,才去摸孩子的肚皮。




這也許是姜玉武最簡單直接,也最「厚道」的模樣。







第一次來的病人會問詢半小時以上,

因為他知道,有時候醫者的一句話,就可以讓原本絕望的家庭有前行的力量。




這也許是姜玉武心中,醫者該有的模樣。







雖是兒科,仍一部分成年的患者堅持到這裡就診。


從小到大對抗癲癇,十幾年甚至二十年過去,


治療和信任並駕齊驅。





這也是大家心中,「醫者」與「患者」該有的模樣吧。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 BTV《醫者》官方微信號



我們一起了解更多 生命與醫學的故事





BTV生活周六晚20:05 《醫者》溫暖獻映






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健康 的精彩文章:

男子「陰冷」從何來?歡愛後千萬別碰此物!

TAG:騰訊健康 |